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江苏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宿迁抗战老兵卢寿科:冒死挖地道进日军据点
来源:宿迁网   2017-10-10 09:57:37

lli150935

  出生于1923年的卢寿科是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镇人,参加过游击队,当过新四军。老人说,此生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跟着黄克诚师长打日本鬼子。

  如今,卢寿科跟着儿子一家住在宿豫区的锦泰花园小区。记者找到他时,他正拎着水杯,准备骑车出门遛弯。“我公公身体很不错,这么大年纪,耳不聋眼不花,你看他背也不驮。每天吃完早饭就出去玩,到饭点就回来,下午睡个午觉再出去转转,生活很有规律。”卢寿科的儿媳妇告诉记者。

  听说记者是来听他讲抗战故事的,卢寿科搬出板凳放在自己房门口,很有兴致地跟记者聊起来。早年,卢寿科家里有几十亩良田,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从小就读私塾,家里条件算是不错的。因为有文化,卢寿科也更能接受新思想,当他知道战争爆发后,参军抗日的想法一直在他脑海中出现。1941年,刚满18岁的卢寿科就加入了当地的革命队伍,在宿迁周边参与抗日。

lli150933

  1942年7月的一天,卢寿科所在的部队,要去攻打位于当时的泗阳县郑楼西码头的一个日军据点。“这个据点里有两个营的兵力,因为这个地方建在运河边,是他们的运输要塞,里面全都是日军驻守的,没有皇协军,我们如果破坏这里就会切断这条线上的日军供给。”卢寿科在自己的手掌上画着示意图给记者介绍道。

  那天夜里,卢寿科所在的部队出动了一个团的兵力去攻打这个据点。这个据点是日军的军事重地,所以他们的防御工事非常严密,两军交火后,日军火力很强,我军伤亡惨重。几轮进攻失败后,团长下令从运河边挖地道进据点。卢寿科和战友们立即带上工具和手榴弹,从运河边找到距离据点最近的地方,开始挖地道。“我们是几个人同时开始挖的,但地道每次只能一个人进去,非常危险,一个通道挖通就得一个多小时。挖通了,我们就往里面扔手榴弹,当时非常紧张,我们挖土挖得胳膊都僵硬了,但是冲上去还是使劲扔手榴弹。”卢寿科讲得很激动,嘴唇都有些发抖。

  这一战最终胜利了,卢寿科和战友们俘虏了两个营的日军。“虽然胜利了,但是我们伤亡很大,一个团去的,回来时只剩下几十人,我命大活了下来!”说完这些老人沉默了好一会。

  战争让卢寿科很快成长起来。1943年,他参加了黄克诚领导的新四军三师。“我一进去就领了一杆枪、一个铁水壶、一个面袋子!”卢寿科笑着说。

lli150934

  1943年,日军的扫荡愈加严酷,我军就跟日军玩起了游击战术。白天绕到鬼子据点身后,躲进玉米地或沟渠里休息,晚上去打鬼子,让鬼子疲于奔命。“白天说是休息,其实哪能休息好啊,趴在地里,不能随便动,身上的刮伤、割伤不知道有多少,有时候还会被蛇咬,那才叫遭罪呢!”卢寿科指着身上的一些伤疤说。

  1944年底,宿迁地区的日军投降,撤出了宿迁。知道消息后,卢寿科和战友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地的老百姓还给他们送来粮食和肉,一起庆祝。

  原本以为,鬼子投降了,就可以放下枪回家的卢寿科,很快就北上参加解放战争了。解放战争期间,卢寿科当过骑兵,也做过地下党,一直在刀尖枪口下战斗。在辽沈战役中,他被一颗子弹击中右臂,自此落下残疾,手臂无法弯曲、没法用劲。

  1949年,卢寿科退伍回到家乡务农,还当了一段时间联防队长。如今,老人生活得很幸福,儿孙都很有出息,他也搬到了城里生活。没事的时候他就会翻出自己的抗日纪念章和过去的老照片看看,回忆当年的烽火岁月。(记者 顾园园/文 杨群/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