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建国 陈志强 陆益平 戴瑾昕 通讯员 邓淑月 关杨博
93岁的抗战老兵刘大炳行军礼
抗敌军人家属证明书印证抗战经历
2015年8月6日,记者在走访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93岁的抗战老兵刘大炳时,在刘老侄子刘兴刚家里,发现保存了三张被岁月洗涤得泛黄的《出征抗敌军人家属证明书》,该证明书的发证单位为“陆军新编第十三师”,发证时间分别是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和三十三年八月,签发人为师长唐郇伯。
这两份证明书都涵盖了正文、家属表及证明书说明。正文如下:“兹证明下列表列人氏为本师卫生队司号上等兵(输送连第四排四班上等兵)刘大炳之家属应得受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条例所规定一切权利,此证”。在家属表中,包括了刘大炳的父亲(刘定文)、母亲(李氏)及妻子(傅氏),并注明了各亲属的年龄、籍贯、职业和现住地址。根据表后的详细说明,持用此项证明书人以直接参与作战及调回后方休养整训军人军属与拨入新兵训练处或常备队之壮丁及运输兵配偶及其直系血亲属为限。
据刘大炳老人的侄子刘兴刚介绍,这两份珍贵的证明书大约是1946年左右,由部队寄回家中的,那个时候刘老尚未回来。历经数十年风雨,自己至今仍然保存着证明书。证明书共有三张,纸上有些字迹尽管已经模糊,但是充分印证了老人的抗战经历。据悉,这些证明书对于研究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军属优抚政策及陆军72军13师的抗战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被岁月洗涤得泛黄的《出征抗敌军人家属证明书》
行军打仗7年没在床上睡过觉
记者的来访,再次将老人的思绪拉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现年93岁的刘老双眼炯炯有神,说话声音洪亮,记忆清晰,思维敏捷,清楚地记得当年在部队里的事情,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抗战经历。
伴随老人的回忆,一个抗战老兵的形象浮现在记者眼前。
刘老出生于1922年,在家中排列第二。民国28年,被抓壮丁入伍,直到1946年才回到家乡。行军打仗7年,没在床上睡过觉。7年,2千多个日夜,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还有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敌寇,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被抓壮丁入伍后,在扶冲的刘家祠堂训练了一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后,刘大炳正式编入陆军30集团军 72军13师,被分在师部的卫生队,先后当过号兵、传达兵,跟随部队转战江西、湖北、湖南等多个战场。
从军多年,刘老告诉我们,他们打仗时,大部分时间是白天宿营,晚上行军打仗,7年时间,从来没有在床上睡过一次,不管是天晴还是雨雪,哪怕是下冰雹,也只能是席地而睡。遇上雨雪天气,无法躺地上就在树上靠一下。刘老说,条件最好的时候就是睡在门板上,一般情况下,能找到一些草垫着就算不错了。打仗时会有一些老百姓逃难所遗弃的房屋,但也都是被日军炸得没有屋顶的,和露天差不多。
穿越敌人封锁线去前方送信毫发无损
刘老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师部卫生队队长名叫周崇丰,记得当时一个名叫邓永良的上士班长被抓,有个江西老表和他关在一起,他就带着这个老百姓,机灵的逃了出来,这个江西的老百姓后来也就跟着他一起来到部队从军。
刘老在卫生队当传达兵当了两年,经常需要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去前方送信,因为胆大心细,机灵敏捷,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毫发无损的回来。
当年在部队里他担任号兵时,每天集合、出操、睡觉都要吹不同曲调的号,部队的行动基本上都是通过吹号来发信号,如打仗时要吹冲锋号,敌方飞机来了要吹防空哨,与兄弟部队相遇也是通过号语联系。刘爷爷当场给记者演示了起来:防空哨,第一次,飞机来了,滴—滴滴,这就是防空(预备)号,飞机出现了,滴----滴滴滴,滴滴滴,这个警戒防空哨,飞机走了,没有声音了,就吹解除警报,当—当当,当—当当,就说明飞机走了,大家可以回去了…….
抗战老兵刘大炳讲述当年战争岁月
回家乡因各种原因没有结婚生子
抗战胜利后,刘老回到了家乡,由于在部队长期缺乏营养,行军劳累,患有打摆子、皮肤病、胃病、夜盲症,几年后才慢慢恢复健康。
因为外出时间太长,加上信息不畅通,原来家里有一个尚未圆房的未婚妻已经改嫁他人,因为种种原因,刘老一直没有结婚生子。
他虽然没有子女,但他把侄儿侄女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不但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同时也经常教育他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好读书,好好工作,深受后辈们的敬爱。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