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赵景信。李鹏飞 摄
“到了林区才知道,这个地方是真冷、真艰苦啊!”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活了50多年,97岁的赵景信的记忆里依然清晰地留存着刚到林区的印象。
赵景信是一位抗战老兵,也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第一代开发建设者的其中一员。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日,赵景信同记者回忆起他从南到北的戎马一生。
赵景信1924年出生于山东省成武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最初只想着跟随父辈们辛勤耕作,养家糊口。但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残暴罪行,年少的他毅然追随八路军,参加抗日战争,历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
“16岁在成武县跟着县大队打鬼子,直到18岁转入正式部队。”1942年,赵景信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刚参加八路军时,队伍人少、装备落后,每个战士只有几发子弹,我们便和敌人打游击。”赵景信的头上、手上、腿上都留下很深的伤疤,而他已经记不得受伤时的具体细节。
“在云南剿匪时,敌军装备好,迫击炮、重机枪、冲锋枪啥都有。”赵景信回忆道:“人生地不熟,当地人又不会说普通话,给作战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便积极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当他们明白我们的意思,就义无反顾地团结一心支持和帮助我们,啥反动派都能一个个给它剿灭了。”
图为赵景信戎马一生所获荣誉。李鹏飞 摄
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聊起作战,赵景信精神矍铄。如今,一枚枚熠熠闪光的勋章仿佛都在诉说着这位老兵的戎马岁月,然而由于多年参战,炮火纷飞的战场也让赵景信的听力下降,只能靠着助听器交流。
新中国成立后,修建工厂、治理江河、兴修水利、架桥筑路……参与新中国建设,赵景信从不掉队。
“全国解放了,我所在的部队参与了修建成渝铁路。”1950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成渝铁路开始修建,先后共有3万多解放军和10万民工参加,赵景信和他的战友们放下钢枪,挑起土篮子,与民工大军们齐心协力修铁路。
每日5030米的进度,成渝铁路提前3个月竣工,西南人民近半个世纪的梦想成为现实。
1952年开始,全国各地的复转军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怀揣着建设边疆、支援国家建设的坚定信念勇赴林海雪原,爬冰卧雪,边生产、边生活……
1959年,赵景信作为林区建设者的一员,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工程处参加工作,后调转到满归林业局办公室,从此在林区扎了根,一干就是20多年。
赵景信的女儿赵华回忆说:“父亲工作忙,顾不上家,我们兄妹5个就是大的领着小的、小的跟着大的长大的,吃得是窝窝头、土豆子、冻白菜……”
“记得有一年单位准备为工作表现突出的职工涨一级工资,但只有一个名额,父亲将这个名额让给了别的同事。”赵华说,“其实作为一个有5个孩子需要抚养的单职工家庭来说,当时我们过得更困难。”
如今,赵景信也住进了楼房,生活越来越好,但他从来不曾忘记艰苦岁月。
“父亲总会定期把我们组织到一起‘开班会’,煮上一锅冻白菜,锅里只放上一点盐,一块吃一顿‘忆苦思甜饭’。”赵华说,父亲常常告诫孩子们: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是不能忘记当时都吃的啥,更不能忘记老一辈走过的路。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