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红缨枪,矛尖光又亮。壮丁带它去查路,儿童带它去站岗。查路放哨要留心,捉住汉奸不要放。如若鬼子进村庄,红缨枪请他尝一尝。别看小小红缨枪,坚持抗战打东洋。”
盛夏,在淮滨县南城北大埂的一个绿荫覆盖的院子里,86岁的抗战老兵张华握着他的红缨枪又唱起了这首《小小红缨枪》。
清晰有力的歌声瞬间把我们带到了70多年前硝烟弥漫的齐鲁大地。
张华是山东省金乡县洛城村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张华只有八岁。目睹日本鬼子对乡邻烧杀抢掠,让小张华对日寇恨之入骨。
其时,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团结一心,奋起抵抗,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并在各革命根据地,从县到村,普遍建立了少年儿童组织——儿童团。
从此,张华不再是田间地头无忧无虑的放牛娃,而成为光荣英勇的儿童团员,“抗日”两个字深深地烙在了他幼小的心中。
1943年8月,年仅14岁的儿童团员张华带着他的红缨枪参加了新四军,1945年,被编入杨苏纵队。当年,根据上级命令,杨苏纵队由冀鲁豫开赴东北。在张华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杨苏纵队开赴东北途径遵化时解放遵化的那场战斗。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阳历新年的前一天,夜幕刚刚降临。原攻城队伍吹起响亮的冲锋号,在激烈的枪炮声和喊杀声中,突击队勇猛地冲向城根。与此同时,我们杨苏纵队悄悄地从城西南角偷渡护城河。竖起了几十架云梯,战士们手持短枪、手榴弹,飞快地向城顶攀登。敌人调动主力疯狂反扑,此时,我军已有一个排的兵力登上城墙。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我们登城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由于我方部队攻城一次紧过一次,敌人守城无望,放弃抵抗逃跑了。”
“城内的百姓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手举红旗,欢迎我们进城,那一刻,我又激动又难过。为了解放遵化,我的好多战友都牺牲了。我们连180人,都牺牲得差不多了。”
张华讲到此处,用手抹了抹眼角的泪水。
“从那时候起,我觉得我要替所有牺牲的战友好好地活着。”之后,张华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等等大大小小几百场战斗,英勇无畏,最终和他的红缨枪一起,迎来了新中国。
1953年,组织分配张华到淮滨县新里区任武装干事。1954年,张华又被派至武汉中央军校学习“联合兵作战”。1957年,他回到淮滨,此后,张华一直就留在了信阳工作。离休后,张华和老伴生活得安宁幸福。他喜欢种树,院子里柿子树、石榴树、枣树绿意盎然,累累的果实压满枝头。院落中还整齐地栽种着辣椒,黄澄澄的丝瓜花绕着栏杆爬得老高。
老伴说,张华最喜欢他的红缨枪,走哪儿带哪儿。果然,我们看到,张华家中的相框里有很多张华的照片,无论是英姿飒爽,还是耄耋高龄,他手里都庄严地握着那支红缨枪。从小小儿童团员,成长为革命战士,红缨枪见证了老兵张华的抗战岁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