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巾帼英雄名录及英勇事迹 > 内容正文

齐云在阳城(1)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2017-12-06 16:16:08

  齐云原名齐韫,参加革命后改名为齐云。对此,齐云回忆说:

  我生于1918年旧历四月初三,乳名月波,上中学后的学名叫齐韫。自参加革命工作后,在1938年春,因“韫”字难写又难认,同志们常常写成齐云。我当时虽无改名之意,但觉得“云”字比起“韫”字来,的确通俗简便,逐渐也就习惯写为齐云了。从此,我就这样改了名字。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东三省,并虎视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充满着热血和激情的齐云立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

  七七事变前,齐云在北平师范大学附中读高中。她思想进步,积极靠近共产党组织,担任了学生会主席,并参加中华民族先锋队。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组织。由于她是学生领袖,因此她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对象。

  1937年7月28日,北平沦陷后,齐云即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同平津流亡学生离开北平。而后,她带着妹妹齐心辗转到了太原,齐心进入太原平民中学读书(今太原第44中学)。齐云对此回忆道:

  我自8岁开始在本县的女子小学读书。11岁那年,我父亲在阜平县当县长,

  我随母亲、弟、妹和祖母一同来到阜平县。我在阜平县女子小学读书。在阜平县

  住了一年余,又随父到了山西省太原市。他那时在山西省政府当科长。

  我在山西太原市初中毕业后,也就是1936年的夏季到了北京,寄居在姑母

  家里读高中。就在这年的秋季以后,父亲也离开了太原市,先后在黎城县和长治

  县当了一年的县长。

  七七事变后,我又从北京回到父亲那里。这年年底,我参加了革命。

  齐云来到太原时,她的父亲已经调到晋东南担任国民党长治县的县长。考虑到齐云的父亲在晋东南工作,便于齐云在那里开展工作,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派齐云前往晋东南。

  1937年12月,齐云离开太原,来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工作。她在1956年写的自传中讲道:

  我13岁时在山西太原市国民师范附小读书,14岁高小毕业。14岁至18岁也就是1932年夏至1936年夏在太原市私立平民中学初中毕业。因小学转学过多,功课基础不好,所以在初中一年级时留了一级,共念了4年初中。18岁至19岁(1936—1937)在北平和平门外师大附中读书。七七事变后离开北平,路经太原到了长治县父亲那里。

  九十月间,我随父亲离开长治到了阳城县,因时局并不太紧,便在阳城暂时安家闲居下来。到阳城不久,我认识了当时的阳城县县长李敏之夫妇,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当时我非常愿意接近他们。于是在他们的影响与帮助下,就在这年年底我参加了革命。

  我参加革命前的思想与活动是比较简单的。在初中读书时只知道读书,也爱好体育,曾当过山西省的田径运动员。直到来北平读书时,才逐渐接受了一些抗日爱国思想。当时北平学生参加了“一二•九”爱国运动并开展得比较深入广泛。

  我最初是通过学唱救亡歌曲开始接近一些进步同学的,在他们影响下常看一些进步书刊,如《大众哲学》《国际知识》等,到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扣时对时局已有

  了一些萌芽的认识,认为蒋介石不抗日,应当被扣。当时虽被迫参加了反动当局组织的各校学生举行的一次庆祝游行(庆祝蒋介石被放),但当时思想上并不以为然。记得当时比较进步的同学李尚杞,那时他虽与我不在一班,但比较接近。在第二学期时,我又被吸收到学生会去做了一些工作(具体做什么工作已记不清了)。当时思想上很要求进步,也知道一些革命的事情,但这思想并不巩固,对革命特别是应该如何革命则仍认识不清。由于有了这个思想认识,所以当在阳城县认识了李敏之夫妇后,便坚定了参加革命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齐云在这里提到的李敏之,是抗战时期阳城县的县长。当时由于日军节节进逼,山西处在抗日的最前线。山西党组织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利用牺盟会的名义进行紧急动员。

  1937年5月到7月,山西省牺盟总会派遣牺盟特派员到各县,广泛发动群众,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全民抗战路线,开展全民抗战的动员工作。到晋城县任牺盟特派员的是邓辰西、李进奋;到高平县任牺盟特派员的是王静波、孟松涛;到阳城县任牺盟特派员的是武士俊、韩毓琦;到陵川县任牺盟特派员的是卫逢祺、要崇德;到沁水县任牺盟特派员的是师小帆。这些人大都是共产党员,名义上是国民党牺盟特派员,实际上接受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他们利用国民党各县牺盟分会这个官办组织,一方面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发动,一方面秘密发展共产党员,恢复和建立晋城党组织,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在晋城地区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的杨尚昆回忆道:

