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筑碉堡炮楼赖在我们家乡不走了
1938年3月,胶东半岛的掖县(今莱州市)城北玉皇顶爆发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建立了胶东游击队第三支队。8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部移驻掖县;9月,三军和三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掖县成为胶东最早的抗日根据地即蓬黄掖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为此,此地成为日本侵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9年1月15日,日军军官仓谷次太郎纠集伪军张宗援率部1300余人,伙同汉奸、土匪刘桂堂部七八百人,在飞机配合下由平度侵入掖县,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二十一旅沿途阻击,不断杀伤敌人。但敌众我寡,次日,我军奉命撤离,掖城遂沦于敌手。入城后,日军就在城内大肆搜捕、城外“清乡”,在短短四五天里,他们秘密残杀抗日军政人员、家属和无辜百姓400余人,制造了“掖城惨案”。
“当时我还不到十岁,虽然没有亲眼见到‘鬼子’杀人,但从大人们口里得知‘鬼子’的暴行,对‘鬼子’又恨又怕。”今年86岁的离休老干部刘志虞回忆起当年情形,很是气愤地说:“‘鬼子’居然在集镇筑碉堡炮楼,赖在我们家乡不走了!”
刘志虞的家乡叫午城刘家,“村子里有1000多号人,几乎都是住着刘姓人家。我们家紧邻胶东半岛的交通要塞烟(烟台)潍(潍坊)公路旁,四周都是‘鬼子’的碉堡炮楼,最近的一个‘鬼子’据点离我们家只有6里路。”
当地民众迅速秘密组织起抗日武装,“我叔叔是村里地下党书记,姨父是区公所书记,两个舅舅都是游击队的成员,他们白天是农民,在田里做事,晚上就去骚扰‘鬼子’。‘鬼子’白天到村子里巡逻,要吃的要喝的耀武扬威,一到晚上,就缩到据点里去了。‘鬼子’白天刚修好的烟潍公路,晚上就被游击队挖得破烂不堪。”
第一件战利品是“鬼子”的一根马鞭
大人们打“鬼子”,小孩子们也没闲着。“我们年龄小,但我们可以站岗放哨,送情报。我们村像我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人手一把‘洋炮子’枪,我们捡来子弹壳自己做。当然,那只是玩具枪,一开枪虽然声音好响,但打不伤人。”1942年夏天大旱,“鬼子”对村子进行大扫荡,“我外婆家离‘鬼子’据点不到一里路。那天,我正在外婆家附近一条小河边帮舅舅打井取水,看到一‘鬼子’牵着一匹高头大马在河里洗马。‘鬼子’一边唱歌一边刷着马毛,我匍匐在河堤上观察了好半天也没被发觉,但我却发现这次‘鬼子’没有带枪出来。”
刘志虞心里痒痒的,想着如何借这个机会教训一下“鬼子”。去叫游击队吧,时间来不及……怎么办?这时“鬼子”已经洗完了马,他骑在马上,摇摇晃晃地沿着河堤往据点走。刘志虞灵机一动,掏出腰间别着的“洋炮子”枪,“平时玩枪时我只上一粒‘洋炮子’,这次我上了三粒”。刘志虞将枪口对准了仍在得意忘形地哼着小调的“鬼子”扣动了扳机,“啪”地一声响,“鬼子”吓得马鞭掉在地上也不敢捡,没命地跑了。
刘志虞哈哈大笑。等“鬼子”跑远了,他摸过河捡起了马鞭,“那是我的第一件战利品,一直放在家里舍不得用”。
让刘志虞更高兴的是,大人们都对他夸奖不已,说这孩子机灵,将来一定是一个杀“鬼子”的好手。“那天,我舅舅还特意做了一顿好吃的奖励我。”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小年纪的刘志虞个子开始猛长,“在一次袭击‘鬼子’的据点时,我姨父的勤务兵负伤了,他就叫我去他那里帮忙。1944年春节过后,姨父介绍我加入了游击队,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八路’。”
扮成“土八路”将“鬼子”引蛇出洞消灭
经过短暂训练,不足15岁的刘志虞被分配到了侦(侦察)通(通讯)排。刘志虞至今还保留着一个侦察兵的习惯,走起路来腰挺得很直,脚步迅速而且没有响声,对地形地貌的记忆可谓“不差毫厘”。
朱桥据点是当地一个比较大的据点,有22个“鬼子”和200多个伪军把守。1945年初,刘志虞所在的独立营接到上级命令,务必在两天之内端掉朱桥据点。“第一天晚上,我们围住朱桥据点喊啊叫啊,但‘鬼子’躲在碉堡里就是不出来!”
