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河北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14岁随父抗日 百岁老兵报国热情始终不减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2019-07-02 14:54:28

  98岁抗战老兵赵峥讲述抗战经历 段然行之\摄

  98岁的抗战老兵赵峥现居住于张家口市。这个家面积不大,几十平方米,古老的水泥地和家具,斑驳褪色,但窗明几净,井井有条。阳台上的一盆盆花,整齐得像一列士兵。

  坐在旧沙发上的赵峥老人,面色红润,衣着整洁。裤子的颜色,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江南北常见的那种蓝。交谈时,赵峥思路清晰,手势有力,看不出已98岁高龄,只是耳朵听不太清了。

  98岁抗战老兵赵峥讲述抗战经历 段然行之\摄

  他爱笑——一笑,光洁的脸庞瞬间挂满孩童般的烂漫。不笑时,目光里依然透着军人的凛然。

  如今,早已退休的赵峥和所有人一样安享着和平的生活。80年前,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让他一生铭记,为了共和国流过的汗水、泪水和鲜血,是他一生的骄傲。如果时光可以被收纳起来,赵峥前半生最壮烈也最自豪的那段人生,都存放在他自己撰写的《回忆,我的故乡我家往事》《悠悠岁月,风雨春秋》这两本书和一些随记里。

  父子三人参军抗日

  将赵峥写的两本书打开,仿佛是打开了一个魔盒,硝烟、战火、轰鸣、铁与血的气息从中弥漫开来,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战场。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地方官员纷纷南逃。赵峥的父亲对时局深感忧虑,他很快便与贾桂荣等其他好友齐集河北省新安县,这时新安已经成为共产党宣传动员和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经过各乡里人士商议,组建了抗日县政府,从此赵峥父亲便走上革命道路。而14岁的赵峥和弟弟赵健也跟随父亲先后走上抗日战场,父子三人参军抗日,在赵峥的老家还仅此一家。

  98岁抗战老兵赵峥讲述抗战经历 段然行之\摄

  “1939农历二月初五,日本鬼子来到了我的老家端村,大肆烧杀抢掠。先从村东头儿我家的房子烧起,接着放火烧到大街西头,全村火光一片,人们像潮水一样往外逃。我们父子三人上了前线,只剩下母亲带着我的妹妹和小弟弟到处逃亡,想变买点儿东西也没有,干巴巴地受苦受罪。”赵峥在《回忆,我的故乡我的往事》一书中记录到,1939年端村遭到日军两次侵略,烧毁了房子700多间,枪杀了村民82人。可能是因为日军的暴行太过残忍,到现在赵峥也清楚记得这一天的日期。“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母亲便是如此。她经常念叨,房子烧了就烧了吧,咱全家人平平安安的就好,等打走小日本,全家就团圆了。这是我母亲,也是我们一家人战斗到最后的精神支柱。”

  幸运的是,1949年战争结束后,赵峥全家人团聚了。他们也从此告别了家乡,走进了不同的城市继续,在和平年代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

  为了和平流过的血里,有他们的一份

  赵峥和父亲一样,加入的是抗日宣传队,是一名宣传员。宣传任务看似简单,真正完成起来确是非常困难的。就如赵峥在《悠悠岁月风雨春秋》的一首诗里所写“这里虽然不是炮火连天的战场,但却是没有硝烟的前线,时时刻刻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抗日宣传队是在敌后开展宣传,是在敌人的枪口下工作,在那种复杂残酷的斗争环境里,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赵峥和其他队员们除了在部队官兵中宣传抗日救亡,还要走向街头向群众宣传抗日,鼓舞官兵的士气,也点亮无数百姓信仰的明灯。

  赵峥回忆当年的战役 段然行之\摄

  “其实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和抗日影视剧里的情节是有差别的,日军没有那么容易击退,我们的武器也比敌人落后很多。在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部队和人民,使用了各种巧妙的办法来打击敌人。”说到这里,赵峥想起了秫秸桥的故事。

  1949,活动在保定西南唐河地区的冀中野战第十八团,接受了上级的命令,要护送两千民工背着数十万斤公粮到冀西去。而日军也知道八路军每年这个时候要过路运粮,因此,他们在铁路线上戒备很严,还控制了一条大封镇沟,并且每隔数里安上一个“王八窝”,夜里还有流动哨。在出发前一天,团长告诉大家,今晚过铁路并不困难,会在过路时,在沟上架起一座桥。大家虽然纳闷,但也按时出发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是参谋长找来了200多位老乡,每人扛着一大捆秫秸,扔到沟里去,又铺上板子,让运粮大队顺利通过了。等敌人发现的时候,我们已经走远了,他们也只能盲目地放了一气子机关枪。”回忆到此处,赵峥眼里亮晶晶的。

  除了宣传工作,赵峥还参加过几次烧岗楼和反扫荡战斗。在一次敌军的大扫荡过后,因为要四处躲避,赵峥已经一个月没洗脸了。早上,他和队员刚喝了一碗粥充饥,就听到东北方向传来了枪声,部队手上没有可以和敌人抗衡的武器,只能立刻转移。来自四面八方的枪声越来越近,“我一边跑一边眼看着有些战友中枪倒下了,当时谁也顾不上谁,只能往前冲。终于,我们跑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缓了缓才发现自己的蓝色大衣上全是枪洞。”这是赵峥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但现在再提起,却变得云淡风轻。

  老兵精神不死

  1948年12月24日,张家口解放,赵峥奉命到军管会秘书处上班。

  1954年张家口市成立体委,赵峥被派到体委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在当时,体育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新事业。“那会儿人们对体育工作还不认识,不够重视,甚至存有误解,因此必须多写文章,多宣传。这是我的职责。”在战争结束后,赵峥就像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儿搬,他从来都是一句话“服从组织安排”。

  1958年4月15日,国家体委贺龙主任接见张家口市男女篮球队队员,赵峥拍摄了这张珍贵的画面段然行之\摄

  几十年来,赵峥为《体育报》、《新体育》、《察哈尔日报》、《张宣日报》、《张家口日报》、《张家口老年报》、《张垣党史》等报刊写过一些文章或短诗,这既是工作需要,也是他的一种业余爱好。“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没什么文学功底,但这些文章都是我当时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的真实写照,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没有任何私欲杂念和虚假造作。”赵峥翻着他写的几本书说到。

  赵峥所写的回忆录 段然行之\摄

  1982年,赵峥被派去筹备成立张家口市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成立后赵峥任职副秘书长,至1984年离休。

  “2009年我写了这本小册子《我的故多我家往事》,是想让家人和赵氏族亲对故乡和家庭的过去有所了解,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源’在什么地方。现在赵氏族亲健在的人员中,我是唯一的年长者,知情者,这是我应该做的,是历史责任,不然的话,就断线了。《悠悠岁月风雨春秋》是从我保存的一部分文稿中,挑选出来印成册的,什么内容都有点,像个杂货铺。这不是我的自传,更不是个人回忆录,只是用它记录了我几十年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情况。”赵峥说。

  老兵精神不死。赵峥的女儿赵爱平说,父亲什么也不争,单位给的福利也大多拒绝了,“并且一直要求我们不能有干部子女的优越感,要竭尽全力守护和传播红色革命精神。”

  赵峥在整理自己的回忆录 段然行之\摄

  时间到了中午,有阵阵饭香从窗外飘进来。赵峥将这些书仔细收回,硝烟与战火,一瞬间也从这个空间中消失了。离去时,赵峥亲自送大家到门口,挥手再见时,回望站在身后的抗战老兵,顿感生活安乐,岁月静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