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湖南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抗战老兵叶启福:磨难沉淀的宽容
来源:湘潭在线   2020-10-21 08:48:43

  “湘北会战中,战友们一个个地在我们面前倒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我的棉衣!也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祖国疆土没有落入侵略者之手。”

  “前些年,儿女们曾问我,‘爸爸,你真的打过仗吗?’听了这话,我心里感到悲哀,我为后代们对于那段历史的隔膜感到担心。要知道,我们的国家之所以有现在的繁盛,是她从历次磨难中涅槃升华的结果,而我们这些抗日老兵,可以说是祖国所经磨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湘乡市建材市场2栋6单元202室,当91岁的抗战老兵叶启福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惊讶于老人的儒雅和矍铄。虽然老人的腰已有点弯,但面容清癯、满头银发的他,谈吐中却依然饱含着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和为人处世的宽容。

  接受抗战宣传,他放弃学业去抗日

  上个世纪30年代,日寇侵略中国,七·七事变、八·一三淞沪会战相继爆发,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相继沦陷,使得国家处于危亡的边缘。当时,国家危难使全国抗战风起云涌,大批爱国青年纷纷投身抗日大潮。叶启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投身到抗日洪流中的。

  “1938年,我正在湘中中学(现湘乡市一中)读初中,大街上如火如荼的抗战宣传,让我们这群学子再也无法安心地在课堂里读书了。此时又恰逢黄埔军校二分校在湖南招生,中学还没毕业的我,毅然和我的一些同学,瞒着家人就报考了军校。”想起少年时热血沸腾近乎莽撞的壮举,耄耋之年的老人脸上依然闪现着灿烂的神采。

  1938年9月,17岁的叶启福随部队前往武冈过了将近两年的黄埔军校生活。1940年6月,从军校步兵专业毕业的叶启福,被分配到了张发奎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02师。第四军是一支以作战勇猛、敢打硬仗恶仗著称的部队。首任军长叶挺曾在第二次北伐战争期间带领全军官兵奋勇杀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但第四军中广东籍官兵居多,相互交流之间夹杂着大量广东地区的方言土语,让叶启福听起来感觉非常难懂。半年后,叶启福便转到了以湖南兵居多的第73军。

  “战友的鲜血洇湿了我的军衣”

  叶启福下部队后不久,就赶上了第二次湘北会战。战场上那种为捍卫国土而不惜用血肉之躯抗衡侵略者枪弹的惨烈,让叶启福至今仍记忆深刻。他说,那次战斗中,他所属的102师在岳阳新墙河一带与日军僵持了两个多月。南侵的日军企图打通岳阳至长沙的通道,赶到长沙城下完成对长沙的合围,国军则要极力打破敌人的这一计划,在有效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情况下,同时完成对日军的反包围。战斗一开始就进行得很激烈,反复争夺的阵地上血肉横飞,草木焚毁殆尽。“战斗中,我除了指挥我排士兵们对敌作战,还参与对伤员的背负和抢救,因为背负的伤员太多,到最后,我的军衣已完全被战友们的鲜血染红。”

  叶启福说,在一个名叫张公桥的地方,有一片相较四周突出的高地,被命名为102高地。虽然102高地地势并不险峻,但其处于日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上,因此其战略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新墙河战斗打响后,叶启福所在的118团接到“截断敌人退路,不准放跑一个敌人”的阻击命令,急行军赶到张公桥附近时,却发现此时敌军已占据有利地形,在102高地上构建起了防御工事,高地上密布着敌人的火力点。指挥部在简短的商量后,决定利用夜晚的有利时机,先用重炮对高地进行密集轰炸,然后派小股兵力从侧面佯攻以吸引敌人火力,大部队则从正面展开强攻。“争夺战打响后,虽然鬼子兵训练有素,枪法很准,但我军充分发挥了手榴弹的优势,人躲藏在掩体里,手一扬,手榴弹便像下雨一样地落到了敌人的阵地上。在我军的连续攻击下,敌人终于败退了下去。在夺得102高地后,我们立即修筑掩体,加固工事,补充兵员,还把预备队也拉了上去,防止敌人的反扑。果然,天刚亮,敌人就开始了反扑,在轰鸣的大炮声中,炮弹像雨一样地落到了我们的阵地上,敌人的炮火摧毁了我们刚刚修复的工事。炮声一停,密密麻麻的敌人就开始往上爬。虽然我们的手榴弹发挥了威力,但敌人连续的进攻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就这样,阵地在白天丢失后,我们又在晚上将它夺回来。多轮的争夺后,战场上早已只剩焦土和漫山遍野、来不及掩埋的阵亡将士尸体,真是血肉横飞,惨烈异常!……”叶启福回忆说。当敌人再也不敢进犯时,他们的营也已经只剩下一个连了。

  “当时,我快20岁了,已担任排长职务,但我却甘于接受我的副手的指导,因为当时我没有什么作战经验,而且还显得过于文弱;而我的排副则是一个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枪法好、行动也很敏捷的军人,行军打仗中最善于利用地形地物。他姓戚,是贵州人。有一天夜里,他利用敌人的照明弹光亮,发现在敌人阵地上摆放着一挺机关枪并且四周无人,于是,他躲闪着跑过去将枪扛走了。然而可惜的是,当他回到我方阵地时,却倒下后就再也没有起来。根据军医事后的检查,他是累死的,长时间紧张和剧烈运动导致了动脉爆裂。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对他念念不忘。我崇敬他,他才是真正的英杰!”

  磨难沉淀了他的宽容

  湘北二次会战后,叶启福又先后参加了湘北第三次会战和常德会战、湘西会战。解放战争期间,已随部队开赴东北的叶启福,因不愿参与打内战,于是便在1948年初四平战斗后不久回到家乡,弃武从文,拿起了教鞭。

  “我认为,有人做了初一,我千万不可做初二,应退而做上月的三十或二十九,矛盾切不可升级或扩大。”这是历经磨难的老人对生活的一种豁达。老人的儿子叶舟告诉我们,他父亲“爱好广泛,拉二胡、唱二黄,读书看报,走棋练字,每天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而他对别人又特别宽容,处处与人为善,因此人缘特别好……”

  谈起自己的生活,老人更是兴趣盎然,他说,“人一上了年纪,做事说话与晚辈之间会有代沟,但我和朋友家人们却相处得很融洽。从家长里短、人事变迁到社会风尚、人情世态、政治理念乃至于世界风云,聊的题材既广泛,相互之间也能畅所欲言。”

  性情的宽厚豁达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情趣,但有一件事却常常让老人忧心。他说,“现在,有很多青少年甚至中年人,对于历史的往事非常模糊,他们根本不知道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连我的子女也曾问过我:‘爸爸,你也打过仗吗?’我听了心里感到忧伤,他们不了解,一部近代史就是我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国家积贫积弱,就会蒙受屈辱!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海晏河清,歌舞昇平,但这种太平环境是先烈们前仆后继用鲜血换来的。人生活在太平的环境里,却没有一种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感,这怎么要得!”为此,他常常应邀到一些学校和部门去演讲,他说要把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对历史的感悟告诉人们,“他们了解了历史,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