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四川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炮歼400余名鬼子——抗战老兵江硕鹏回忆鄂西会战
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李萍    2017-02-22 10:39:16

抗战老兵江硕鹏(又名江硕朋),1918年9月1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17岁考入成都华西协合大学,江硕鹏求学期间,“七七事变”爆发了,此时,江硕鹏正在读大二,“日本侵略军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我必须要在学习和救国之间进行选择。”江硕鹏说。鬼子不除,何以为家?他决定投笔从戎,1937年秋天,19岁的江硕鹏从成都来到重庆,然后从重庆坐船,用了6天时间抵达南京,报考了黄埔军校,顺利录取后,他被编入第14期第二总队炮一队。在黄埔军校,江硕鹏满怀期待,渴望上阵杀敌,但因成绩优异,他被学校要求留校任教两年,担任第17期炮二队上尉区队长。

老兵江硕鹏

上海和南京相继失陷后,江硕鹏所在的部队被迫西迁,军队步行3个月,到达成都。当时,江硕鹏被调到军政部直属迫击炮第四团担任少校团副,负责训练士兵和制定作战计划。该团配属于长江上游江防指挥部,驻扎在宜昌茅坪陈家冲,司令官是胡奇伟,主力在宜昌南岸与日寇对峙2年。处于后方的江硕鹏不甘心纸上谈兵,他一心想上战场杀敌,经过反复申请,他终于被派往前线。

1943年5月26日,这一天让江硕鹏至今难忘,因为在这一天,从学校到战场,他终于等到了决战的机会。

大战迫在眉睫。从湖北的秭归东头到宜昌南岸,约50公里防线,地势复杂,西高东低,山脉连绵,易守难攻。

老兵江硕鹏讲述抗战往事

江防司令部给迫击炮第四团规定了主防线,即从杨家溪的南面至宜昌南岸。这里全是山地,中间有条小河,是日军进攻和撤退的必经之路。战士们称此地是“华容道”,意为“日寇有来无回”。

日本军队武器精良,中国军人则是缺弹少药。当时能使用的是15厘米口径的重迫击炮,优点是爆破幅度大,杀伤力大,适用于山地作战;缺点是射程短,瞄准值不精确,命中率低。

“我们迫击炮第四团在王家山和黑狮子堡,由我布置好了40多门15厘米口径的重迫击炮,严阵以待。”江硕鹏说。当时,他建议采取山炮交叉试射法,获得批准。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待敌人进入“炮网”。

江硕鹏后来才知道,这场战役后来被称为“鄂西会战”,它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被军事史学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老兵风采不减当年

江硕鹏回忆,当时作为保卫陪都重庆的战斗部队,他先是熟悉了防区,然后又利用所学对15厘米口径的重迫击炮进行了简单改造。

“当我们在炮队镜里看见,被困的大批日军窜入火力范围时,就按既定计划,各炮发挥了山地作战的优势,大显威风。我们从白天一直打到晚上,几千枚炮弹,炸得日本鬼子乱窜。”江硕鹏说。

江硕鹏说,后来当地老乡确定炸死了400多个日本鬼子。1943年5月28日,敌军主力窜至曹家阪及高家堰,5月30日窜到香水溪和四方塘一带已人困马乏。5月30日,我军正面各部队全线反攻。5月31日敌军全线动摇。到6月3日,我军保住了石牌,完全恢复战前态势,日军第三师团长赤鹿理中将亦告失踪。我军6月8日夺回宜都,6月9日收复枝江,6月17日攻克班竹土当等地。

日军惨败后退守华容、石首。这就是名震中外的鄂西大捷,之后,江硕鹏被调回重庆军令部第一厅二处当参谋。

1946年1月,江硕鹏考入美国装甲兵学校,学习开飞机,在那里,他的英语能力得到了提升。1948年1月他回国,任中校科长,后回到重庆,在1949年11月参加起义,1955年,他来到新疆修建猛进水库。

978年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工师(当时名为铁路工程局)师范学校任英语教师,之后受聘于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学院等校任教授,直到退休。

1990年底,江硕鹏被任命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员,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共30万字译成英文。

江硕鹏还翻译过《匈牙利汽车手册》40万字,《沙漠作战战术》20万字,被《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收编为当代科技翻译家。另外江硕鹏还一直担任新疆外文翻译协会常务理事,自治区科协外语咨询中心理事。他先后为农科院、科委、科协、民委、石化、世行办塔里木2号工程以及30多个大型外贸单位翻译有关科技、贸易、投标、招标、订立合同资料等300多万字,并在很多与外商的洽谈会上作口头翻译,协助引进外资,还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

2016年4月14日江硕鹏老人去世。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