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记者 冯叶)湘潭县龙口乡日华村新坝组91岁王焕南老人的右小腿上,有一前一后两个弹孔,这是他在70多年前抗日战争时留下的痕迹。回忆被子弹射穿的那一刻,他说:“当时根本没有感觉,也不知道痛。”
两个枪眼:英勇抗日的见证
1944年6月,油菜花开遍田野。19岁的王焕南加入国民革命军第73军,经过几个月的简单培训后,便被派往娄底到蓝田一带阻击日军。“那时候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我们班10来个人穿过花田,往一座山头进发。”王焕南回忆,为了抢占山头,他们冒着敌人的炮弹和子弹往山顶攀登,等到了山顶,他们在事先挖好的战壕里,与不远处的日军展开战斗,向敌方阵地投掷手榴弹,用机枪扫射敌人。“在战壕里,旁边的人对我说,你的腿流血了,我这才发现右小腿被子弹击中,可当时根本没有感觉,也不知道痛。”王焕南估计,自己是在上山过程中被敌人的子弹击中的。战友看到血流不止的他,纷纷劝他撤退,并让担架员将其抬下山去,可他毅然拒绝了。
“我对他们说,我的腿虽然受伤了,可我的手没事,我可以帮机枪手压子弹。”王焕南二话不说,便站到机枪手身边帮忙,可没多久,这名机枪手就牺牲了。“一个班10来个人,最后只剩下一两个。机枪手死了,担架员死了,送饭的伙夫也死了。”王焕南来不及感受死亡给他带来的巨大震撼,危险就发生在他的身边。
“敌人冲锋过来,离我们越来越近,头上是黑压压的飞机,耳边是炮火的巨响,我把伙夫送饭的铁桶罩在头上,才躲过一劫,留下这条命。”王焕南说。
一双布鞋:艰苦朴素的人生
9月16日,初见王焕南,我们一眼就被他的鞋所震撼。那是一双他亲手缝制的布鞋,一块旧鞋底、一块帆布缝上松紧带直接绑在脚踝处。面对志愿者送来的新鞋,他频频推辞:“不用了,鞋子能穿就成,不要那么多。”
王焕南拿出他仅有的几双鞋,每一双都显得老旧,有多处补丁,他说自己做鞋子,是从战争年代留下的习惯。
“当时行军都是我们自己做草鞋,穿一双,背上背两双,因为很快就穿烂了。”王焕南回忆,战争时期,士兵的生活十分艰苦,不仅穿得差,还吃不饱。“军粮里都是沙子,煮成稀饭给我们吃。有时候一个连就吃一个南瓜,用筷子去夹,根本夹不出一块完整的南瓜片。”
王焕南告诉我们,当时按规矩应发每个人每天一斤半的军粮,可实际他们连一斤都吃不到,“有的新兵吃得慢,所以根本吃不上第二碗粥,常常饿肚子。”然而,即使这样,忍着饥饿,面对敌人的炮火,忍着腿上汩汩流出的鲜血,王焕南依然选择了坚守阵地。
一枚纪念章:祖国统一的梦想
战争结束后,王焕南回到家乡养病,他的腿自受伤一年多后,方能恢复正常行走。“生活不能放弃啊。”王焕南说,虽然腿部有伤,他还得下田劳作,或打临工,后来他结了婚,生了小孩,有了完整的家庭。
在和平年代,他开始寻找生活的另外寄托,他要学习,弥补小时候因家里穷只让他上过几个月学堂的遗憾。
上世纪五十年代,王焕南买了本字典,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自学,现在字典已经破烂不堪,他却能轻松读懂报纸和杂志。今年,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找到他,完成了他抗日经历的认证,并把描写湘乡老兵抗战的书送给他。王焕南爱不释手,他说:“我全部看完了,他们的故事让我又回忆起当年,我希望我的故事也能被更多人知道,希望年轻人能记住,为了和平,为了国家,不要害怕牺牲,要勇往直前。”
2015年秋天,志愿者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章和写有“抗战老兵,民族脊梁”的牌匾送给他。
2015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看到国民党老兵入列方阵,王焕南的泪水喷涌而出,有生之年,他终于等到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