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浙江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朱志坚:亲历抗战时期重庆最大惨案
来源:金华新闻网 作者:周末部 许健楠   2018-01-10 09:35:41

抗战老兵朱志坚

抗战老兵朱志坚

  口述:朱志坚 整理:许健楠

  我叫朱志坚,今年96岁。老家就在金华,以前是住在西市街附近的尊贤坊。兄弟姐妹五口人,除了三兄弟,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

  小时候念过书,就在后街的长山小学。小学毕业后,家里没有钱交学费了,书就没再读下去。14岁那年,我跑去杭州做学徒,在“胜旦织绸厂”干活,直到16岁出师。

  后来,我从杭州去了上海,调到“美华织绸厂”,不过这回不是当学徒,而是当师傅了。那时候,我的姐姐就在上海定居,我就去投奔她。

  我18岁那年,正是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本飞机已经开始轰炸上海了,我跟姐姐在大战爆发前的最后一刻,逃出上海,坐火车回到金华。

  没过多久,日本人也开始轰炸金华,我亲眼见过,在老火车站旁,有一栋房子被炸掉,里头有一个人被炸死。

  金华城区不安全,我们全家人都跑去安地的山里躲起来。我20岁那年,可能是因为条件太艰苦,母亲和父母在那一年先后去世,母亲是5月份走的,父亲是12月份。

  后来,我被安地乡长申茂生抓了壮丁,我趁人不注意,跑到金华。在一条马路上,我看到一张告示,上面写着:“通信兵二团招考学员”。我对通信兵干的活比较感兴趣,就去报了名。

  我也不知道那个通信兵二团属于哪个部队了,我只记得我被分到无线电连。我在连里学过用电报机,每种声音都有各自的暗号。比如“滴滴滴答答”,代表2号,“滴滴答”表示1号。

  通信兵二团接到命令,要转移去云南曲靖。我们一路往西边走,有时候是坐火车。一路很辛苦,下雨的天,棉衣被淋湿了,太阳出来时,晒干。经过贵阳遵义时,坐过木炭车,那车的动力全靠烧木炭,一个车厢挤下30多个人,只有一个小洞通气。

  大概走了3个月,终于到了云南曲靖。又接到命令,要坐美国人的飞机,去印度加尔各答。长官说,到时候会有全套美式装备,除了一条短裤,别的行头就地卖掉。

  我就其他战友一起,就把脸盆、毛线衣拿到集市上,统统卖光。我摆摊卖衣服的时候,碰到一个金华老乡,口音一听就听出来了。他叫梁子梅(在老家时的名字叫梁宗林),比我大三四岁,他的老家就在酒坊巷。他是国民党内政部警察总队巡官。

  就是这个金华老乡,把我介绍到警察总队任职,做的是文职工作,抄抄公文,所谓“录事”。我写字就是在那时候练出来的。

  再后来,警察总队调到重庆,先是守仓库,之后维持过治安。日本人轰炸重庆,我亲眼见过“大隧道惨案”。为了躲避轰炸,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当时大批群众拥向公共防空隧道(十八梯大隧道)中,造成洞内人数很多,缺氧。里头的人想跑出去,隧道口的宪兵锁着门,结果很多人死在里头,全都是气闭闭死的。第二天,我去隧道口看,堆积如山的尸体,死人多到要用卡车来运,一车车运出去,丢进嘉陵江冲走。死人手上的手表和戒指,要用箩筐来装。可怜不可怜?第二天一大早,重庆的街上有些店铺都不开门了,店主连同契证,都没了。那些锁门的宪兵,全都被枪毙。

  这桩发生在1941年的惨案,据说是发生在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最大惨案之一。(它与1938 年6月9日的黄河花园口决堤、1938年年11月13日的长沙大火,并称为抗战时期的中国三大惨案。)

  我在重庆认识一个叫王方绥的人,他是民主同盟人士,我掩护过他。我送给他两件警服,他出门活动,穿着警服,就说是我们警察总队的人,办事都方便一点。国民党撤离大陆时,要炸毁在半山的铁厂,王方绥去跟负责搞破坏的一个部队连长谈判,最后保住了这个工厂。

  解放前,我经警察总队刘崇宇的介绍,去了贵阳图云关的陆军医院任职,中尉军衔,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王方绥介绍我去西南军区,军训了6个月之后,我提出要回家,获得批准,全国通行证一路开到上海,1949年,我便回到金华。

  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周末部 许健楠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