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李如芝,1918年12月27生(身份证信息)河南新乡辉县薄碧谷堆村人。1938年辉县组织500人作为补充营送往焦作博爱训练,后分配至13军110师,时任师长吴绍周,军长汤恩伯。1939年2月21日部队开往安徽,在蚌埠一带抗击日寇,后转战至山东峄县一带与日军作战。后来的几年不断辗转在河南、安徽、山东、陕西、江西、湖北几省抗战。抗日战争结束后,110师改隶整编,作为补充营参军的李如枝得以返回家乡,务农一辈子。
8月5日上午,记者到李如芝老人家探访。老人是谷堆村的老户,几代人都在这里生活。1938年召集起来500人的辉县独立营作为补充营被送往战场,后来活着回到家乡现在还在世的如今只剩下他一人。老人身体还很不错,除了有点耳背,气管炎,一个近百岁的老人头发、眉毛、胡子竟都还是黑的,记忆力也很好,表达比较清晰,讲起当年的细节老人竟能滔滔不绝。因为老人有口音,老人家的老邻居郭礼大叔给记者“翻译”时,还需要时不时的打断老人,让他停一停“翻译”完再往下说。
让老人记忆犹新的是1939年5、6月分左右山东峄县一带在尖山、白山(经记者查询,尖山可能为文峰山,白山可能为白草山)与日军的战斗。老人说在白山上坚守了三天三夜,第四天日军攻了上来,人死的跟“麦子捆一样多”,一个叠一个,成堆成堆的死人。我问老人打死过多少日本兵,老人笑了,“那打死的多了,也没有回头去数”。距离远的用子弹打,近的用刺刀拼,刺刀坏了就上砍刀。他用砍刀砍倒一个日本兵,以为死了,回头去砍另一个,结果身后挨了三枪,原来那个日本兵没被砍死。作为伤兵老人辗转被送到武汉治伤,这一住院就是4个月,现在老人还清晰地记得那个医院的地址是中山马路164号。
老人说他们2月穿着棉衣裳的时候还在安徽,后来打到山东天气热了起来,可他们还穿着棉衣。战士们热的直把裤子里的棉花往外拽,一个个腿上白花花的“跟羊一样”,上衣的棉花不允许撕,说是子弹碰到棉花速度会减慢,就见着大家的棉上衣被炮弹打的焦黑。打仗行军时以天为被地为席,山沟里、石缝中、小河边、草地上哪都能睡。有时刚做好饭准备吃,日军打来了,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把饭掀翻不要也不会留给日本人吃。看着身边战友一个个的阵亡,老人说慢慢的“眼里都没泪了”。到现在都还记得他一个叫张国帆(音)的战友死在了安徽。
在院子里给老人照相的时候,老人饶有兴致的唱起了当年在博爱训练时的吃饭歌:“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们应该为民出力,救国救民无非天职,伙夫做饭,兄弟们管吃。”还有抗战歌:“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到前线去吧,走向民族解放的战争!脚脖打着绑腿,背上背着背包,我们的队伍广大强壮,全世界人民高呼着反抗;我们要建设大众的国防,大家起来武装,打倒汉奸走狗和日寇,一二三四!”老人还担心记者听不懂,唱一句解释一句,唱起歌来中气十足。记者问老人还记不记得在博爱训练的内容,老人说的言简意赅:“三操二讲堂,一天两顿饭,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4点,安排的可紧。”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