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是我国第一个法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暨腾冲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当年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之一云南省腾冲县隆重举行。应邀参加此次活动的5名远征军老兵中,其中一位是因抗战离开家乡——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砚台村,而今居住在腾冲县敬老院的李华生老人。他是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的历经者和幸存者,70年前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离开家乡和亲人,把热血和青春抛洒在滇西战场。
当天,老兵李华生在众人的搀扶下来到现场,再一次向死去的战友敬献了花圈,再一次地向大家讲述了70年前的抗战岁月。老人已94岁了,他精神不错,思维清晰,回忆起70年前的抗战往事,他一边说一边用手不停地指划着,时而大喊杀敌,时而扼腕疾呼!
不幸当土匪 收编去抗日
抗战老兵李华生于1920年出生在贵州省凤冈县砚台村简家坨的一个农民家庭,3岁时父亲去逝,9岁时母亲练氏去逝。无所依靠的李华生只得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13岁那年的某一天,李华生受不了后奶奶的毒打,含泪跑到外婆家去。在路上遇上了一股土匪,土匪见他长得精灵便将其抓走。就这样13岁的李华生被迫当上了土匪,他曾多次想开溜都没成功,还反遭毒打。
1937年7月7日,泸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开始进行艰苦卓越的全面抗战。当时,黔军各师先期已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全部奉调出黔。但是前线吃紧,需要后方大量的兵源补充,此时的贵州已无师可出,然而抗战军兴,贵州省各界民众抗日情绪十分高涨,迫切希望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再组人马,出黔抗战,以雪国耻。1937年12月,经时任贵州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吴忠信的指派,由省保安处处长冯剑飞奉命在黔组建预备第二师。毕业于黄埔第一期的冯剑飞,是贵州省盘县人,他很有人脉,在省保1团、2团的基础上,利用3个月的时间,组成了一支兵员达万人的满员师。《凤冈县志·大事记》对此事有记:“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2月,县成立抗敌后授委员会,动员征兵入伍”。
凤冈国民政府在这次“奉省令”的征兵工作中,将李华生所在的土匪部队进行了收编。就这样,已17岁的李华生走出了山林换上了军装,编入预二师走上了抗日前线。李华生回忆:“那阵子是浑浑浊浊的,心想打日本鬼子总比当土匪好,再说当时也由不得我选择,只好跟着走。”李老说起往事,表情凝重,他不停地抽着烟,一张沧桑的脸始终被烟雾罩着。
李老收编进入预备第二师后,随部队经湄潭县到镇远进行训练。1938年,又随部队开赴湖南益阳、宁乡整训,之后开往岳阳接受装备,进行一些基本的持枪操练和射击训练。
九江第一仗 负伤昆仑关
1939年,李华生所在的预二师在途经武汉时,坐镇汉口的蒋介石召见了师长冯剑飞,最终以“无能力、不中用”为由,撤掉了冯剑飞的预二师师长一职,由陈明仁(黄埔一期学员,1949年与湖南省主席程潜一起通电起义,后为共和国上将)代替。
4月,预二师奉命开赴江西九江参加武汉保卫战。“听说马上就要上阵杀敌,手痒心也想,全师抗战杀敌的气氛浓得很。”李老边说边挥着手,浑浊的眼里依然闪亮着当年的激情。当时的预二师是由地方武装组建的“杂牌军”,与并肩作战的8支中央军相比装备最差,战斗力最弱。预二师主要扼守九江外围三十里铺、陈宏山圈一带。战斗开始后,预二师阵地遭到日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联合进攻,预二师这支来自于贵州的“草鞋兵”打得异常英勇,经过4个昼夜的激战,日军始终未能突破预二师的阵地。“第一次打仗,心头虚得很,但一想到日军的罪行心里就是火,就忘记了危险只顾杀敌。”李老又点燃一支香烟,仿佛回到70年前一样。这一战使预二师一战成名,因为与预二师并肩作战的8支中国军甲种师几乎都被打垮,唯有预二师守住了阵地完成了任务。此役打得十分惨烈,参加此役的预二师第5团团长王伯勋(贵州安龙人)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写道:“预二师开赴江西九江,参加南浔会战。中央军参加此次抗日会战的有李延年、李仙渊、李揖唐、李汉魂和汤恩伯部队。日军有几个师团从陆上、水上、空中同时向我军发起攻击。我军与日军激战十几个昼夜。”清楚记载了九江战役的惨烈程度。另据史料载:当时蒋介石得知预二师的战绩后,连声说“好”。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得知家乡部队的战绩后更是大加赞赏,说:“预二师在九江战斗中的胜利,不能不说是奇迹,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反省”。
