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山东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邻家大哥一句话 他毅然参加游击队去抗日
来源:四川文明网 作者:汤静   2018-03-28 09:29:38

抗战老兵柴德礼。任天驹 摄

  18岁那年,邻居大哥的一句话,他扔掉锄头,毅然参加抗日。几十年峥嵘岁月,是个人的成长史,也是民族的苦难史和抗争史。在重庆市南坪区的一个居民小区,89岁的老党员、渝北区林业局的离休干部柴德礼,谈起往事仍然思维敏捷、记忆清晰。“那些岁月都印在我的脑袋里,永远都不会忘却。”老人这样说到。

  饥饿的童年 粗糠咽菜艰难度日

  “小时候,我总想不明白一件事,为什么家里四口人,三个是壮劳力却吃不上一顿饱饭。”在柴德礼的记忆里,关于童年最深刻的印象是饿。1927年8月,柴德礼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家店区的一个小村庄。在他记忆里,家里有四口人,父亲、母亲、伯父和他,三个壮劳动力养育一个小儿,这在农村算是负担少的。但在旧社会,即便是像柴德礼家这样有劳动力的家庭仍然吃不饱饭。家中地少,只有一亩半薄地,两间半草房。春播秋收忙一年,最好的年景也只能收到四五百斤粮食。

  为了节省粮食,母亲总会在饭里和一些菜叶和粗糠。“一口饭吃下去,粗糙的糠渣有时会刺痛喉咙。”柴德礼说,即便是这样,饭也不能由着性子吃饱。柳树叶、榆树叶子,甚至地上长的野菜都是盘中餐,逢年过节,能吃一顿粮食做的窝窝头便是记忆中最甜美的食物了。

  而随着战火越烧越烈,像柴德礼这样的普通农家不但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还随时面临着生命的危险。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贫苦乡村的生活秩序再一次被打乱,上小学的柴德礼不得不辍学回家,村民们更是惶惶不安。战火纷飞,生计更加困难。

  在这困难当中,柴德礼所在的村庄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穿长衫马褂住进了村民家里,不仅在院坝里面宣传抗战,还教孩子们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爱国抗日歌曲。正是这些客人的到来,让年幼的柴德礼心里种下了抗日的种子。

  奋起抗争 扔下锄头去抗日

  “我们村外二十里的地方就驻扎了日本鬼子,经常到村里搜刮粮草,有时还杀人放火。”柴德礼说,他还记得春天的一个夜晚,日军半夜进村,把附近几个村子里的200多户村民都驱赶到了山上枪杀了。这其中,就有他的邻居。

  1939年的夏天,日本人又在镇子东门附近点火烧村,大火烧毁很多村民的房屋,500多户村民流离失所。日军步步紧逼,抗日力量只能转为地下。战火燎原,生活越发困难。1940年,由于遭受天灾,柴德礼家的粮食都被蝗虫吃光,几乎颗粒未收。在那些饥饿的日子里,年少的柴德礼心里总想起那些穿长衫和学生装的人曾经教过他的那些歌曲。

  为了换得100块钱生存度日,父亲代替地主家的儿子去做壮丁,刚刚16岁的柴德礼也不得不和伯父到日本人的工厂打工。2个多月的矿工生涯,柴德礼用“几番生死”来形容。

  “我的乡亲们家破人亡,我们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却受人奴役,我每天都想着去参加抗日。”柴德礼说,当时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寻抗日队伍,1945年的春天,他正在家里干农活,村里早前参加游击队的村民崔大哥路过,说了一声:“小柴,跟着我去打日本鬼子吧!”柴德礼一听,扔下锄头跑回家跟母亲说了一声,就跟着崔大哥走了。

  那一年,他刚刚18岁。

  后来的岁月,柴德礼说是自己的幸福年代。他被带到县里给当时的救国会主任李干卿当通讯员。

  “刚当通讯员时,我还想什么时候能上前线打鬼子,一个月后就传来了抗战胜利的消息。”柴德礼说,1946年,经人介绍,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后来服从组织安排随军南下去过上海,再后来到了重庆江北县。

  这当中,当然也有过很多的艰难岁月,困难时光,但在柴德礼看来,与年少时受人压迫奴役的情况相比,显得如此幸福。

  老年时光 一个老党员的正能量

  “今天的生活多好呀,活在新社会太幸福了。”退休在家,89岁的柴德礼仍然每天保持了读书看报的生活习惯。为了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前几天,柴德礼嘱咐老伴把军装拿出来,整理干净。

  “他呀,什么都好,就是太节约了。”柴德礼的老伴周隆宪一边为他整理衣服,一边向记者“抱怨”。

  “袜子坏了不让扔,要我给他缝补后再穿。”周隆宪说,有一次,柴德礼出门散步,走到一个蛋糕店门口,闻着蛋糕香味觉得有些饿,进去转了几圈还是出来了。

  回到家,他给老伴说,“想吃个蛋糕,但是还是觉得舍不得。”周隆宪又是心痛又有些埋怨。柴老不是抠门,而是源于一种对新生活的感恩,对党的感恩。

  “就这样很好了,我很知足了。”柴德礼谦虚地说,他当时年幼,参加抗战还没做多大贡献就抗战胜利了,后来解放后,在工作岗位上也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而这几十年来,党和国家给了他很多很多,他觉得做得不够。他希望把自己花不完的这些钱都存起来,等百年以后,他要交给党,作为特殊党费。

  正是这样的奉献之情,感恩之心,89岁的柴德礼平和安康,他说,千言万语只化着一句话: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渝北文明网 汤静)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