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湖南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一个抗日老兵的峥嵘岁月
来源:龙阳镇中心学校-汉寿教育网 2010年1月12日   2014-12-20 15:37:11

  我叫刘纯青,今年91岁,家住在汉寿县丰家铺乡顺里村。我出身贫苦,幼时只读过私塾两年,由家父课以幼学、唐诗、正气歌等读物。特别是对南宋末年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尤为爱读,对英雄忠贞不屈的懔然正气感慕不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时时激励着我。17岁那年,“七七”事变突发,我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义,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参军入伍,投入国民党宋希濂部524团8连,担任由连文书而师、而军的少中校科秘等职。自始至终见证和亲历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

  初生牛犊不怕虎

  1937年,我首次参与河南兰封(现为河南兰考县)城的战役。那天,我和炊事班的几名战士一起在县城东门外做饭时,敌炮弹突然接二连三的呼啸着从我们头顶上掠过,炊事兵四散躲避,我却楞楞的站着没动,还若无其事的招呼他们莫乱跑。事后大家都夸我胆子大。其实,那时我还是个“愣头青”,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第一次见那场面还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才没跑。不过,虽见识了战场情景却无一表现,心里很不是滋味,很想到战场上和敌人真枪真刀的干一场才痛快。不久,军用文职人员轮训,至少要学会步枪的操作技术,我争取到了首批轮训指标,才真正拿到了也认识了步枪。拿到枪后爱不释手,每天都要擦上好几次,没有战斗任务的时候也把它摆在身边睡。

  1938年,湖北麻城银盆山战役打响。日寇侦察飞机肆无忌惮的低空甚至超低空轰炸、扫射,掠起阵阵狂风,吹得树尖摇摆不止。见敌机如此横行霸道,我气得咬牙切齿,担起步枪,对准迎面飞来的敌机就是一枪。不想飞机没打着反而挨了连长一顿批:“有命令,敌机不准打,被它发现目标就换炸,你不知道?乱弹琴!步枪能打到飞机吗?新鲜事!”挨了批,我不服气,赌气直奔姚排长阵地。姚排长发现我后惊问道:“你怎么到这里来了?”边说边急忙把我往散兵坑推,“这里被敌人发现目标就很危险!”谁知,当时还真被敌人发现了目标。我刚进散兵坑蹲下就引来了敌人一阵机枪扫射。也是歪打正着,敌人机枪阵地的自我暴露恰好又被我炮兵发现。炮兵兄弟们马上操纵迫击炮,连发几弹,敌机枪阵地立刻飞上了天。姚排长高兴得手舞足蹈,拍着我的肩膀说:“搭帮你这活目标,拔掉了敌人机枪阵地这颗硬钉子,你快下去吧。”原以为有了“战绩”,连长会改变态度夸我几句,谁知我从一线下来后,同样受到了连长的批评,但语气轻柔缓和多了:“你擅自上一线,或死或伤你不怕,我还有责任哩!唉,你,你真是……”连上文书本没有战斗任务,可我坐山观虎斗总觉得不好意思。连长知道我的想法后,又耐心的对我说:“抗战就一定要拿枪上第一线吗?老百姓出钱出粮难道就不算抗战吗?”连长和颜悦色的开导,使我的心中一下亮堂了许多。

  以后我又多次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斗。1939年,我随部队北渡黄河,参与了山西晋城虎头山的战役。在这次战斗中,我和连长都负了轻伤。次年,部队又开往河南临汝、唐河一带补充、整训。我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锤炼打磨,终于由一名懵懂少年慢慢成长为了一名有思想,有信念,有意志的中国抗日士兵。

  亲睹重庆朝天门大惨案

  1941年初,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先向中国集中力量空袭。而重庆就是日军确定的战略轰炸目标。1月至8月,日军出动超过3000架次的飞机,向重庆市区投掷炸弹、燃烧弹,狂轰滥炸,美丽的山城顿成火海,成千上万的无辜市民被炸身亡。特别是重庆朝天门防空洞千余人窒息死亡的惨案,更是触目惊心。它与黄河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并称为抗战时期的中国三大惨案。

  1941年,我所在的部队刚好奉命调任重庆卫戌,驻重庆对岸松树桥、大龙山一带。眼见重庆市民天天在小日本的飞机威胁下过日子,时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一日数惊,提心吊胆,睡不得一个放心觉,我和我的战友们心里很不是滋味,狠不能长上一双翅膀,把那狗日的空中怪物揍下来。