随后,李华生又随同预二师在湖南、广西等地伏击日军。1940年参加了著名的广西昆仑关战役。“昆仑关一战,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战斗中一颗子弹从我下巴从左到右穿过,好危险,当时我流了不少血,被抬下火线包扎。”老兵说完丢了烟蒂,用手指着下巴说:“这个疤疤就是当年在昆仑关打仗时让日本鬼子留下的,现在一遇到天晴落雨就感到痛。”
逃命过丛林 重回预二师
1942年初,预二师奉调云南,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隶属于第11集团军第6军黄杰部,驻防昆明附近的安宁一带。可是部队刚到滇西就遇上前线部队吃了败仗,全军溃退如潮,一下了使预二师的阵脚大乱,李华生便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同败退下来的军队一起向后撤退。为了躲避日军的追击,李华生与大家逃进了一片原始丛林。丛林里到处是蚂蟥、蚊虫、毒蛇,险象丛生,加之没有吃的和药物短缺,使不少战友饿倒和病倒。李老回忆:“在原始丛林里,我们二三十人一伙分散躲避和鬼子交锋,尽量挑没人走的路走,好几个月才回到腾冲。”
穿越原始丛林时,曾发生的一件事一直让李老揪心难忘。当时有一位贵州老乡生病不轻,影响了部队的行军速度,连长觉得老乡已不行了,就命令李华生枪毙了老乡,免得他受苦和拖累大家。李到接到命令后不忍心枪杀老乡,便把他扶到一株古榕树下,朝天放了两枪算交了差,然后含泪离开。“当时我很伤心,战友病得话都说不出,只是一个劲的掉泪,为了复命我只好朝天放枪,流着泪水转身追赶部队去了。”李华生边说边叹息,使我们在场的人都伤心难禁。
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穿越,李华生随部队终于走出原始丛林。这时,大家身上的衣服早就破烂不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部队重新整编时,对走出原始丛林的士兵视为珍宝。李华生说:“那时我年纪还小,但是因为走出了丛林也算一个‘资格兵’,有好几支部队主动要我。”后来,李老随部队几经转辗来到云南的楚雄,与另一支部队汇合后来到腾冲,重新回到了预二师。由于李老不识字,被安排给师长当马夫,还配发了一支手枪。
奉命过怒江 敌后打游击
1942年5月,侵占缅甸的日军直抵中国边境。5月3日,日军进占我边境城镇畹町,继而遮放、芒市、龙陵相继陷落。5日,日军先头部队抵达怒江惠通桥,关键时刻,我守桥部队果断炸断惠通桥,将日军主力阻于怒江西岸。疯狂的日军以一部兵力强渡怒江,进而占领了海婆山。当日晚,国军71军36师兼程而至,将过江日军全部歼灭。而后,71军之87师、88师及李华生所在的预2师相继赶到惠通桥,阻敌于怒江西岸,形成了中日两军隔江对峙的局面。
1942年5月10日,蒋介石亲命预2师渡过怒江,深入敌占区展开游击战。预2师作为当时唯一一支深入敌占区的成建制中国军队,他们与腾冲抗日政府一道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在敌后,预2师以灵活机动的战术,不断地伏击和袭扰敌人,大量地消耗和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并多次给日军造成重创。
“我们预2师副师长叫洪行,是湖南宁乡县人,人称‘洪大胡子’、‘大刀师长’,他是一个游击战专家。亲自率领的‘杀黑队’经常‘摸夜螺丝’,在黑夜深入到敌人的碉堡内捕杀鬼子。”李老回忆起当年在敌后痛杀人鬼子一脸的笑。他还补充道:“当时我也是一名机枪手了,在敌后我们经常‘摸夜螺丝’消灭敌人。”
主攻来凤山 围攻腾冲城
1944年6月底,预2师奉命回渡怒江,参与收复腾冲的战斗。7月初,预2师奉命担任主攻来凤山的艰巨任务。预2师受命后在友军36师、198师的配合下,向来凤山日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由于来凤山日军阵地工事十分坚固,尤其是来凤寺、老文笔、象鼻子等几处,地堡和坑道纵横相连,四处相通,战士只得深入敌人工事内,与敌展开白刃厮杀。李老回忆:“当时打腾冲来凤山和文笔坡的时我军伤亡惨重,师里就组建突击队,从师部六个直属连里挑选,我特别想去便报了名。可是副师长说我年小不让我去,我当时很想上阵杀敌,哭着向师长说:我不怕死,死了算球!”
