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安徽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抗战老兵陶絮旭的人生故事
来源:中安在线   2020-11-01 15:01:10

  一家三兄弟都是黄埔生

  老人的大哥名叫陶子贞,是黄埔军校6期的优秀学员,后来成为国民党陆军将领。抗战时期,陶子贞曾追随合肥同乡——抗日爱国将领卫立煌在山西抗日战场上抵御日军。“大哥比我年长20岁,是我一直追随的榜样。”陶老说大哥从军后,他的三哥陶一鸣也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13期学员。后来,陶一鸣还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日军攻陷南京后,三哥负伤回家,终因伤势过重,很快就去世了。”陶絮旭说,他的父亲也非常支持儿女参军报国。

  步行千余里参军报国

  1943年,正在河南邓县读高中的陶絮旭从报纸上看到国民党的征兵公告。公告上写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抗日救国口号。怀抱救国理想的陶絮旭毅然退学。征兵地点在湖北,陶絮旭连夜赶路去投军。“一个人翻山越岭,从河南邓县出发,步行1000多里,走了十多天。”老人说,到达湖北巴东时,正好遇到国民党湖北政府的运粮车,“听说我是准备去参军的学生,他们就让我搭上顺风车。”

  到达湖北老河口后,陶絮旭发现黄埔军校第八分校正在招生,“黄埔军校的招生要求非常严格,但当时由于抗战需要,学历要求放宽到高中肄业。”陶絮旭当即报名,并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成为该校21期学员。

  在校生急调前线抗战

  1944年4月,日军举重兵决意袭击湖北老河口。当时,鄂北地处后方,十分空虚,防御力量十分薄弱。同时兼任黄埔军校八分校主任的李宗仁亲自来到学校,号召全体学生前往汉江阻击敌人。

  “当时我们全校有1500人左右,大多是来自沦陷区的知识青年,虽然才入校一年多,但大家都群情激发,满含报国热忱。”陶絮旭说,接到正式命令后,他和同学们便携带干粮和枪支弹药,连夜急行军,从学校赶赴90余里外的汉江前线。老人回忆,有一天,大家发现有数百日军在对岸集结。到了傍晚,日军的橡皮艇企图偷渡。等敌军渡至江心时,大家出其不意地痛击敌人,日军死伤惨重,少数爬上岸的日军也被击毙。经过十余天防守,支援的正式部队赶到,陶絮旭和他的同学们才陆续返回学校,继续军事训练。

  迎接新中国改名陶絮旭

  在那本厚厚的《黄埔军校同学录》第21期学员登记表上,陶老指着一个叫作“陶崇俊”的名字告诉记者,这个“陶崇俊”就是他。陶老说,新中国成立,激动万分的他决定改名“陶絮旭”。“‘絮’是柳絮,象征着纯洁,寓意我对国家、人民忠心,‘旭’取旭日东升的意思,预示着我和新中国一样,迎来新希望。”陶老说,曾在黄埔军校学习的这段经历,给他的一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从事过很多种工作,不管哪个岗位,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到最好!”(记者 李后祥/文 王泓瀚 马启兵/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