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陈光泽(原名陈明亮)生于1926年12月24日,籍贯江苏溧阳。1943年考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东南特种训练班,在福建建瓯东峰镇的特训班学习,被分在二大队四中队,抗战期间多次参加战斗。
乌市五一路一栋居民楼内,当“关爱抗战老兵”新疆志愿者丁德保来到88岁的陈光泽老人家时,老人激动得眼眶湿润,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不住地说:“谢谢,感谢啊,没想到能说说我的过去”。
一张照片揭开尘封往事
今年88岁的陈光泽老人看起来清瘦利落,家中干净整洁,书桌上,书架上堆满了书籍,还有老人自己写的回忆录、书法作品以及报刊剪贴本、摘要。
老人讲话带着浓重的江浙口音,听力有些欠佳,陈光泽老人的女儿阿娅说,父亲从80岁时开始写他的抗战回忆录,取名为《小草》,用了很多稿纸,那些回忆录的草稿都有半米多高,他用自己的故事记录了那个时代。
因为历史原因,陈光泽老人没敢在家中保留军校里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惟一的念想是一张早已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英俊帅气的他穿着美式军服。
老人很少甚至不愿提及他曾是国民党军人。其实,老人在14岁时还担任过抗日救国儿童团团长,时至今日,老人的心结才慢慢打开。虽然物证很少,然而那一段抗战经历却一直保存在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心里。
一个信念去大后方战斗
1943年春天,日寇占领了陈光泽老人的家乡——江苏常州溧阳县城。
“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我所就读的光华中学停课,同学们都散了!”陈光泽老人说,想到国恨家仇,他和六个同学约定,悄悄离开家乡去参军抗日。陈光泽还记得,他们背着家人离开的时候,各自给父母准备了一封信,陈光泽给父母的信上写着“爸爸、妈妈:儿子不愿当奴隶,儿子走了,去大后方,等待儿子胜利归来!”
“我们冲出日寇的封锁线,从沦陷区进入到了大后方。”陈光泽至今还记得那些同学的名字,“年龄最大的是庄宋涛19岁,魏群他们18岁,我当时最小,17岁,他们都叫我阿弟。”陈光泽说,当时,大家推举庄宋涛为组长,庄宋涛提出考军校。1943年,陈光泽和庄宋涛以及另一名同学考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东南特种训练班”,另外三个未被录取的同学参加了中国青年远征军。
东南训练班位于福建建瓯东峰镇,这是个综合性的特务训练班,“那里有美国盟军联队的营房,有美军飞虎队的机场,有好多美国教官给授课,教学非常严格。”回忆往事,老人的记忆犹新,他说,他所在的第二大队学的是军事,学科分为:步兵操练、基本战术学、应用战术学、兵器学、地形学等等,术科学习的科目就更多了,从徒手操练到持枪操练、从卡宾枪到火箭炮发射操练、从班排进攻到连营团战斗指挥等。
陈光泽说,当时的班主任由戴笠兼任,学校的美方负责人是美军的梅尔斯将军。学了刚一年,还没有毕业,1944年,为了检验学员的本领,陈光泽他们在教官的带领下,来到福州袭击鬼子和伪军的军营,学员们不负众望,大胜而归,消灭了好多鬼子。
成功偷袭杀鬼子缴电台
在老人的印象中,还有一次参加战斗是“偷袭乌丘屿”。当时,他们接到情报:在福建湄洲岛东南方有一个乌丘屿,乌丘屿是与湄洲岛相隔仅18海里的一个岛,岛上有一队日本兵,那里有电台,陈光泽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消灭鬼子、捣毁电台。
“我们组配了‘六一式’轻机枪、每人一支‘汤姆逊’冲锋枪、两枚鸭蛋形手榴弹,都是二战时最先进的武器。”陈光泽言语中显出兴奋。当时,他和同学们来到海边,每个人举着枪,对大海发誓:为国争光、消灭鬼子!
陈光泽他们14个人,乘渔船在夜色和海雾的掩护下于黎明前登上乌丘屿,鬼子分开住在6个小营房内,他们每两个人对付一个小营房,计划正在实施时,一个日本兵从营房出来接班,发现了哨兵被干掉,大叫起来,情况突然,他们被迫按第二方案提前行动,一时间,手榴弹、冲锋枪、轻机枪齐发……
“我和叶佩逊同学攻打第5号营房,那是电台房,我看到一个鬼子正拿着耳机发电报,我们立即端起冲锋枪,直到子弹打完。”陈光泽老人说。偷袭成功,大家很快打扫完战场,他和叶佩逊把电台扛了回来。回到基地,陈光泽和同学们拥抱、蹦跳、欢呼胜利。
在内战开始时,陈光泽离开部队,回到老家种地,1959年响应国家的号召,支边到新疆,文革时期,陈光泽一家受到牵连,当时老伴独自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此后身体一直不好,于近年离世。
如今,退休后的陈光泽热爱生活,写回忆录,记录抗战中自己的点点滴滴,用诗文和自己的心灵对话,生活简朴简单豁达。
“过去的,永远不再回来,只能是回忆,是历史,是故事了,这就够了,还要什么呢?如果历史出现第二次抗日战争,我愿再上前线……”陈光泽在他的抗战回忆录《小草》中写道。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