美国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正式参战前给予中国的财政援助,除了购买中国的白银之外,从1933年的棉麦借款,到1937年的黄金抵押贷款,再到1938年的桐油借款,1940年的华锡借款、钨砂借款,最后是1941年的金属借款和平准基金贷款,不仅借款的条件越来越优惠,而且政治意义越来越彰显。购买白银总共1.572亿美元,贷款本金总共2.4亿美元,中国偿还了1.245亿,其余近1亿美元就等于是变相的赠款了。
此外,美国在参战后的1942年还曾经向中国提供了5亿美元的贷款,用以稳定财政。除了财政援助外,美国还根据《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了16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和军需物资(虽然只占美国在战争期间向全部盟国提供的480亿美元装备的3%)。
相比之下,苏联在抗战初期向中国提供了约1.7亿美元的军事贷款,中国用这笔资金向苏联购买了飞机1285架、坦克82辆、火炮1317门、汽车1550辆、机枪14025挺、枪弹16450万发、炮弹100万发、航空炸弹82300枚以及发动机、航空燃料等军需物资。确实,苏联的军事援助是中国在抗战初期最困难的时候,特别是中国空军当时能堪用的作战飞机只剩下了30架!用雪中送炭来形容丝毫不为过的,当然这笔贷款中国后来是全额偿还的。
但是,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日本侵略中国,对苏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美国,一旦中国沦陷,那么对苏联的威胁就明显增加了,而且是直接关乎苏联生死存亡,所以苏联需要中国坚持抵抗,牵制住日军的力量。美国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中国的失败固然会影响美国在华的利益,但不可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构成威胁,所以美国远可比苏联更悠哉来坐山观虎斗。
苏联的援助客观上是给了中国及时的支持,但是更多地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签署《苏联日本中立条约》后,觉得已经不需要通过援助中国来牵制日本,于是立即中断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并撤回军事顾问。这些措施比抗战初期,德国在与日本结盟后中断援助撤回顾问,还要来得干净利落得多,真可以说是翻脸比翻书还快。特别是和日本相互承认伪满洲国和外蒙古,更是可以说不惜损害中国的利益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全然是从标准的利己角度出发,因此给苏联的援助,贴上势利的标签是再合适不过了。当然,对于别人的援助,不管是出于冠冕堂皇的道义,还是出于势利的利己主义,我们都应该表示由衷的感谢,但相比之下,在抗战初期美国的财政援助的出发点就显得更加单纯了,完全更有理由值得我们去感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