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国际援华友人名录及事迹 > 内容正文

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江南水泥厂内外籍人士挽救难民
来源:别毕卉:《卡尔·京特:江南水泥厂的守护者》   2020-05-19 11:18:57

  1937年12月6日,从7时30分起,空袭警报一个接一个,南京居民开始陆续进入安全区。当时,一些留在南京的外籍人士在南京城内已经划定了收容难民的国际安全区。斯时,南京城外形势更加紧张,距江南水泥厂不足10公里的地方就是战场。在城内外这种情况下,京特博士等人完全知道自己已陷入危险境地。围绕战时工厂安全,京特、辛德贝格至少做了这样几件事:电告F.L.史密斯公司驻中国代表事务所和江南水泥公司,他们已抵达栖霞山及工厂情况;分别升起德国、丹麦两国国旗和标记;建筑避难室,以防日军飞机轰炸;联系德国留在南京德外交官;储备一些食品和饮料等等。随着京特 、辛德贝格的到来,工厂中外人员找到了主心骨,开始进行紧张的护厂工作。

  京特和辛德贝格德大概会庆幸他们在到达的当天夜里就让裁缝缝制了巨大的德国国旗和丹麦国旗,悬挂在工厂上空。12月9日,栖霞山沦陷,飞机盘旋,炮火轰鸣,工厂在一片冲天大火中显得格外突兀, 厂外满目疮痍,厂内肃静安宁,只因飘荡在空中的德国、丹麦国旗阻挡了日军的侵入。为防止轰炸,工人还用石灰和木炭在地上组成黑白两色的德、丹两国国旗,但硝烟弥漫枪弹无情,日军“海之荒鹫”的飞机进行轰炸时,其中一枚炸弹就在江南水泥公司附近大窑的地方爆炸,厂房玻璃震坏受损。这场中梅墓之战是距离江南水泥厂最近的一战,直线距离仅离一两千米之遥。

图1:江南水泥厂难民营大门

  这座在战火中屹立不倒的工厂在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栖霞难民心中简直是逃离灾难的诺亚方舟,他们纷纷来到由卡尔·京特和辛德贝格保护下的江南水泥公司。而为了保证难民在厂里有序生活,卡尔·京特、辛德贝格等人紧急商量决定设立难民营。从1937年12月11日开始,江南水泥公司大量接收难民进厂。颜景和在述职报告中记载:“来厂避难者,数以千计。职因同属国人,为良心所驱使,不得不设法收容,自十一日起至三月下旬止,共收容难民一万五千之多。”

  马吉电影解说词记载江南水泥公司难民营有“有25个村”,难民多来自南京周围乡镇居民,也有来自京沪铁路逃难过来的百姓。日渐增多的难民是如何在这有序生活的呢?在马吉的镜头下,你可以看到在工厂厂区之外的难民营分为南厂和北厂:老、幼、病、残的难民居住在厂区较大的南厂里的二层工房;北厂就要简陋的多,这边多的是用稻草、竹竿搭建的人字型的芦席棚、草棚等简易工棚,难民们自带盖铺,有的还牵来了牛、驴等牲畜,就在草棚外埋灶烧煮,如此简陋的生活对于战乱中的百姓而言却是无可言说的幸运,毕竟活着就比什么都强。

  据徐莘农记载,卡尔·京特和辛德贝格将难民分组管理:一是“连结环保”,二是南北两区各选出负责代表6人参与管理,三是“着负责代表分别”“搜查违禁物品”(似指战争遗留物),四是一再警告防火(截止3月9日难民草棚已发生火警3次),五是尤为提醒“注意卫生”,六是几个月来工厂职工徐莘农、徐震寰等,组织起护厂队,配有猎枪和狼狗,日夜巡逻,保证工厂和难民营的安全。

  据江南水泥厂厂志记载:卡尔·京特和辛德贝格凭借特殊身份,把江南水泥厂变成了南京最大的流动性难民营,共接纳两万多名难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