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浙江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一朝着戎装 一生家国情 倾听抗战老兵岁月深处的金戈铁马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2020-12-11 15:48:23

  叶耕初,男,乐清市大荆镇人,1929年12月出生,1943年参加新四军“三五支队”(今二十集团军前身),在四明山上浴血奋战,抗击日寇。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转战江苏、山东,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第三次战役中负伤回国,后转入地方,在山东单县任公安局副局长等职。1962年,调回乐清市公安局任教导员、副局长等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曾受到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后任乐清市医药公司党委副书记,乐清市商业局第一副主任兼工商局主任、工商局副局长,1991年离休。

  叶耕初:赴汤滔火为国 满含热泪为家

  一、四明山上,放牛郎成游击队员

  叶耕初出生于乐清市龙西乡东加岙村。幼年时家中的一把大火,烧毁了全家人的希望。为了讨生活,举家北上宁波,来到四明山下的鄞江镇。

  “后来,父母回到家乡,留下我们兄弟俩在宁波独自生活。”叶耕初说。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中国,1941年,宁波沦陷。

  “在鄞江镇,穿着黄军服的日军和汪伪‘和平’军在鄞江桥大街小巷布哨,并且规定行人只能在右边走,不能在左边走。一次出门,因为不小心踏错边,就被日军岗哨狠狠地扇了一巴掌,那时知道了日本人的凶狠。”叶耕初说。

  当时的四明山有好几股力量:日军、汪伪“和平”军、国民党部队、小股土匪,此外还有四明山上的“三五支队”。叶耕初在替牛主人放牛时常听放牛娃们聊起,这些队伍中,只有“三五支队”常帮助穷人,所以便萌生了参加“三五支队”的想法。

  1943年8月的一天,年少的叶耕初拴好牛,与年纪稍长的两个青年一同上山,进入了“三五支队”的游击区。在哨兵的带领下,成功加入“三五支队”,成为了一名勤务兵。

  “我哥从牛主人那边知道我参加了‘三五支队’,便急忙到四明山找我。结果在区长的动员下,他也参加了‘三五支队’。就这样,我兄弟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叶耕初回忆道。

  二、烽烟弥漫,不惧生死浴血奋战

  “有一次,从群众那里得知,十多个日本鬼子坐军车经过江口到山里去。我们马上埋伏在离江口不远处的公路边的山上。敌人果然来了,我军一齐开火,不多时,日军四散弃车逃跑。”在“三五支队”的日子,充满了挑战和艰辛,多次战斗虽是敌强我弱,共产党领导的四明山游击队却因严格的群众纪律和灵活的游击战术,得以生存和逐渐壮大。

  1945年,日本投降,四明山游击队随即开进平原,收缴日伪军枪械,解放鄞江镇,设总部于鄞江桥,然后向奉化县城进军。在奉化重镇江口遇到国民党部队阻击并交火,叶耕初的哥哥叶云虎头部中弹,经后方医院抢救无效牺牲。

  “我万分悲痛,但是依旧在继续战斗。终于,我们打赢了。”叶耕初说。

  江口解放后,部队奉命北上。

  “北上条件艰苦,部队中有人叛变,并准备派兵刺杀区长丁超。也就在刺杀当晚,部队收到线报,派人增援,成功救下了区长和我。”一直与区长丁超上下铺的叶耕初,想起这件往事,依旧历历在目,当时住在村中的仅有他们二人。

  北上后,部队经历了一系列整编,叶耕初担任警卫通讯班长,活跃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淮海战役之后,调任某兵团电话排排长,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随军进驻上海,继续练兵。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一直处在练兵状态的叶耕初所在部队,成为了先头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唇亡齿寒!我们部队战斗状态一直在,所以是当仁不让!”叶耕初谈起抗美援朝,眼中依旧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因为我们是志愿军,所以上战场前都摘下部队肩章,还有帽徽,素衣出战。”叶耕初回忆。

  在一次美军的轰炸中,叶耕初带领的电话排受到袭击,叶耕初身负重伤被撤下前线。

  “我们排里的一位战友,手都被炸没了!”谈话中,叶耕初对自己的伤情很少谈及,战友的伤势却牢牢记在心里。

  负伤回国后,叶耕初在曲阜疗养了一段时间。随后,又主动申请前往前线,后因伤情反复,再次回到了曲阜。直到一年后,正式转业。

  三、先国后家,寻根之旅曲折不断

  “4岁时在父亲摇荡的竹箩里来到鄞江桥,15岁参加革命,其间除了我16岁因参加部队,父亲上过一次四明山探望,后面就再没联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工作和打仗,也没有怎么想着去寻找父母。”叶耕初说。

  有国才有家,1949年驻扎在上海时,生活开始安定下来,叶耕初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他想起了鄞江镇的牛主人家,便去了封信,得到其妻子的回信内容却很简单∶“夫已故,不知你故乡在哪里。以后你家乡有人来,我打听好,写信告诉你。”

  等了半年后,叶耕初又写一封信,但没有得到回复。

  1951年初,叶耕初在朝鲜战场负伤回到曲阜时,碰到了老区长丁超,和他一商量,决定再次写信。五六天后收到回信,只几个字“台州府大荆东加岙”。在和丁超仔细商讨过后,决定再写信到大荆东加岙寻找。

  邮递员送信到东加岙时,叶父母已经搬迁到距离东加岙2公里以外的北垟村。但机缘巧合,被邻居的孩子看到,这封信才转交到父母手中。叶母看到信后,随即请村中的小学老师写回信,这样,才有了家的消息。

