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记者要来,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东园小区的家中,抗战老兵刘锡法穿戴整齐,端坐于沙发上,胸前戴着4枚勋章,庄重地等待着。
刘锡法,1927年生于山东滕州的一个渔民家庭。1942年,眼见大好河山惨遭日寇蹂躏,还未成年的刘锡法就参加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活跃于滕州、泰安等地。谈及当年抗战的峥嵘岁月,老人仍显得很激动。
“艰苦卓绝。”谈及对抗战的最大感触,刘锡法如是说,当时部队的给养、被服和武器装备条件都很艰苦,一人每月只有5分钱的菜金,许多战士穿的棉衣都露出了棉絮,每名战士只配发15发子弹。
然而,当地抗日武装却能扬长避短,利用青纱帐和芦苇荡等有利地形,以游击战法干扰敌人,使之疲于应付。津浦铁路穿越山东省,日军常常利用铁路调兵遣将、运输物资。抗战期间,临近滕州的枣庄长期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受其影响,刘锡法与战友采用破袭战法,拆卸钢轨,使敌人寸步难行。
3年的抗战烽火中,刘锡法没有和日寇打过阵地战,都是游击战。“这是由当时敌强我弱的力量格局决定的,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游击战同样也能起到作用,敌后抗战与正面抗战同等重要。”刘锡法老人坦言。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刘锡法又参加了解放战争,1958年支援大西北来到白银市铁路部门工作,1975年又分配至中卫车务段,直至1987年退休。
在子女们的记忆中,老人很少收看抗战电视剧。“有些情节失实,敌人训练、装备都优于我们,但很多电视剧里的日军都显得不堪一击,甚至被小孩子耍得团团转转。” 刘锡法说。老人说,敌人强大,我们依然能够以弱胜强,才能凸显正义必胜的理念。刘锡法的女儿告诉记者,老人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艰苦卓绝、迥异于多数抗战“雷剧”的真实抗战史。
离休后,刘锡法老人常常不辞辛劳前往中卫市多所中小学进行抗日爱国教育,现身说法讲述战争的残酷及和平的可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