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国际支持和援助 > 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德国对中国的援助
来源:论文网,作者: 渠冉    2018-03-29 20:39:47

  德国虽在二战中作为同盟国的对立面,但在二战之前曾给中国一定的经济援助与军事支持。苏、美、英等国对华的援助主要是在1938年以后,在1938以前的艰难抗日岁月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严重缺少国际援助的。特别是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长达6年的局部抗战中,西方国家一味推行对日绥靖政策,来自德国的军用物资几乎是中国军队所能得到的全部外国装备。

  “七七事变”前后,德国仍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截止到1936年,德在华投资达1.364亿美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德国继续履行1934年签订的中德易货贸易协定(巴哈马协定)和1936年的借款协定。中德易货贸易协定使中国在1936年10月前得到了价值1000万马克的作战物资,1937年度又得到了价值827.86万马克的作战物资,其中包括卡宾枪、各种口径火炮、坦克、飞机、高炮、反坦克炮等;德国借给中国的款额高达10亿马克,用于帮助国民政府建立军事工业。在德国的帮助下,30年代中国兵器工业发展较快,一些武器性能已赶上西方。1937年6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海军司令陈绍宽访德期间又与德方达成新的协议,其中包括购买军火,聘用德军事顾问。德国援华物资直至1938年4月才停售。

  德国军事顾问团受聘来华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3年德国名将法肯尔豪森接任团长后,顾问团进一步加强了对华援助,主要是编练新军、筹办新式装备、协定防务政策。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最精锐的陆军部队25个调整师,均以德械装备为主。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在赴缅作战的同古保卫战中,取得享誉中外战绩的戴安澜摩托化第200师即拥有德制重型武器装备。日本对德国顾问团在华的活动非常不满,“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本援引美联社电讯,再次指责德国纵容“5名德国顾问在上海闸北协助华军作战”。1938年初,希特勒调整了对华政策,4月停止了向中国出售武器,5月撤回了德驻华军事顾问团。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