  抗战爆发时,整个山西党的基础并不强,以后发展各县的党组织,是牺盟

  会的特派员去做的。他们名义上是牺盟会的特派员,实际上是共产党的特派员。

  1937年11月,中共阳城特别小组建立。由于阳城县县长缺额,国民党山西省政府任命晋城牺盟中心区特派员、共产党员李敏之任阳城县县长。随同李敏之一同到阳城的有张月川、林贞(女)、赵鼎三等人。中共晋城中心县委指示他们着手建立阳城县特别小组,负责人李敏之,成员有公安局局长张月川和民政科科长林贞。

  中共阳城特别小组主要依托县政府开展党的工作。同时,牺盟特派员要崇德和桂承志也为阳城党组织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先是发展王春重新入党。王春是1927年在长治省立四师入党的,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失掉组织关系。接着,又发展王永胜、曹戎、李尔俭、赵树理(为重新入党)等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人后来都为晋城党组织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1938年3月,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补充团(后改编为第17团)进驻阳城。随后,决死3纵队也从翼城、浮山开进到沁水一带活动。同时,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晋东南地区建立冀豫晋省委,领导阳城各县党的工作。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八路军驻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联络处主任朱瑞等,也于3月初带领从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挑选的20多名学员到达阳城。

  3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朱瑞在阳城县横河镇下寺坪村召开有冀鲁豫边省工委负责人,以及唐天际、李敏之等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中共晋豫特委。

  4月,经中共冀豫晋省委批准,中共晋豫特委正式成立。晋豫特委受冀豫晋省委领导。晋豫特委为加强腹心地区党的工作,于4月在横河镇下寺坪村(今中寺村)成立了直属特委领导的中共阳城县工作委员会(简称“阳城县工委”),特委组织部长薛迅任书记,刘祖璋(后名刘钢)任组织委员,魏震五任宣传委员。

  魏震五后来与齐云相识相爱,成为齐云的丈夫。魏震五又名魏健,1914年生,吉林省辽源人。东北大学肄业。早在中学时代,魏震五即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和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并创建了北察游击队。

  齐云夫妇到阳城后,一同被分配到该县牺盟分会。这时,齐厚之正担任国民党长治县的县长。他是1936年由黎城县县长调任长治县县长的。

  听说大女儿来到阳城,齐厚之写信给齐云和魏震五,说自己身体不好,不想再干下去了。他鼓励女儿、女婿努力抗战。

  齐云到阳城后,即与李敏之的爱人、县政府民运工作负责人林贞一起在县城周边地区向群众作抗日救亡的宣传,进行街头演讲,教唱《救亡进行曲》等抗日歌曲,排演抗日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等,使这个闭塞小山城的群众耳目一新。齐云也给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阳城的老人们还记得这个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大齐”。

  齐云在自传中写道:

  1937年12月初我开始工作时,是李敏之夫妇介绍到阳城县公安局教战士们唱救亡歌曲和上政治文化课的。不久,大概是在过阳历年的时候,在李敏之同志那里我认识了在孙殿英游击队政治部工作的几个北平学生,其中就有魏震五同志,他们也都是共产党员,当时他们那里有一个宣传队,搞得很不错。我那时爱好唱歌演剧,很羡慕宣传队的工作,所以在1938年1月当阳城被日寇轰炸进攻、抗日政府撤出城外时,我就去了那个宣传队。但是没过几天,我开始认识到不应该随便离开阳城县的组织,于是我又要求回到阳城去。不久,阳城县公安局长便派人接我又回到阳城县政府所在地。当时阳城县政府已经和唐天际所领导的晋冀豫游击队合并,唐天际是司令员,李敏之是副司令员,王佐(现名王典让)是政治委员。我回到阳城后便分配到这个游击队的政治部宣传队工作,当时虽没有受批评,但自己感到很难过,从此我才懂得了革命组织的纪律性,不能以个人爱好而自由行动。此后,我工作很努力,认识到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必须去掉,才能革命。从这时起不论从思想上、组织上以及生活上完全忠心于革命。以后逐渐有了加入共产党的要求,认为要想革命到底,必须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终生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于是在1938年的三四月间,我向组织上提出了要求,经王佐同志与刘祖璋(现名刘钢)同志几次向我进行党的教育,主要讲解什么是共产主义,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于这年(1938年)的5月7日举行了入党仪式,正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候补期只规定了3个月。当我入党后不久,阳城县政府已与游击队分开,我被调到县委会搞宣传工作,不久又调到阳城干部学校任指导员。当时学校是由魏震五同志负责,学校与县委会在一起。县委书记是王佐,他走后是刘祖璋同志。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