  6月5日下午六点左右。雨后初晴。重庆市民正准备吃饭时,突然又响起了空袭警报,尖厉的声音令人胆战心惊。市空高挂二个红色大球,这是敌机快临空了的信号。一时间,人们扶老携幼走出门外躲避。朝天门外有个防空洞,前临嘉陵江,后依都邮街。洞内有简单的通风照明设备,可容纳5千人左右。这时人们慌不择路,只好纷纷向防空洞口涌来,越聚越多,洞内空气混浊,拥挤不堪,超过了洞容量的一倍还多,像榨油一样。由于人多空间少,再加上洞口小,洞内氧气缺少,人们开始觉得呼吸不畅,浑身发软。日机的轰炸持续不断,洞内的空气越来越少,隧道壁上的油灯渐渐的暗淡下来。婴幼儿终于忍受不住,大声的啼哭起来。有些成年人也开始烦躁不安,难受得开始撕扯自己的衣服,咬自己的手指。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多,洞内部分油灯开始熄灭,人们的呼吸更加困难,引起了人们更大的恐慌。午夜时分,沉默的人们再也按捺不住性子了,开始拚命往洞口挤。由于洞口是向外关闭的,无法打开。因此,人群越往外挤门越是打不开。守在洞外面的防护团员只知道空袭时禁止市民走出防空洞,而对洞内所发生的危险情况一无所知。洞内的氧气越来越少,人群的情绪更加急躁,发疯似的往外挤,互相践踏,前面的人纷纷倒下,倒下后就无法起来,窒息连带踩踏,瞬间气绝身亡。而后面的人浑然不知,求生的本能迫使他们踩着尸体不顾一切的往外挤,惨案就这样发生了,一千多人立时死于非命。

  当时,我们还在大龙山中学球场看探照灯。由于电力不足,探照灯光柱微弱,有气无力的在市空游移,无法探明敌机踪影。敌机扔下的炸弹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冒出的黑红烟火在夜色中映红了半边天。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心想,这一夜又该有多少同胞丧身在敌人的炮弹下。那时我们还根本不知朝天门已经发生了惨案。直到第二天看了《新华日报》才知道。第二天,连长要我和几名战友赶到事发现场看看真实情况。来到朝天门防空洞时,防空大隧道已是死一般沉寂。洞口附近到处是死难者的尸体,成垛成垛的堆着。他们的面部扭曲,手指抓地。有的仰面朝天,张着嘴,鼓凸双眼,模样很恐怖,看得出他们在临死前经过了多么痛苦的挣扎。有的衣服被撕烂,皮肤被抓破。遍体鳞伤,惨不忍睹。那些没人认领的尸体只好挖坑集体掩埋,用大卡车拖了十几车。

  参加远征军入缅援英

  1942年,抗战形势大为好转。中、美、英、苏组成同盟军,联合对付日、德、意侵略者。此时,英属缅甸被日军攻入,英军危急。中国军队组成远征军入缅援英,我也是征战队伍中的一员,并参加了攻打松山守敌的战斗。

  松山位于滇缅边境我龙陵县境内。其山地处怒江边,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对我军运造成重重困难。首先是军粮不济。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何况还要行军打仗。那时,宝贵的粮食全靠盟军空投接济。我们在地面选址,用几块数丈的白布摆设符号目标。大米一包包从天而降,饥肠辘辘的战士们欣喜若狂。这也是抗战以来第一次陆空联合作战,士气为之大振,发起了对敌人的猛攻。战斗中,我和田乐天处长拿着军长的慰问信,奉派去保山(滇西首府)施甸镇野战医院慰问伤病员,告诉他们松山指日可下,军长希望他们早日把伤养好,再上前线。

  慰问毕,我俩又冒着危险沿着滇缅公路返回。途中有个叫黄草坝的地方,这里离松山前线约十华里。路旁有几个军人正在烧火弄吃的,不幸被敌机发现。敌机扔下一颗炸弹后扬长而去。当时我和田处长来不及卧倒,炸弹就响了,腾空的泥土溅满了我们一身,弹片从我们耳边飞啸而过。还好我和田处长幸免于难。几名弄吃的士兵中,一人被炸身亡,可怜也没来得及作个饱死鬼。幸存者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坑,就地把人埋了。又一名华人士兵战死他乡,真可谓“青山处处埋忠骨”啊!