  1953年,叶耕初带着部队发放的20元救济款,回到了离别20多年的故乡,回到了雁荡山麓的小山村北垟村,含着泪水,笑着与家人团聚。而他的兄长叶云虎,却长眠在了江口。

  1965年,叶耕初受组织召唤前往北京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习,同年6月30日,这批经历过光辉岁月的干部们,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而这一幕,也成为了叶耕初铭记一辈子的光荣时刻。

  刘秀仁,男,1926年出生,1945年参加八路军山东军区独立第4旅10团2连。1947年后,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莱芜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当过三年的通讯兵,其间,三次因战负重伤,于解放军35军解放南京后,驻军浙江金华。1954年末,被分配于乐清县县委组织部材料组任职,后调任民政局副局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上世纪60年代,他曾到原盐盆国有盐场,参与下乡劳动晒盐,在苗圃学习种植技术,直至1984年11月,光荣地从县人大办公室副主任岗位离退休。

  刘秀仁:子弹留下的疤痕 是不褪色的勋章

  一、舍身报国上战场

  9次大型战役,30余次小战斗,是刘秀仁对其军旅生涯的简单总结。而今,乡音未改的他,一口山东话吐词清晰,耳朵也还算灵光,目光锋锐,精神矍铄,每天坚持早晚走路锻炼半个小时。

  75年前,在中日战争的战场上,年仅19岁的刘秀仁敢于牺牲,顽强战斗,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曲舍身报国之歌。

  回忆往昔,那是1945年的初夏,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潍坊安丘人,怀着保家卫国的凌云壮志,刘秀仁毅然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山东军区独立第4旅10团2连的青年战士。

  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思想准备,但战争的惨烈,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1947年的农历除夕,刘秀仁和全团冒着大雪,一连行军两夜。“那次是莱芜战役,对敌军包围切割、歼灭,战斗到黄昏,俘敌千余人;1948年潍县战役,挖地下坑道,潜入爆破敌人的地堡,十几天的战斗啊,歼灭敌人近5万人;后来,兖州战役打响,围剿敌人三天三夜,歼灭敌人近千人。”回忆起曾经的战火纷飞,刘秀仁仍觉得历历在目,他说,“前面的人牺牲了,后面的人不管是谁,一定会顶上去,继续战斗,要不怎么消灭敌人!”

  二、三次战役负重伤

  入伍半年,在战斗中,腿部不幸中弹,负伤致残,刘秀仁被批准为三等甲级残疾军人。

  那是1945年11月,在山东省高密市山后村内,为了消灭日伪军的据点,刘秀仁和同班战友不顾危险,突破敌人的围墙、战壕、鹿砦等重重防御工事,“走!”一声令下,便义无反顾地抬着长梯冲向前去。就在这时,敌人火力猛烈,一颗子弹如利刃般呼啸着穿破空气,击中了刘秀仁的左大腿根。

  “第一次负伤,当时没觉得疼,就感觉大腿一麻,一摸,全是血。”他接着说道,“而后,副班长把我背下战场,卫生员帮我包扎,去军区医院动过两次手术,分别取出子弹和一些碎骨,次年3月伤愈才归队。”

  1948年济南战役,一颗手榴弹重重地砸在刘秀仁的背上,落地爆炸了;同年的淮海战役中,刘秀仁作为通讯员,为传达首长的命令,途中他被一颗炮弹伤及头部,直至转业到乐清后,在市人民医院取出了7块残余在头皮内的弹片,此事令医生颇为震惊,家人得知后更是心疼不已。

  三、奉献本色不退役

  1957年冬,刘秀仁被抽调到大荆工作队湖雾组,负责流水岩水库的建设工作。“我特地买了一双草鞋穿在脚上,和工地上的农民工同志们一同吃饭,一起搬砖、铲淤泥。”刘秀仁说,他每日天未亮就起床,在湖雾街头敲锣,发动大家早起赶工。

  那年春节,他把工地当家,选择留在湖雾过年,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好感。当被县委组织部召回时,临别前,一群干部们一路行礼依依不舍,将他送至车站。刘秀仁说:“当时的湖雾妇联主任陈彩娥说,不舍得我这位好同志,还流泪了。”

  次年,刘秀仁任职书记兼厂长,指导企业大办工业炼钢铁。组织上要求他办耐火材料厂,专门生产用于建造高炉的耐火砖。而生产耐火砖的原材料是青田石,粉碎石块没有机器怎么办?厂里配置了10个捣臼,一天24小时三班倒,刘秀仁和工人们一起人工碎石,从不叫苦喊累,就连平日里排队打饭,也从不搞特殊。虽退役许久,但刘秀仁为民服务的奉献本色丝毫没有“退役”,他坚持兢兢业业,为社会效劳。他的事迹在县委工业干部大会上受到表扬。

  现如今,经历了旧社会的苦,体味过新时代的甜,刘秀仁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年纪大了,党和国家还照顾着我们这些老兵,我们十分感动。”他激动地说。

  作为一名鲐背之年的老兵,他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感受到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给新中国带来的变化,老人感慨道,自己切身体会到了和平的重要,现在只希望全国人民越来越好。

  因为多次搬家等种种原因,刘秀仁在部队获得的军功章等已然遗失,但老人家踱步到房间,视如珍宝般拿出了抗战胜利5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解放战争时期党员荣誉证书等老物件,依然崭新锃亮。

  此时,再望一眼老人腿上的伤疤,那两处深深的凹陷,似圆形的功勋章,永不褪色。

  (时间:2020年7月28日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乐清日报 记者:赵宇统 文/摄 实习生:王云颖 文/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