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河北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老人忆抗战:日军屠杀后缺少棺材 用柜子葬亲人
来源:搜狐网   2015-05-06 14:46:16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每念及此冯云都十分激动。记者拍照,他特意穿上军装,戴上抗战胜利60周年时获颁的勋章,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冯老书写自己创作的抗日诗。书法是他的一大爱好,每天读完报,都要写上几笔,兴起时还会即兴赋诗。

  农耕战斗两不误,

  日寇称咱土八路。

  地雷地道麻雀战,

  破交袭击扰敌后。

  敌进我退敌疲打,

  敌退我追不停留。

  青纱帐里好隐蔽,

  出没无常鬼发愁。

  这首《冀中平原民兵抗日战争亲历》七律,是延庆县儒林街道永安社区一位老人所做。老人叫冯云,今年已95岁,诗中所写,是他17岁到25岁那八年当民兵抗日的故事。

  1937年12月29日,保定市高阳县博士庄村村民们正吃早饭,村里响起了枪声。17岁的冯云捅破窗户纸往外看,发现村南边的大坝上,一支二三十人的群众武装部队正在拼命逃跑。“一开始还以为是别处的群众武装队伍来强行收编这支队伍,枪响了以后才发现,来的是日本人。”冯云回忆。

  百度搜索能查到“博士庄惨案”词条。据记载,当天进村的日军进行了大扫荡,刺刀挑、战刀砍、纵狗咬、用火烧,屠杀军民180多人,其中村民160多人。正在吃饭的冯云堂姐一家无一幸免。老人擦着眼泪说,日本人走后村里尸横遍地,没那么多棺材,就用草席、柜子把亲人安葬。

  屠杀过后,共产党人迅速入村,建立党组织,成立村政权,发动组织抗日群众团体:农民协会、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人民武装委员会……冯云成了香饽饽,各个协会都拉他参加,这是为什么?“我读过一年私塾四年小学,算个文化人。”冯云说。农会副主任、青救会会员、武委会兼民兵队指导员……热血青年冯云成了抗日先锋。

  冯云先是参加了省军区组织的地雷培训班,一学五个月。回到高阳县,冯云当教员,开办“开展爆炸运动学习班”,培训全县民兵代表。“在军区学习时,做地雷的外壳有铁皮,到县里了,哪有那么多铁皮啊!”没有怎么办?想土办法。用瓷坛子、瓦罐、瓦壶装炸药,把石头凿空了做石雷,木头挖空了做木雷,泥壶装上炸药做泥雷。

  没有枪支,就靠没收地主家看家护院用的枪支,不够分,就自制。“我们村有个小炉匠,叫韩凤仪,会制手枪。装子弹的时候,要从中间掰开,装步枪用的子弹。我们叫它‘独一绝’。”当时,冯云就分到一把,有枪在身,胆气倍增。

  做好的地雷挂在门后,埋在进村路口。在门后、十字街口墙后掏出枪眼,鬼子一进村,该拉导火索该开枪全都招呼。

  老人一定亲手消灭过鬼子吧?

  “打没打死过,真不知道!土枪土雷得和地道配合,打完腿儿一并跳进地道里撒腿就跑!”老人说,咱那土枪土雷,根本不敢跟敌人坚持,等他回击了,那还有个好啊!作为民兵组织能起的作用,就是给敌人捣乱。

  即使捣乱,也要冒生命危险。

  鬼子进村,见到青壮年就杀,民兵们不敢住村里,夏天睡青纱帐,冬天睡地洞。有一年夏天,冯云和民兵、武委会干部十几个人,睡在村边高粱地旁一块坟地里。天快亮的时候,冯云起来小便,突然发现高粱地里一条小路上,顺着路来了一队鬼子。冯云掉头往回跑,叫醒大家钻进高粱地里快逃。哗哗的声音引起了鬼子们的注意,端起机枪向高粱地里扫射,好在他们摸不清方向,民兵们一个没牺牲。

  有一次,鬼子听说冯云是民兵,夜里进村抓他。爬到房顶,冲着屋里喊:“冯四,出来!”结果,鬼子上错了房,站在了赵家的屋顶上。冯云闻讯,赶紧钻进了地道里。等鬼子走远了,家人才把他叫出来。可家里唯一的毛驴被鬼子牵走了,那头驴,种地拉磨全靠它,抵得上一半儿家产。冯云心疼,跟着追了七八里地,也没找回来。

  还有一次吃过早饭,冯云和邻居、民兵王宝山发现鬼子从村东头进村了,他俩赶紧带上“独一绝”往村外跑。路上要爬上一人高的河堤,还要游过30多米宽的一条河。两个人用衣服包裹好手枪顶在头上,刚游到一半儿时,鬼子追来了,在大坝上冲他们扫射。“吓得我们赶紧潜水,也顾不上衣服和枪了。”冯云说,两个人游到对岸,躲进一片菜园里。正在种菜的老人看见两个人光着身子,赶紧找来床单给他们围上。估计鬼子走远了,他们才回到河边,衣服早已经漂走了,潜到河底又摸了半天,终于把枪找了回来。

  时刻冒着生命危险,没想过不当抗日先锋吗?

  “我也是一个有血气的青年,抗日是光荣的,当干部也是光荣的!”老人不容置疑地看着记者说,“就是死了,也是光荣的!”

  凭着一腔热血,冯云带领乡亲们,坚持八年,和日本鬼子周旋,破坏了敌人进攻的节奏,配合了抗日主战场。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结束。1946年,冯云光荣入伍,成为一名真正的士兵,投身解放战争。

  如今,已经95岁高龄的老人忆起当年,思路清晰、逻辑连贯。但平日,他很少讲起这段历史,包括跟家人。在他看来,这是时代的选择。“我不想打仗,更愿意在家种地,过和平日子。”老人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