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四川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抗战老兵杨元:铭记1945年8月15日
来源:南充日报   2020-10-27 09:27:29

  读书郎辗转入军营

  杨元家境贫寒,有兄弟4人,一家人靠帮人种地为生。即使在难得吃上一顿饱饭的年代,杨元的父母仍然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家里出个读书郎,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哥哥们要给父母当帮手种地,排行老幺的杨元便成了家中唯一的读书郎。

  194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正在酣睡的杨元被一阵脚步声吵醒,随后看到保长带着众多乡丁闯进他家。“孩子还小,刚满14岁,求求你们放过他,不要抓他去当兵。”在昏暗的油灯下,父亲苦苦哀求,母亲满脸泪水。可任由他们怎么哭诉,保长依然毫不留情:“你们家4个儿子,必须有一个去当兵。”

  当晚,杨元在万分惊恐中被保长带到了乡公所,第二天被押解到南充收兵处。第三天,杨元和众多被抓来的年轻人被编入了新兵营,运往新津。并于当天下午5时在新津机场登机。飞机上,这批年轻人被告知将被编入远征军,前往印度打“鬼子”。

  什么叫远征军?印度在哪里?怎么打“鬼子”?杨元一头雾水。飞机到达印度上空时,日军用高射炮严密封锁航线,飞机无法继续前行,只得返回昆明。到达昆明后,杨元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第十一师,成为一名战士。

  神炮手出师打胜仗

  在昆明,杨元进行了艰苦的训练。“训练我们的教官是两名美国人,要求非常严格。”杨元回忆说,当时训练的是山炮,训练内容很枯燥。“山炮要目测距离,根据距离调整炮口的高度和方向。”两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时,杨元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准确目测出敌我双方的距离。

  杨元参加的第一场战役是常德会战。1943年11月的一天,杨元所在的炮兵营向日军发起炮火轰炸。“我所在的炮位距‘鬼子’的阵地只有1公里远。我们的炮弹不时在‘鬼子’的阵地上炸响。”杨元说,他从望远镜里看到,日军被炸得乱跳,有的为躲炮弹竟钻到死尸下藏起来。

  这次战役中,杨元的左手小臂、右眼眼角处被弹片擦伤,所幸并无大碍,战斗以日军失败告终。随后,杨元随部队转战武汉等地,与日军打了几场硬仗。1948 年锦州解放,同年10月14日,杨元随部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编。1949年9月26日,杨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复员兵酷爱写笔记

  “1941年冬,我被国民党抓壮丁那天晚上,乡丁把房子四周围得风都吹不进,我无处逃生。乡丁把我从暖暖的被窝里抓出来,用绳子捆起,押送到乡公所关押了一夜,第二天又将我押送到南充县府衙……”采访当天,杨元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让记者看,里面零散记录着他从军的经过。

  作为中国军人,杨元至今依然能清晰地记得1945年8月15日那一天的情形。当天,广播里播放了日本昭和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宣告了长达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那一天,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不少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8年,无数英雄儿女为了抗日失去了生命,多少家庭因此破碎。终于,这一切都结束了。”提起当时的情形,杨元的眼眶湿润了。

  之后,解放军挥师南下,杨元所在的部队从东北打过长江,解放了赣州、南昌、广州、佛山等地。解放战争结束后,杨元在佛山参加了全军庆功大会,除受到物质奖励外,还被荣记大功3次、三等功1次,被授予军功章5枚。

  1952年,杨元复员后回到老家。“几十年来,我一直以务农为生,养育了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10多年前,妻子病故,我就自己照顾自己。今年2月,小儿子病故欠了一些债,我还想努力为家庭减轻一点负担。”杨元说。

  “他这个人闲不住,每天都要找点活儿干。”杨元的大儿子杨茂辉说,父亲每天早上5时起床,穿戴整齐、整理床铺后开始煮饭、打扫卫生,农忙时还下地干活。闲暇时,杨元喜欢读报纸、看电视,把重大的国际国内新闻记在笔记本上,有时也会写下一天的所思所为。

  谈起目前的生活,杨元十分满足:“民政部门每月按时给我发放补助,镇党委、政府的干部在重大节日都会来看望慰问我。了解到我听力不好,他们还特意送来了助听器。生病了也能按比例报销门诊费用。”杨元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