“眼看就要天亮了,我们只好撤了包围。一晚上没打点名堂,战士们个个心里都不好受。”虽然刘志虞年龄最小,但打起仗来也最活跃,深得指挥员的喜欢。第二天晚饭过后,独立营营长高峰把刘志虞几个“机灵鬼”叫了去,神神秘秘地耳语了一番。没一会儿,“鬼子”把守的朱桥据点外出现了十几个穿着土布衣裳的庄稼汉,“我们靠近据点后,掏出枪就噼里啪啦地乱放。‘鬼子’平时骄横惯了,受到‘土八路’的欺负,怎么能够咽得下那口气?”
“‘土八路’‘土八路’,‘鬼子’哇啦哇啦地叫喊着端着枪从碉堡里追了出来,见此,我们十几号人往东边跑,边跑边还击。大概跑了约莫里把地,我们一头扎进树林里,消失了。没能消灭我们这些‘土八路’,‘鬼子’有些垂头丧气,只好趁夜色不深往据点回撤。‘鬼子’还没走到半路,就被高峰率领的独立营从西边赶来堵住了退路……”这一仗,独立营以最小的伤亡拿下了日军的朱桥据点。
从参加八路军到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小八路”刘志虞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战斗。“我也不知道打死了多少个‘鬼子’,每次战斗,我都会撂倒几个‘鬼子’!呵呵,打死一个‘鬼子’就赚一个!”哈哈,撂倒了那么多“鬼子”,我连轻伤也没负过一次!
打“鬼子”是一件很解恨很过瘾的事情
从小就跟日军周旋的刘志虞说“从来就不怕‘鬼子’”,也不怕打仗。“你不知道,枪一响,就不会有怕的想法了,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撂倒‘鬼子’。”战争虽然很残酷,但刘志虞认为打“鬼子”是一件很解恨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
2010年底,抗战传奇剧《桥隆飙》受到了观众的热捧。该剧以抗日战争中期的山东莱州地区为背景,剧中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桥隆飙曾经担任过刘志虞所在的侦通排的排长。
桥隆飙叫乔明志,人称“乔八爷”。每次到达铁路边时,只要他喊一声“乔八爷借路”,伪军就不敢阻拦。与伪军秦玉堂部队作战,他率部20天内横扫9个据点,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6挺,步枪350余支。1942年,在一次与日军的遭遇战中,他的鼻梁骨被击穿,但他仍然高声喊着跟日军拼刺刀,直到把日军消灭。
“乔八爷胆子大,打‘鬼子’时点子多,有一股疯劲。”1944年秋天,独立营欲拿下“鬼子”的驿道据点,乔八爷带着刘志虞等8个人在完成了对据点的侦察后,来到一户村民家包饺子吃。“饺子刚下锅的时候,闻风前来增援的‘鬼子’进村了。接到探报,有人建议赶快撤走,乔八爷却正色道:‘撤什么?吃了饺子再走!谁知,我们刚把饺子盛进从‘鬼子’那里缴获的钢盔里准备开吃,‘鬼子’却进到了村民家的院子里。乔八爷见状,不紧不慢地说:‘真他妈倒霉,看来这饺子是吃不完了,撤!’说完,我们8个人每人端着钢盔,跳过后窗朝玉米地里跑,‘鬼子’明白过来后,站在后窗前朝我们开枪,把乔八爷用来装酒的水壶打了一个大窟窿,乔八爷很镇定,站住冲日军大声喊:‘神气什么?信不信老子立马端了你!’”
刘志虞说,那次,他们8个人跑得比兔子还快,奇特的是,钢盔里的饺子一个都没有泼出来,“我们躲在玉米地里,美美地吃了一顿饺子。当天晚上,我们端掉了驿道据点,缴获了很多战利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