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共同参加革命工作
冯老今年已99岁高龄,现随大女儿汪苹和大女婿江志伟居于黄山。由于冯老双耳失聪不便交流,记者与汪苹女士取得了联系。汪苹告诉记者,提到母亲参军,不得不先说说母亲的妹妹——抗日烈士冯玲的故事。
“我的阿姨冯玲从小在上海做童工,后来上夜校学习革命道理,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十几岁的她和年长几岁的姐姐——也就是我的母亲,当时参加了许多革命工作。她们贴标语、闹罢工,和资本家进行斗争,参加‘抵制日货’的爱国宣传活动。”汪苹说,作为上海工人救国会的成员,妈妈和阿姨几乎参加了这个时期上海所有的抗日活动和聚会。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夜校专门请了医务人员教大家一些常用的战场急救方法。“经过培训,阿姨很有信心地说‘这样到时候我们就不再是空口宣传抗日了,还能用自己的技术、本领去服务呢’,后来,女青年会就把阿姨介绍到法租界国际难民收容所去工作了。阿姨和其他人一起仔细料理难民们的生活,设法安定他们的情绪,教他们的子女识字、念书和唱歌。”汪苹说。
妹妹牺牲后姐姐去参军
后来由于生活艰苦、工作劳累,冯玲终于病倒了,在缺药少医的情况下又转为伤寒病,只得由收容所送往慈善医院住院治疗。稍好后,她才不得不听从大夫的意见,回老家养病并探寻父母和弟弟的去向。
“很快老家浙江海盐也沦陷了。鬼子时常骚扰,她的父亲在饱受惊吓和生活重负下突然病逝。阿姨再也忍不下国难家仇的悲愤,病好后重回上海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汪苹说。
不久,冯玲随上海煤业救护队西行,护送难民到皖南并参加了新四军。
在新四军的卫生训练班学习结束之后,她被分配在军部教导队村医务所工作。“当时阿姨曾给妈妈来过一封信,信中说‘阿姐,跟上海比起来,这里又是一个世界啊。不分首长和战士,大家都互相尊重。这个大家庭很开心呢!虽然每个月只有三元钱的津贴,上夜班也确实有点艰苦,但是看到那些可爱的伤病员又能康复上前线了,这就让人快乐……’”
1939年秋天,冯云接到一封信,信中说冯玲已于7月1日光荣牺牲,是在日寇飞机轰炸医务所奋力抢救伤员时被炸死的,军部刚刚开了追悼会,号召大家都向她这位英雄学习。“正是怀着为妹妹报仇的决心,妈妈也和几个朋友一起辗转来到泾县云岭参加了新四军。”汪苹告诉记者。
一张珍贵照片保存至今
在冯云家中,至今保留着一张无比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冯云的老战友、新四军女战士许可女士(身影也在照片中)三十多年前赠送给她的,照片的背面有这么一段题照说明:“一九四〇年春在皖南,我军与日本鬼子作战时,吃饭时休息在山上竹林里的一座破庙前留影,是汪传福同志给我们拍的,汪同志于赤石暴动时牺牲了。这是四十一年前的我们,在铜陵、南陵、繁昌一带与日本鬼子作战……”
这张照片距今已是75年,是新四军女兵参加皖南抗日战争中著名的“何家湾战斗”时的战地照片,也是一件珍藏了75年的抗战革命文物。照片长10厘米,宽8厘米,准确的拍摄时间是1940年4月26日,拍摄地点是皖南泾县何家湾一带的山林中,拍摄者是新四军战士汪传福。
这张照片上的新四军女兵前排左起为顾励、赵亚、许可、佚名、焦恭贞,后排左起为沈锐、王轩、冯云、夏季,她们都是新四军五团的战士,都是“何家湾战斗”的参加者。
这张照片的背景资料,可在冯云的革命回忆录中获得:“我是1939年11月初抵达云岭新四军军部的,那年我刚满24岁。原先,我在上海地下党领导下从事工人运动,获悉妹妹冯玲在云岭新四军军部被敌机轰炸而光荣牺牲的噩耗之后,我便征得党小组长李淑英的同意而毅然离沪赴皖从军,为妹妹报仇,为抗日献身。”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