占领来凤山后,全师将士不顾疲劳,又奉命参与围攻腾冲城内之敌。8月13日,预2师与198师、36师、116师一道,由城南方向强行攻坚。8月20日,预2师率先攻入城内,逐屋逐巷地与敌拼杀。攻打腾冲西门打不进去时,上峰通知预二师师长去护珠寺开会商讨作战方案。李华生随师长前去,当走到观音堂时被日军发现,并被日军火力封锁了去路。师长便点名让李华生骑马用最快的速度跑过去,日军发现李华生后便疯狂扫射。李华生一点不惧怕把身子紧贴在马背上向前疾奔,这一招使日军暴露了隐藏在一棵大树上火力,师长马上调来机枪和大炮,摧毁了藏在树上的日军和火力。“过后我才明白师长是把我当着鱼饵,让我跑马过去吸引鬼子开枪暴露火力。”李老拍了拍胸膛又道:“我的命够大的了,居然日军的机枪都没打着我!”
落户腾冲县 命运多劫难
腾冲攻坚战结束后,李华生所在的连队被冲散,他与部队失去了联系。李老很着急,拖着枪在战后的腾冲四处寻找部队。正当苦觅未果时,一场戏剧性的相遇改变了他的一生,李老偶然遇上穿越原始丛林时他“枪下留情”的那位贵州老乡。此时的老乡已是一身农民装束。在异地相遇,俩人悲喜交加。老乡说当年李华生一行离开后,他便采一些中草药疗伤并慢慢得到恢复。后来靠吃草根、野果走出了原始丛林,捡了一条命回来,随后在腾冲安了家。李老与老乡相遇不久,经老乡介绍,李华生在腾冲县清水乡良营村蔺家寨与当地的一个姑娘结了婚,当了上门女婿,并共同哺养了三个儿子。从此之后,李老告别了军营,流落他乡,做上一个本分厚道的老百姓,把那段浴血往事深埋在心底。可是,命运总是这样捉弄人,“大难不死”的李华生在云南落户后,并没有过上“必有后福”的日子,本就十分困难的家庭却丧事不断,老婆、大儿子、大儿媳相继去逝。经历了血火洗礼的钢铁老兵,在接连的精神打击中变得十分萎靡了。再加之二儿媳瘫痪在床,二儿子又酗酒成性而导致中毒,时而还动手打他。李老不堪凌辱,独自一人走出家门,在一条路边用泥土筑墙、茅草当瓦盖起了一间小屋居住,平日里就靠邻居和好心人的救助过日子,一住就是12年。
老家在凤冈 本名黎华仙
2006年国庆节,由“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发起的到滇西寻找贵州籍抗战老兵爱心活动中,志愿者们才在腾冲县清水乡的一间茅草屋里找到李华生老兵。带队的李建华在他的《2006滇西纪行》中写道:“在腾冲县城前往热海旅游区的公路边,李华生独自住在一个破旧的土坯房里,房子里没有窗户,一片漆黑,几乎家徒四壁。”见到来自贵州老乡的志愿者,李老激动万分。他紧紧拉着李建华的手,没有诉说艰辛的生活和苦难的历程,而是说出了深埋在心里几十年的秘密。李华生老兵说他仿佛记得他的老家地名叫“绥阳场”和“简家坨”,但不知道属那个县;他的母亲姓练;他家有伯伯和叔叔;他的小名叫“胡椒”;他不姓李应该姓黎……久远的故乡只留给他这些模糊的记忆了,老兵暮年说出了心中一连串的秘密,让大家都惊呆了。天啊,姓氏与故乡是中国人心中最厚重的情结,而为抗战流落滇西几十年的老兵,至今连自己到底姓李还是姓黎,老家到底在那里都不清楚。
