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山东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围而不打断水粮 逼走小鬼子
来源:潍坊文明网   2019-01-15 17:19:13

  昌邑市刘同仁和魏含训两位老兵讲述抗战时期的经历

  “当年打鬼子次数可多了。”94岁的刘同仁老人,讲起抗日的故事显得神采奕奕。8月16日,笔者先后来到昌邑市龙池镇岱邱村和魏西村,见到了刘同仁和魏含训两位老兵,了解他们抗战时期的经历。

  一次伏击战,活捉两鬼子

  刘同仁,今年94岁,身体硬朗。讲起抗战时期的经历,老人印象最深的是沟南崖村伏击战。

  1943年4月,刘同仁所在的昌邑武工队接到上级指示,要他们配合八路军地方部队打一次伏击。“日军、伪军有三辆汽车,从昌邑县城开到柳疃去。我们就在县城和柳疃中间的沟南崖打伏击。”刘同仁告诉笔者,天亮之前,他们就进入伏击地点。

  “天微亮,听到一阵轰轰声,鬼子的汽车来了。”刘同仁说,当第一辆汽车开近时,在庙中埋伏的八路军,将事先准备好的铁耙扔到公路中央,日军汽车一下子刹住,调头想往回跑。这时,八路军战士一齐开火,弹如雨下,车上的敌人急忙跳车。后面两辆汽车也被截住,车上的敌人慌忙跳车逃窜。三辆汽车上的敌人,大多是伪军。这一次战斗,活捉了两个鬼子,俘虏了二三十个伪军,缴获了20多杆枪。

  断水断粮,逼走日寇伪军

  1945年夏,刘同仁参加了围困日寇徐家庄据点的战斗。

  徐家庄据点在当时昌邑县城西北50多里处,围墙坚固,内有炮楼,外有铁丝网。八路军地方部队武器装备差,缺乏攻坚经验,便采取了围而不打的战术。

  刘同仁告诉记者:“这一片都是盐碱滩,老百姓喝水,都是喝沟里、湾里存下的雨水。我们就想办法,叫小鬼子和伪军喝不上水。”

  刘同仁所在的昌邑武工队,住在据点南边四里以外的姚徐邓村。“据点外有一个大湾,是鬼子专门挖来存水喝的,大湾外面围着铁丝网。白天我们靠近不了,就下半夜偷偷爬过去,把染布的红色染料撒到湾里,鬼子以为水有毒,不敢再打水喝。有时候还扔上些死猫死狗,弄得湾里的水臭气熏天。”刘同仁说。

  八路军地方部队和武工队还截断了徐家庄据点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他们这样围困了将近半年,据点里的敌人待不下去了,不久便撤回了县城。

  回乡务农大半生,晚年生活很幸福

  日寇投降后,刘同仁参加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刘同仁回到家乡担任村里的生产队长。

  据刘同仁讲,当年他参加革命的材料,在“文革”时期,让不识字的母亲烧掉了。“鬼子打跑了,家乡解放了,能安安稳稳种田、过日子,就很满足了。”刘同仁说。

  前些年,政府曾重新登记老党员、老革命的资料时,乡亲提醒他联系当年的老战友作证明,恢复自己的组织关系。刘同仁告诉记者:“党员是拿命换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能活到现在就已经很幸运了。”老人伸出五个指头比划着说:“我今年95(虚岁)了,四个孩子都很孝顺,生活很幸福,就不再给国家添负担了。”

  临近中午,老人预订的馒头送来了,老人笑呵呵地付了钱拿了馒头,还要留笔者吃饭,笔者婉拒了老人的好意。老人告诉笔者,当年在武工队有一个战友叫魏含训,比他小十岁左右,住在不远的魏西村,建议记者去采访采访他。

  为了给父亲报仇,发誓参军打鬼子

  在魏西村,笔者找到了85岁的魏含训,老人正在吃午饭。听说笔者来了解他参加抗日的情况,老人放下碗筷,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我是为了给父亲报仇才参军的,当时参军就是想打鬼子。”魏含训回忆,那是1939年的正月十五,日军纠集大批伪军,扫荡到了魏西村。他们一家才吃过早饭,就听着外面到处吆喝:“鬼子快来了。”9岁的魏含训跟着姐姐,跑到了村北边的大沟里。

  魏含训的父亲可能心疼家里的东西,留下没走。下午4时许,听说鬼子走了,魏含训和姐姐跑回家,村里乡亲说他父亲被鬼子打着了。进了家门,见父亲躺在炕上,身上都是血,早咽了气。

  “我一心想参军打鬼子,却没想到参军以后鬼子投降了,没能亲手杀死小鬼子。”魏含训略带遗憾地说。日本投降不久,刚满15岁的魏含训参加了武工队。

  据魏含训讲,日军投降后的一天,有七八名八路军战士押送鬼子从西向东走,路过魏西村中心大街。“当时要不是大人拦着,我就上去一棍子砸死那些鬼子了。”讲到这里,魏含训激动地挥舞着手臂。

  参军后,魏含训参加了解放潍县、青岛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家乡,担任村里的生产队长。(潍坊晚报 李之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