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言老人向志愿者讲述那些年的抗战故事。
志愿者与杨东言老人合影。
1924年,杨东言,出生在安徽省宣城市新田乡,父母是当地农民,家中的兄弟姐妹一共10个,而他在家里排行最小。1939年,国军新7师、52师、100军从杨东言的家乡路过,67师、105师还在当地短暂驻扎过,108师是同年3月份到新田乡,师部驻扎在大九里(法国人天主堂),而师部野战医院就在钱村。时间一长,部队和老百姓就混得很熟,尤其是医院的军医经常到杨东言家借便衣,因为当时108师的334团住在水东、643团住在宣城圩区东门渡,师部医院要送药到各个团均要经过敌占区,穿便衣便于掩护。
1941年,杨东言17岁的时候,野战医院的院长毛上校(名字忘记了,是东北辽宁人)问杨东言想不想当兵救死扶伤,村里的保长也到杨东言家动员,就这样,杨东言参加了医院护卫班二等兵,每月军饷8.2元,发了捷克式步枪。“我们由班长训练2个月,掌握武器的要领。当时野战医院下面还有三个分院,院长毛上校、医官赵子工中校(北平人)、龙中校(四川人),还有18个女护士(都是浙江人),药师李准尉。我们一个班负责保卫医院安全,班长叫陈思伟。108师原师长叫张文清,后来是戎纪五(河北人),下面所辖有334团、643团、644团。”回忆起这段往事,杨东言老人津津乐道。
“我们这个地方经常遭鬼子的飞机轰炸,炸死炸伤了我们很多老百姓,师长也经常到宁国山门洞。”杨东言回忆说,“有一天,院长紧急分配我们任务,送药到东门渡到新河庄的643团,我们穿着便衣,连夜穿过宣城敬亭山后小路绕道,可当我们赶到时,643团一个营和鬼子作战已全部牺牲,场面很惨烈。”1941年3月,杨东言所在部队转战到浙江,要先到开化后再到江西弋阳,战士们日夜急行军,鬼子一路狂轰乱炸,后来才知道108师是参加浙赣路会战,路上到处都是战友的尸体。辎重营的兄弟几乎都被鬼子的飞机炸死,一路上散落很多装备和子弹。“直到行进至弋阳、鹰潭、十干渡(音)我们才算安顿下来,待了近两年。我们班负责每天将药品送到各个团部,我们野战医院的严司务长对我特别好,看我年轻,一直都很照顾我。”杨东言说。
1943年,野战医院的赵子工医官和分院朱医官,请假回宣城探亲(因为他们的家属留在新田没有随军),就和院长商量,带着杨东言回到家乡,与父母团聚。回家不久,因家乡的保长与杨东言的哥哥是拜把兄弟,于是便到家中对杨东言说:“你要继续保家卫国,这也是政府征兵条例的规定。”随后,杨东言二话没说,就参加了县大队(后改为自卫队)上等兵。因为宣城被鬼子占领了,县政府迁到了周王镇,杨东言在周王镇朱大村集中军训2个月。当时训练是很辛苦的,训练结束后,杨东言被提升为中士班长。
“县自卫队有两次袭击小股日军和伪军的经历:一次是有40多个小鬼子和伪军到黄渡乡‘抢街’(就是白拿商人和老百姓的东西),我们和他们进行火并,最终将他们打退;还有一次,2个鬼子和13个伪军抓了80多个民工老百姓,帮他们用马车装在老百姓那抢来的布匹和粮食,我们得到命令是消灭他们。”据杨东言老人回忆说,“当时自卫队驻扎在杨柳乡,我们就一路把鬼子和伪军赶到寒亭天门山,鬼子的战马被打伤,击毙了10人,其余受伤逃跑,而我方战士只有3人负伤。”
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宣城县自卫大队将鬼子一直赶到了芜湖,县党支部和县政府也从周王镇迁回到宣城城里。(宣城文明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