目睹李华生老兵的处境,后来经过云南志愿者的努力,将李华生送到腾冲县敬老院安享晚年。为老兵李华生寻根,即成了志愿者们的共同义务。2006年《贵州都市报》登载了题为《乡愁依旧,难了的心愿》的新闻。记者何星辉报道了李华生老兵的宿愿。正是这篇报道,引起了凤冈县绥阳镇退休干部练发新的注意。他长期在绥阳镇工作,十分熟悉李华生记忆中的“绥阳场”、“简家坨”,也听说过李华生小时候被抓当兵的故事。为了核实李华生的身份,练发新多次到绥阳镇砚台村简家坨调查得知:李华生本名叫黎华仙,后来是部队在统计人名时,因为两个名字谐音而误记成李华生,再加之他又不识字也无法区别。他父辈有5兄弟,父亲叫黎新华,排行第四。族中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还修了族谱,在第四房黎新华的后世一脉中有黎华仙的出生年月及被抓当兵一事的记载。有心人练发新为了能唤起李华生的记忆,通过电话拜问老兵,问他是否想起老家简家坨附近的小地名,如高方子、观音店、红山岭、坨家湾等。离乡几十年的老兵,虽然乡音已改,一旦听到这期待已久的亲切乡音,冬眠在心底几十年的思念被徒然唤醒,李老握着电话激动得连声说道:“想起了,想起了!”同时,老兵哽咽难息的声音也通过电话传递到贵州老家这边,听到老人的声音,黎氏后人们哭成了一片。
2007年国庆节,通过“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的精心策划,本叫黎华仙的李华生老兵的侄儿黎顺平及三个侄儿侄婿,在贵州志愿者的陪同下,从贵州省凤冈县出发,到云南省腾冲县敬礼老院去看望从未谋面的李华生老人。在现场的志愿者伍秋月在她《八十年后的团聚》一文中记下了那感人的一幕:“李华生从自己的里屋走出来,看着眼前几张陌生的面孔,老兵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李华生的侄儿黎顺平走到他的跟前,‘扑通’跪在地上,一声‘伯伯’肝肠欲断,让在场的人心发酸,直想掉泪……望着历经战争考验幸存下来,又饱尝人世间风霜雪雨的老人,黎顺平等四个晚辈不禁跪拜在老人膝前……”这次探望黎顺平还特意给伯父李华生带去了他父母坟上的泥土,李华生手捧着父母的坟土,双手颤栗不止,两行老泪奔涌而下……
平静度晚年 唯有两心愿
一生无悔去抗日,乡关处处思亲情。
老兵李华生生活在腾冲敬老院,在当地政府和志愿者的关爱下过上了平静的晚年。最令他感到惬意的是一直纠结在他心中的姓氏和老家得到了确认,他终于知道自己出生在凤冈县绥阳镇砚台村简家坨,他不叫李华生而叫黎华仙,这一错就几十年了,他也不想更正了。他说,反正都叫顺了。志愿者多次想把李华生老人接回贵州老家看看,但每次都因为他年事太高而未能实现。遥远的他乡遥远的梦,老家是李老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已94岁的李华生说:“我晚年只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老家的人每年都去腾冲望望他,嗑嗑家乡的事;二是希望死后能把骨灰埋回凤冈老家,永远守候着家乡的山山水水。
责任、国家、荣誉,是老兵的情怀。
故土、思念、乡愁,是老兵的眼泪。
敬礼,老兵,永远的老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