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王正楚在破旧的土砖房内做饭。(记者方阳 摄)
湘潭日报2015年7月24日讯(记者 冯叶)“我身体好着呢,一个小时能走12里路,比你们年轻人都要快。”7月16日,90岁的王正楚锄完土,从小坡上跑下来。他说,自己从小体格好,很好动,再加上有参军抗战的经历,身体素质自然比别人好。
王正楚是一名抗战老兵。76年前,年仅14岁的他进入军营,因为年纪最小,又机灵,被少将唤作“小鬼”。少时从军的经历,是王正楚几十年来挥之不去的记忆。
跟着叔叔进军营
上世纪30年代末,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王正楚所在的湘潭县排头乡南桥村也遭了殃。“那个时候大家都很害怕,日本鬼子带着刺刀和武器,抢劫,杀人,强奸妇女,什么坏事儿都干。”王正楚向我们描述时,情绪激动:“我的堂哥将他两个女儿藏到稻田里,一整天不肯她们出来,就怕被日本鬼子发现拖去强奸了。”当时村子里的女人都不敢出门,而男人则最怕被抓去当“挑夫”,“只要看到年轻力壮的男人,日本人就抓去帮他们运送粮草和武器,不去或者干活慢了就会挨打,很多人就这样被活活打死。”
日军在乡野大肆行恶,让年纪轻轻的王正楚过早成熟,他想要上前线去打鬼子。当时,很多抗日力量在发展士兵,“我本来是准备加入共产党的,因为有个共产党干部到家里来得多,我觉得他靠谱,想跟着他一起去打鬼子。”当时,王正楚将这个想法讲给了叔叔听,叔叔一听,眼前一亮,才吐出隐瞒多时的秘密。原来叔叔是一名国民党地下党员,“反正都是抗日,你就跟着我走吧。”
就这样,在叔叔的安排下,王正楚加入国民革命军设在祁阳的西南干训班总部。虽然知道王正楚的心思,但亲叔叔哪能看着侄儿去前线当炮灰,便动用关系,让他做了一名勤务兵。那一年,他年仅14岁。
文书上阵打鬼子
在西南干训班,王正楚年龄最小,很讨少将喜欢,还被他亲昵地称作“小鬼”。“小鬼”在军营里可没闲着,他在做好打扫卫生、书写文书等本职工作之余,最爱看报和练字。“我常在报纸上看到战争的情况,还有国共合作的消息,这是最让我高兴的,我就想,日本人入侵了,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肯定能打胜仗。”半年后,西南干训班整体搬迁到浙江,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32集团军。在浙江呆了快一年后,王正楚被提拔为上士文书。
“文书的工作就是传达上级旨意,不用上前线,但战争还是打到了跟前。”王正楚回忆说,在浙江碧湖,日本人攻到了32集团军的司令部,警卫团的人节节败退,在司令部门前不远处用麻袋架起了一米多高的临时性战壕。王正楚只听见有人喊“日本人打来了,快拿枪上阵”。紧接着,一把步枪递到了他手上。他快步跑到战壕前,将枪架在麻袋上,对着敌人的方向打去。“打了半个小时,枪声没停过。很快,‘啪’地一声,我前面一个士兵中弹倒下了,战场上每个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我们都誓死坚守阵地。”
虽然敌人带着重机枪、机关枪等武器,因为王正楚等人的顽强抵抗,敌人没有再前进,司令部暂时保住了安全。
抗战胜利收失地
从1940年上半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王正楚随所在部队一直在浙东沦陷区坚持抗战,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1945年8月,随着日本天皇颁布的投降诏令,沦落于日寇之手的华夏大地回归祖国。王正楚接到了在军营的最后一项大任务:收复失地。
“我们每五六个人一条船,每条船上配一两个警卫连的人,随身带着步枪和机关枪。就这样,我们四五条船一起出发,途经杭州往徐州走。船走到钱塘江大桥时,我看到日本人把机关枪架在桥上。我挥了下我们的旗子,日本人也跟着挥了下他们的旗,意思就是战争结束了,我们双方不再打了。”王正楚说,到了徐州后,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紧张的气氛还是四处存在。
“那个时候,在街上看到日本人都会怕,毕竟他们战败了,怕报复。”王正楚说,在徐州,他为了庆祝战争胜利去了一家理发店理头,理完头出来后,几个老百姓围住他,告诉他那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理发店,“在当时那个环境下,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剃头的人可都是拿着剃刀的。”从理发店出来后,他再次碰上了日本人,“几个日本兵把武器往深井里扔,就怕被我们拿到。”
就这样,王正楚和战友们沿着东海岸线,挨个收复失地,杭州、徐州、绍兴……之后,他回到了家乡,务农至今。回忆起这段抗战岁月,王正楚感慨万千,在他的豆蔻年华里,这名“小鬼”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喜悦,他和那代人一样,被动地、坚强地成长,也最能体会到“和平”的深刻含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