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山西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刘三货,抗战时期的“机密信使”
来源:山西新闻网   2020-09-27 16:23:34

老人向记者讲述当年的事。

  跟其他同龄老人相比,刘三货少了一些老态,多了一些壮实的感觉。他身穿白衬衫,戴着宽檐帽,圆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非常精神。

  他13岁时参加革命,成为了晋绥边区公安总局的通讯员,送信、取信是他的主要工作。他说,那是一个“没有硝烟的秘密战场”。

  经刘三货送出的情报不计其数

  刘三货是太原市阳曲县西凌井乡庄上村人。“我参军还是晋绥边区公安总局局长带的呢。”1943年,他加入到晋绥边区公安总局,成为一名机要通讯员。那一年,刘三货13岁。他告诉记者,当时晋绥边区公安总局局长在他家住,看到他腿脚勤快,又机灵,便让刘三货跟着他参军,他当时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成为晋绥公安总局的通讯员后,刘三货送的第一封信是从交城八分区,最后送到了时任晋绥公安总局局长谭政文的手上。记者问他可以说一下信的内容吗,刘三货笑了笑说:“这些信的内容都是机密,知道信内容的人恐怕只有寄信人和收信人了。”就这样取信、送信,抗战期间经刘三货送出的情报不计其数。

  由于承担了传递情报的重要任务,组织上对通讯员的纪律相当严格,每次收发情报采取的都是单线联系,以确保信件的安全。“该看的看,不该看的不看,这条规矩是通讯员最基本的要求。”刘三货表示,送信的方式跟电影里面讲的一样,把信藏在羊群里再乔装打扮成赶羊的小孩,或者拉着牛粪车打扮成赶车的老汉。

  装信、送信、取信,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刘三货每次送信时,上级都会把已经写好的信件锁进一个“神秘的铁箱”内,到了送信地点时才能把箱子打开。装信拿信的流程也是极其严格:每当需要送信到各地时,装信之前刘三货需要在出发地的相关登记簿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这封信是由他传递。到了送信地点时,对方拿信之前,刘三货还需在送信点的登记簿上签字表示信件已送到。在没有到达送信地点时,信件内容不能被任何人知晓,送信时信件是被锁在铁皮箱内,钥匙只有发信人和收信人有。每次信件顺利到达后,刘三货都必须要见到收信人本人才把“神秘的铁皮箱”交出。

  他的身上,经常会带着一个“神秘的铁皮箱”

  在抗战时期,刘三货不仅要做到听从指挥把信件安全送达,还要学会在送信过程中保护自己,避免与日军有正面冲突。每次送信时,刘三货都会事先与当地的民兵联系好,由民兵事先确认路线的安全,再一起行动,绕过日军的封锁线,以保证信件能够安全送达。即使这样,他还是需要打起万分的精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否则不但秘密信件可能会被拦截,还会搭上性命。刘三货说:“每次送信时我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1943年到1945年期间,刘三货常常奔波于大同、阳泉、太原之间的几个交通站之间,跑得最远的一次是送到酒泉的交通站。让他最为自豪的是:在担任通讯员期间,刘三货送出的信件,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抗战的胜利,有前线士兵的功劳,也有后方通讯员的功劳。刘三货运输的这个“神秘铁皮箱”内,里面装着的也许是某一场战役的战略部署,也许是指挥战斗的秘密地图,也许是日军的行动情报……刘三货和他所运送的“神秘铁皮箱”,为抗日战场上的指挥官送去了胜利的关键。

  如今,刘三货和他的儿子居住在阳曲县城的一栋六层楼房中。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的耳朵已不怎么灵光了。在采访过程中,刘三货努力地回忆着担任机要通讯员的点点滴滴,试图拼凑起那些远去的记忆,但还是有些人名、地名、时间已经无法确认。不过,他对运送信件过程记得还是非常清晰。他说,那时候他送的每一封信件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陈楚楚 赵全磊 文/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