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生活
离休后依然很热心 街坊有事喊一声就到
“尽管退了休,老人还是很热心。”梁子光的儿媳告诉记者,作为老共产党员,只要街道有什么事要帮忙,打一声招呼,老人就急匆匆的去了。
他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哪怕就在90高龄的时候,有空就喜欢上街找人打麻将。
这几天,为照顾老人,小女儿梁冰从广州赶到永川陪伴在身边。
看着老人工作证上的照片,梁冰笑了,“我父亲当时真的很帅”。她的母亲老家在永荣,家里是地主出身,成分不太好,经人介绍认识了父亲,就跟着去了东北。据她回忆,梁子光年轻时很有经济头脑。就在刚刚开放之初,老人就急忙将自家的房子和人换了,尽管比原有的房子要差,但是“门面房”,有利于做生意。
做事用心责任心强
女儿心中永远敬重他
梁子光和妻子一共有四个子女,1984年到退休年龄,带着一个儿子回到故乡,在永川安了家。他后来还自己做过生意。
尽管还说不清话,听记者了解自己的历史,老人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并不断纠正记者一些口误,比如他是“离休”不是“退休”。在北方的生活,让梁冰难以忘怀,那里有父亲忙碌的背影,还有他的救命恩人。
“也许能安全地和小朋友玩耍是父亲最大的安慰。”梁冰回忆,在她2岁大的时候,因为父母要忙工作,哥哥姐姐都在读书,剩下年纪最小的她无人照顾。无奈之下,父母便把她托付给邻居照看。梁冰在和伙伴们玩耍时,意外跌落10多米深的水井,亏得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看到后将她救起。“他和父亲是一个连队的,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自那以后,家人便不再放心让梁冰单独外出玩耍,担心她再出意外。“家人照顾不了时,父亲便把我带在身边照看。”梁冰说,当时父亲从事机务队长工作,农忙时节,需要经常“移动”办公。
“他常常以身作则,教育我们要孝顺长辈,要勤快做事、愉快生活。”在梁冰的心中,父亲是一个责任心强、做事用心的人,也是她永远敬重的人。
“密支那、腊戍……”尽管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但听说记者要了解他的抗战历史,梁子光依然坚持用左手扒开被子,艰难地坐了起来。回忆起自己当年随三十八师在缅甸抗战的历史,他开始数起自己和战友经历过的几次大战。
这位老人今年已九十一岁。
参加远征军
“要是你们春节前来,他说话问题还不大。”梁子光的儿媳说。因为年纪越来越大,老人这几年开始过起了吃素的生活,前不久竟然因为营养不良,住进了医院。他的耳朵也不好,谈话时需要记者大声在耳边吼叫才行。不过,梁子光在87岁时曾将自己的整个人生亲手写成文字,这对我们了解这段历史多了一个佐证。
文中,梁子光自述一九二四年出生于荣昌。出生之初,由于没有奶水喂养,只得靠米糊喂养他。当时家里的情况很艰苦。梁子光完全是在食不饱肚、衣不暖身的苦水中泡大的。
回想当时的情况,老人说:“日子难熬啊。”
1942年6月,梁子光十八岁,经人介绍,去了当时的四川省荣昌县国民党六团当兵,在该团教导队学习三个月。同年10月初,部队开拔奔赴印度楠木枷(又译作兰姆伽),改编为远征军通信三营,梁子光成为一名通信兵,1943年初调到三十八师通信营,一直到1947年3月,后又调到该师113团任器材上士。
根据历史资料,国民党第三十八师前身为财政部所辖之盐务总局缉私总队(后改为税警总团),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三十八师,直属于六十六军。
1942年,为保卫滇缅公路,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的10万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初期进展顺利。1942年4月28日,日军偷袭腊戍成功,切断了远征军后路,十多万远征军分两路或撤回中国,或向印度转移。新编38师跟随英军撤入印度利多。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军改编成新一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师。
赴缅甸作战
梁子光虽然未参加第一次中缅印作战,却正好赶上远征军最辉煌的一段时期。经过一年多的整训,装备了美式装备的远征军已经在实力上超过日军。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反攻,并以胜利告终。老人自述,参加了其中大部分战斗。抗战结束后,新一军进行了休整和扩充,成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随着内战爆发,梁子光的人生轨迹再次发生巨大的转变,他的部队被抽调到东北参加内战,1948年5月至10月,被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围困于长春数月,后向解放军投诚。
他保存的一份编号为188号,由解放军方面后来开具的《投诚人员证明书》,证实了老人的身份。据证明书中所述,“梁子光同志,原系国民党陆军三十八师士兵,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在长春投诚,特此证明。”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
开发北大荒
梁子光随后被送到青干团学习一年多,1950年初,所在部队开拔前往黑龙江省,开发北大荒。“开拓者。”躺在病床上的梁子光有些口齿不清,通过女儿梁冰向记者转述,一定要写明新中国建国后他的另一个身份。
建国之初,中国政府决定对在东北俗称“北大荒”的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这一区域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上世纪50年代开始,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国家的号召,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北大仓”。梁子光就是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在东北一呆就是30多年。
成康拜因手
50年代初,进入农场工作后,梁子光成为一位康拜因(联合收割机)手。一个1956年6月13日颁发的证书上写着:“学员梁子光系四川省荣昌县人,现年29岁,于一九五五年十一月至一九五六年六月计八个月时间,在本班训练期满考试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梁子光被授予“康拜因手称号”,落款为国营友谊农场的“康拜因手训练班”。
从证书上来看,他的成绩还真不错。科目“康拜因”拿到了4分,拖拉机5分,农业机械5分,修理5分,机务管理5分,农业技术5分,政治4分,总分为5分。
另一个上世纪80年代颁发的工作证上,“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一栏填写的时间是“1948.10”,即为原所在部队向解放军投诚的时间。工作证还泄露了一个“秘密”,他在单位当时的职务是“安全员”,工资级别为75元。
直到80代初,他才以“异地安置在外省的离休干部”身份,带着一个儿子回到重庆。至今一直居住在永川中山路街道辖区内。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