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卓华曾与小伙帮一起上街拉募捐,有位新疆老太一次捐出3000银票。
在卓华的记忆中,大概是1938年秋天,学校组织师生上街拉募捐,号召大家为抗战前线捐款,“我们来到一个店铺,一位小脚老太太,我们就给她讲鬼子是怎么杀中国人的,前线士兵有多么艰苦,大多穿着草鞋,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卓华说,大家说着说着,看到老太太靠在走廊的柱子上,用袖子擦眼泪,老太太问他们,“要捐多少?”卓华他们回答,“根据你的情况来,自愿捐赠,一块钱也不算少。”
老太太当时就说,捐3000新疆银票,这个数字把卓华他们吓了一跳,这在当时可是巨款,但老太还是执意捐了出来,老太太说,如果亡国了,这些钱留着也没用,还不如拿出来支援抗战。卓华说,当时看来,那个老太太看起来并不阔绰,那些钱估计是老太太的积蓄了,此举令大家特别感动。
战火逼近西北 新疆人走向前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相继侵占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封锁了我国大部分出海口,西北、西南成为关系抗战全局的战略大后方。作为西北交通枢纽,由新疆入境的苏联援华物资大多经甘新公路运抵兰州集中后,再由西兰公路等转运到各抗日前线。而“中山铁桥”是甘新、西兰两条东西大通道上唯一的一座横跨黄河、连接两条道路的桥梁,其军事、经济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一座为抗日战争提供后勤补给的关键性桥梁。
“记得1944年,中央在新疆招收1000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青年军支援抗战,要18岁以上,高中学历。”卓华说,当时,他去报名,但因为年龄不够,没被录取,他觉得特别遗憾,最后,他和同学们,以及好多市民在乌鲁木齐的胜利路(现新疆大学本部门口)为青年军送行,青年军来自全疆各地,各民族的都有,当时,他们是坐汽车到甘肃、兰州、西安、潼关、双十堡,最后再到四川等抗战前线。那时候,太平洋战争还在持续,日本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大家都觉得战争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胜利在望。
新疆广电网络、亚心网联袂推出“与时间赛跑 关爱新疆抗战老兵”公益活动系列报道:
送钱 送粮 送马 新疆人民倾力支持抗战
1945年1月,毕业后的卓华被分到了直属中央“联合勤务总司令部驻新疆供应局”,主要工作任务是:为抗战前方和各战区筹集各类物资并转运到战区各地。
在供应局工作期间,卓华参与并见证了新疆人民是如何支援抗战的,比如,把南疆产的粮食和棉花运到抗战前线;把新疆人民为抗战捐赠的寒衣送到前线;转运从印度经过喜马拉雅山口、由毛驴托运到新疆的由盟国支援的汽车轮胎,然后,再把轮胎运到抗战前线。
在卓华的印象中,战时所需,中央号召新疆捐献战马,因为新疆的马匹品质优良,当时,新疆计划为抗战捐献四千匹战马,但因为各种原因,只在哈密的巴里坤征到了优良战马一千匹,由于当时的运力有限,这些战马,由战士徒步送往抗战前线,因为路远,以及水土不服,战马在途中损失过半,到前线时,只剩下了两三百匹。
此外,卓华还见证了三个营的新疆青年军被送往内地支援抗战,每个营大约有一千人,青年军坐汽车到甘肃,然后到西安,再到达重庆,成都,潼关等地参加抗战。
1945年8月15日晚,这个夜晚对卓华来说,终身难忘,“那天晚上,乌鲁木齐沸腾了,好多人涌上街头欢呼抗战胜利,好多人都在哭,大十字那里,整夜在放鞭炮,有商家把自己的布匹和茶叶拿出来贱卖。”卓华说,那晚,他也在欢呼的人群中,眼泪流个不停,第二天早上,大十字的鞭炮屑红彤彤铺了一地,堆到脚脖子那么高了。
1948年6月,卓华考入黄埔军校第23期第一总队(辎重兵独立中队)学习。在黄埔军校学习不到一年,分到了四川的国民革命军部队,不久随部队在四川起义,1951年参加朝鲜战争,任司令部参谋,归国后回到新疆参加工作。
如今的卓老,喜欢唱歌、绘画、书法、学英语、拉提琴,他说,和平年代,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活到老,学到老,充实到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