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孙兆玉
勋章证书见证老兵光荣的历史
老人回顾跟着党打鬼子的历史
【老兵简介】
孙兆玉,1926年5月出生,山东荣成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3月加入八路军胶东军区15团,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革命生涯中,他历任战士、通讯员、排长、后勤科长和教员等职。参加过胶东半岛对日作战、四平保卫战、牡丹江保卫战等战役战斗。荣立3次大功、2次小功。现为信阳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
盛夏酷暑,采访老兵孙兆玉前,恰逢电网线路检修,干休所停电。考虑到干休所政工科范科长曾反复交代“老兵年近九旬,采访时间不宜过长”,笔者欲改日采访,孙兆玉老人却热情邀约。
初次见面,老兵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脚步稳健,谈吐有条理,思维很清晰,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的军人气质,丝毫不减当年。挂在客厅墙上老人年轻时从军的潇洒帅气军装照,把我们带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8年2月,侵华日军武装占领烟台,之后相继占领威海、青岛等重要沿海城市,整个胶东半岛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百姓在日军屠刀之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那一年,孙兆玉12岁。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孙兆玉随即加入了当地儿童团。也正是从那时起,少年懵懂的他开始接触到了共产党。虽然孙兆玉所在的村子方圆10余华里都有日军驻扎,但村里的农会、妇女会等组织每天晚上都会秘密聆听地下共产党员的宣讲,孙兆玉的父亲就是宣讲者之一。
通过聆听宣讲,孙兆玉对打鬼子充满了信心。1942年年初,鬼子再次进行“扫荡”,迫于生计的他独自离开家,来到威海一家裁缝店当学徒。三年的学徒生涯让孙兆玉吃尽了苦头,老板的压迫加上日军的统治让他更加坚定了跟党走、打鬼子的决心。
1945年初,备受压迫的孙兆玉离开了裁缝店,回到了荣成老家。临走时,日占区的鬼子揪着他的耳朵,上来就是三个嘴巴,问他是不是去加入八路,瘦小的他强忍着泪水什么也没说……3月,19岁的孙兆玉正式加入了八路军胶东军区15团,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刚入伍不久,他就赶上即墨战役。
1945年7月初,胶东军区13、14、15、16团接到准备攻打即墨城的命令,孙兆玉所在的15团负责夺占被攻破的即墨城并掩护友军撤退。四个团近五千人做好战斗准备,刚刚入伍的他也领到了一支“汉阳造”和3发子弹。
“刚入伍的新兵都是3发子弹,那些打过几次大规模战役的才能得到十几发子弹,我们的武器不但落后,还急缺。有的战士虽然手里有一把枪,但是连枪栓都没有,现在想想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说到这里,老兵有些动容。
当时驻守即墨的日军有一个建制连,分别把守在城外的各个要道,城中心驻守一个班,负责守卫指挥部。此外,日军还招募了2000多名伪军,他们装备精良。
7月13日晚,五发信号弹划过上空,战斗打响。四千余人分别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孙兆玉所在的连队作为第二梯队向即墨城的守备日军发起进攻。为了节约子弹,新兵孙兆玉跟着班长顶着枪林弹雨,一直冲进城内都没舍得开一枪。
突然,一发子弹从耳边“嗖”的一声划过,幸好只是擦伤了他的右耳,孙兆玉出于本能闪到一户人家房门里隐蔽。这时,他发现鬼子就在门外他的左前方,于是拉开枪机装了一发子弹,由于手中的“汉阳造”过于老化,加之第一次打鬼子紧张,第一发子弹推了3次枪栓才勉强上膛,最终只是打伤了一个鬼子。“幸亏当时我在屋子的门后面,能够及时转移,要不我现在也不能坐在这儿了。”说到这里,老兵有些激动。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四千余人的八路军与一个建制连的日军殊死搏斗,最终在次日天亮前攻下了即墨城。孙兆玉摸摸自己的口袋,战前发的子弹还剩一发。此时,上级敌情通报说日军的一个装甲旅正从青岛赶来增援。以我军当时的装备实力根本无法抵御,上级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孙兆玉所在的连队负责清剿残余日军,并掩护友邻部队撤离,于最晚12时前撤出城外。
天慢慢亮了起来,身边倒下的战友,再次点燃了孙兆玉心中积蓄已久的怒火。他把剩下的一颗子弹擦亮压进了枪膛,时刻准备消灭来犯之敌。
此后,孙兆玉跟随部队辗转龙口、丹东、牡丹江,支援东北抗日联军,为解放东北立下汗马功劳。日军投降后,又参加四平保卫战……“也可能是我的命大,与我一同参军的同乡均战死沙场,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战争的惨烈至今也不堪回首,我的命也算是从战场上捡回来的吧!”谈到这里,老兵一度哽咽。
本打算半个小时完成的采访,最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孙兆玉始终沉浸在当年奋勇杀敌的热血激情之中。老兵的一言一行,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军人的一腔热血与忠诚。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