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老兵口述与回忆 > 甘肃抗战老兵口述 > 内容正文

兰州:九旬抗战老兵郑毅的无悔人生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2020-10-30 09:16:29

  回想当年光辉岁月

  郑毅老人1941年6月参加革命,当年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正在冀中地区招收学员,郑毅便报了名,通过了考试后,正式成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附中英语队的一名学员。郑毅说,“家里本来是中医世家,小鬼子来华北扫荡后家里什么都没了,1938年哥哥就已经参了军,在冀中军区17团。”

  老人说得轻描淡写,加上家里的陈设,根本看不出一位抗战老兵的影子。不过,老人打开家里的一个皮箱,从中取出许多当年参军的证件与获得的勋章,才让记者对这位朴素的老人更为敬仰。

  1941年,日军为将华北地区变成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加紧对各抗日根据地的分割、蚕食和扫荡。不过,日本侵略军在百团大战中遭到沉重打击后,不甘心失败,又开始实施“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和“讨伐”。从1941年到1943年,郑毅在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附中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军事训练,一边还跟日本侵略者打起了游击战,短短两年时间,他就经历了二三十场战斗。

  对于1941年到1943年的这段岁月,老人并不愿意提起,因为就是这个时候,比自己早三年参军的哥哥牺牲了。老人慢慢回忆着说:“当时抗大附中一个队100个人左右,都是十七八岁的学生,战斗经验不足、弹药也紧张,转移时就躲在老乡家里,或者躲在谷子地里,看着日本兵骑着高头大马还有日伪军就从眼前的大路上一排一排地走过,特别紧张。紧接着到了1943年,晋冀鲁豫地区抗大的分校都撤回延安办学,我也随部队来到了延安,继续学习。”不止一次,郑毅和部队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

  1943年,郑毅转移到延安后,分至抗大七分校,在甘肃华池地区一边学习、一边拓荒。“当时学习没有纸就在河沟的石头上写,扒白桦树皮写,没有笔就用烧火的木炭写。”从抗大毕业后,郑毅分配至延安和平医院工作,随后参加了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复员转业回家。

  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

  由于岁数大了,郑毅老人有点儿驼背,走路得依靠拐杖,不过问到当年打仗参军的事情,老人还是慷慨激昂、滔滔不绝。虽然有时候表达得不太清楚,但是从老人的言语中,依然能够感受到那段奋进的峥嵘岁月。

  几年前,郑毅老人的老伴去世了,现在大儿子郑林清搬来与父亲同住,照顾着郑毅老人的日常生活。“父亲很少提起当年打仗的事情,特别是大伯牺牲的事情。”郑林清正说着,郑毅老人在一旁开了口,“我哥哥当时在冀中17团,1943年,伤员都在村子里的地道里休养,结果一个地道口被小鬼子发现了,哥哥是看护长,为了掩护伤员转移,最后他被敌人抓走。在敌人面前哥哥用镰刀自尽牺牲。”说完后,老人慢慢站了起来,眼睛有点湿润,战争带给老人的伤痛至今仍难以抚平。

  郑林清说,现在父亲身体不好,平时一个人很少出门,平时在家看看戏曲节目。逢年过节,父亲也会给他的老同学打个电话,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能打电话联系到的老同学越来越少了,但父亲怀旧的情怀却表现得更浓烈了。(记者仇彬实习生王世辉文/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