  等我们赶到松山前线时,松山守敌已被全歼。战士们正在打扫战场,搜索残余的敌人。

  松山战斗胜利结束后,我们在芒市待机飞沾益。芒市是兄弟民族——摆夷族的聚居地,风俗独特。去他家时要找他家姑娘就喜欢,否则就是嫌他家姑娘不漂亮而有反感。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学会了他们的两句话。进门找到他家姑娘后就说:“小卜少航立得得(姑娘漂亮得很。)”她母亲一听就哈哈大笑,并连连摆手:“么航立,么航立。(不漂亮,不漂亮)”这里气候温和,盛产优质大米,口感近似糯米,很好吃。

  轮到我们上飞机时,我和战友心中有些不安。因为就在先天,飞机场发生了一起机毁人亡的事故。据说是某团长多带了几包芒市米,堆在机尾,大概是超债所致吧。然而天如人愿。我们上飞机后穿云透雾,平安降落在沾益。随即开往柳州。这里有盟军的大飞机场,我们担任机场守备。

  有天晚上12点左右,机场突然枪声大作,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不知何事,整装待发。挨到天亮时,副军长陈明仁打来电话:“告诉你们好消息,日本投降了!”我们一听,颠了!狂了!大家抱作一团,泪水夺眶而出,失声痛哭!大家都从心底里喊道:“天亮了,终于天亮了!”当天,我激情难抑,思绪万千,掏出随军日记本,写下了一首庆日寇投降的诗文:

  芦沟启衅芷江降,我武维扬杀伐张。

  三月亡华情咄咄,八年抗日阵堂堂。

  弱胜强邻空史记,血交热泪谱新章。

  军民怒发冲天起,还我山河在自强。

  后记

  笔者于今年元旦节造访刘纯青老人时,恰逢他91岁寿诞。老人家兴致勃勃的在自家大门两旁贴了一副自撰的大红寿联:

  今年忆往年过关斩将跨耄耋,元旦逢寿旦良辰美景兆期颐。

  从刘纯青老人口中,还得知他于解放前夕随国民党程潜、陈明仁部在长沙起义。起义后的第二天,他向部队请假,送已有身孕的妻子回汉寿老家安顿。就在他第二天准备返回部队时,村长考虑到刘纯青出身贫苦,又有点文化,便留住了他,要他协助村里搞土改。刘纯青认为土改是千载一时的大事,与起义殊途同归,便一口应承下来。刘纯青算是村里的一支笔杆子,写写算算得心应手,经一再努力,很快就完成了分田到户的工作,并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然而,当初的选择也使他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坎坷,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1952年的一天,刘纯青突然被逮捕,受到了批斗。原因就是他这个起义人员参与了土改,“夺了我们的权”。以后又因“奸死一个,活埋一个,有枪不交,特务分子”等莫须有的罪名批捕入狱,度过了4年零8个月的铁窗生活。后又多次申诉未果,除摘掉“特务分子”的帽子外,至今还背着这些沉重的十字架,更谈不上享受起义人员应有的待遇了。

  刘纯青毕竟军人出身,心里承受力极强。在逆境面前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91岁高龄与他的这一良好心态是分不开的。刘纯青老人情趣高雅,爱好书法,爱写诗联。村中喜事,常出代写喜联。老人家说:“人不嫌弃,我亦乐为不倦。写诗就不受诗韵拘束,放浪以自满为度。”老人家儿孙均在深圳打工,独自留守家中,生活全部自理。平时爱活动,挖土、种菜、打扫卫生。天气晴朗,揭开所有悬帘,通风纳光。老人尤喜京剧,常自唱自听,孤芳自赏,乐在其中。此外,刘纯青老人十分关心时事,爱看电视新闻,时间一到,不爽分毫。他还订有两份报纸。老人除耳有些背外,视力很好。报纸一来,先睹为快。接受新知识,开阔视野,照常如此,凡此种种,都是老人的长寿之道。

  [来源:龙阳镇中心学校]

  [口述:刘纯青]

  [整理:高奎李赞猷]

  [编辑:许喜庆]

  [审核:陈运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