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抗战部队到河北省韩家庄做抗日动员大会。李锡尧的哥哥当即做了参军的决定,当时14岁的他,暗暗埋下抗日的火种。
身穿军装的抗日老战士李锡尧
从小目睹日军对贫苦百姓烧杀抢掠,李锡尧提起鬼子就恨得牙痒痒,也日日期盼着能早日将他们赶出家园,更盼着自己能再长大一些,早日参军,为抗日出一份力。看李锡尧一心想参军,母亲却万般不情愿。一来因为家里穷,需要劳动力,二来李家就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走上了这条“凶险”的路,她实在不放心。
16岁那年,母亲托人为他说媒,仓促的定了亲,希望能用家庭拴住他。可李锡尧早就铁了心要去参军抗日,任谁也没法改变。1943年5月份,李锡尧毅然决定参加抗日军队,他简单地收拾了行囊,离开家乡,正式走上了抗日之路。
李锡尧先是去了区小队,因为个子小,部队说什么都不要他。他也不着急,就是赖着不走,打仗时帮忙照顾伤员,闲下来听战士们讲游击战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的故事。
两个月后,他被调到了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三十一地区队,成了一名正式的抗日士兵。在河北省赵县爆发的战役让李锡尧至今都记忆犹新,身上多处伤疤都是在那场战役中留下的。
李锡尧回忆说,当时赵县大概有方圆40里,四周全部是城墙,作战面积大,一个团人数严重不足,久攻不下之际只有联合县大队一同作战。
既要破坏敌人的火力点,又要保护自身不受伤的情况下缩小包围圈,同时因为当时物资匮乏,每人都是有数的几颗子弹,还要做到弹无虚发,作战难度相当大。正面拼不过,就采取白天迂回躲避,夜晚日军困乏时突然袭击的作战策略,终于在三天三夜的久战之后攻到城下。
为了尽量减少伤亡,指导员决定先同日军谈判劝他们投降。此时李锡尧表示自己个头小,跑动灵活,主动请命去日军炮楼下同他们喊话。可李锡尧刚刚到炮楼下还没开口,日军竟然扔下来一颗手榴弹,他急忙翻滚躲避,虽然躲开了大面积的爆炸威力,却还是有弹片扎进了肋骨里。指导员看到谈判劝说无效,果断下令进攻,近在眼前的胜利气息激励了李锡尧,轻伤不下火线,他徒手扣出了身体里的手榴弹碎片,还利用有利位置第一个展开了进攻。
如今,李锡尧皮肤松弛,皱纹和疤痕融合在一起,看起来不是那么显眼,却依旧能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凶险。他说:“也算我命大,当时那种胜利在望的激动,我都没觉得疼。”
从李锡尧刚参军时一个连队七八十人,到后来只剩十七八人,他亲眼目睹着每场战争中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们一个个离开,这让他难过、孤独、痛恨。与此同时,他更希望自己能救回他们,能多救活几个战友。
凭着在区小队照顾伤员的经历再加上几天的学习,李锡尧成了连队里唯一的卫生员。为了让伤员少些疼痛,敷药换绷带时他尽量轻手轻脚,为了战友们都能有好的疗效,他变着法的把有限的药物最有效的利用起来。上阵杀敌勇猛无限的他对待战友们却是出了名的关怀备至。
一次战争后连队抓回来几个受伤的日伪军,指导员让李锡尧为他们上药治疗,平时老实巴交对谁都和和气气的李锡尧这时却倔了起来,说什么都不管。经过谈话才知道,原来他心里恨着日军不早日投降,害了那么多战友战死或是负伤。
跟着部队到过河北省藁城、晋县、宁晋、转辗过东北。上过战场,做过后勤;跟鬼子打过游击,拼过刺刀。峥嵘半生,如今安享晚年。
李锡尧现在和老伴儿有六个女儿。她们轮流着照顾老两口。孩子们小时候会问爸爸,上战场打鬼子怕不怕,李锡尧总回答她们:“大家都不怕死,打鬼子一个比一个冲在前头。”末了还会加一句她们当时也听不懂的诗句,现在想想,说的是“国破家何在”。
讲起抗战的那段岁月,老人眼睛里总是亮晶晶的,孩子们说父亲记忆现在大不如从前,前几天发生了什么都记不住,却唯独这些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老人听到这儿,瘦小的身体里仿佛充满了力量,“经历过艰苦的岁月和奋力反击,到看见希望的曙光,如今越过越好,我自豪着呢,可不敢忘!”(文·摄影/内蒙古日报全媒体记者巴依斯古楞金泉张磊)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