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黝黑,须发皆白,在街上守着小摊,一坐就是半天。颍泉区行流镇油坊村90岁老人李克玉,经常以这种形象出现在乡亲的视野中。
剪刀、镜子、网兜、捕鼠笼,在李克玉的小摊上,各种小商品有上百样。老人清晰地记得每件商品的价格,还能熟练地和顾客讨价还价。他说,自己在街上守大半天,挣不了十块八块钱,但他觉得挺满足,自挣自花,不给儿女添负担。
三义街上的居民都说,李克玉现在是这条街上最老的摊主了。
战争年代,与日寇多次激战
李克玉老人有一子一女,女儿嫁到颍东区插花镇。以前老人身子骨还硬朗时,每年都去女儿家看看。现在行动不像以前方便了,他有几年没去女儿家了。
儿子李帮涛和老人同住一村。“我们要接他过来住,他说和孩子一起住不习惯。说自己现在还能动,做点小生意能养活自己。”李帮涛说。
老人思维清晰,耳不聋眼不花。他说,18岁那年,因为家里穷,他和邻村十多个青年去太和河南沿的大刘庄当兵。当时参加的是国民党31集团军,团长叫李侠。参军后,他参加过多次战斗,跟日本鬼子多次交火。
1945年,李克玉随部队来到江苏,在泗阳、运河一带活动,在一个叫渔沟的地方过完年后,被新四军俘虏,编入华中新四军9纵,番号是37团1营1连。当地一个叫池村的地方驻扎有日本兵,他们连经过一番恶战,消灭了日军,解放了池村。
那一年,李克玉参加过多场战斗,曾跟着部队在北徐州干掉了日军一个辎重营。“一开战,大家都顾不得危险了,端着枪往前冲,身边战死的士兵数不清。”李克玉说,战争年代非常艰苦,经常几天吃不到饭、喝不到水,“有一次渴急了,大家就去抢马槽里的水喝。”
后来,李克玉的父亲来部队看望他,李克玉就和父亲一起回了油坊村。
上街摆摊,从70岁守到90岁
李帮涛说,父亲回到家乡后,一直在家种地,没出过远门。
二十多年前,老人在路口摆了一个小摊卖瓜子、香烟,“一天挣不块儿八毛钱。”没想到这个小摊摆起来后就放不下了,从那以后,他天天守着小摊。十多年前,村里顾客越来越少,李克玉就把小摊摆到了集上。
在油坊村附近有两个集市:行流和三义,轮流逢集。只要不下雨,李克玉就往返于两个集市之间。以前拉架车,现在骑电动三轮车。每天早上8点多钟到,下午两三点钟回来。从70岁到90岁,除了中间一年摔伤了腿没法骑车,他几乎从没中断过。
寒来暑往,一些曾一起摆摊的老伙计,渐渐歇手不干了,李克玉却在坚守。两个集市上的很多居民,也对这位高龄老人印象深刻,“这么大年龄还自己摆摊,不靠儿女养活,真挺不容易的。”在三义街上,几位居民感叹。
“小孩各有各的家,都忙。我腿能走手能动,自己能挣两个,不给他们添负担。”李克玉说,虽然挣钱不多,但是能顾得了自己,“再说,在家连个说话的也没有,急人。”
李克玉的老伴去世七八年了,目前他自己住、自己吃,晚了就在街上喝碗油茶、吃两根油条。两年前他还每个月坐车到阜城进一次货,现在年龄大了,都是隔几个月才去一次。
老人说,只要腿还能走动,他就会一直守着小摊。
颍州晚报记者 刘培军/文 戴文学/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