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香港维多利亚港,海风徐徐,波澜不惊。记者怀着景仰的心情,前往拜访香港《镜报》社社长徐四民老先生。
这位当年缅甸华人华侨少壮派抗日领袖,已经92岁高龄了。老人虽不良于行,然忆起抗战的峥嵘岁月,目光立刻闪烁光芒,依稀透着年轻时代叱吒风云的神气。
水陆双管齐下智运橡胶救援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的魔爪从东北伸向华北,缅甸的华侨华人义愤填膺,纷纷组织抗日救援。
“抗日救援也需要斗智”,徐老回忆说,“当年缅甸可以支援国内的物资中,橡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徐老在缅甸同地下党商量,将所经营的一间橡胶公司股份分拆,由缅甸工商界老前辈、缅甸执政党社会党、缅甸华人华侨各持三分之一股份。如此一来,当橡胶从缅甸伊洛瓦底江经过水路进入中国澜沧江,就连当时的美国领事馆也无法查封了。
“而通过滇缅公路运送物资,就要危险得多”,徐老回忆跟车押运的经历,“不仅仅是道路曲折颠簸,更有日本的飞机在头上轰炸,从缅甸中部曼德勒到云南畹町需要一个星期,常常是九死一生”。
主持“抵总”“除奸团”大快人心
“当时缅甸华侨还成立了多个抗日救亡团体”,徐老回忆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团体,一个是缅甸华侨救灾总会,那是华人华侨组织起来募款募物,向国内运送救灾物资的爱国侨团(简称救总);另一个就是我主持的缅甸华侨抵制日货总会(简称抵总)”。
参加“抵总”的,主要是青年学生、商铺店员和工人联合工会会员,他们血气方刚,充满活力。为了抵制日货,从经济上遏制日本,这个民间抗日组织很快就从仰光扩展至全缅各地,发展出100多个分会。
“那是一个气势很大的团体”,徐老骄傲地说,“我们从总部派人到各地大小商店,将所存日货登记造册,限期售完,保证不再进销日货。凡是违约再进的日货,一律没收运到仰光福建观音亭存放,每星期焚烧一次,大快人心。”
“抵总”内部还成立了一个“锄奸团”,它的特殊任务就是打击汉奸,一向身强力壮的徐四民担任召集人。
徐老津津乐道地回忆说:“锄奸团”的成员都是从各个国术团体精挑细选出来的。团内设有五人小组,秘密决定惩罚对象,拟定除奸行动计划。那些经常出入日本领事馆的汉奸、顽固销售日货的奸商,轻则在其过闹市时被涂上乌油示衆,重则被给予“割耳朵”惩罚。缅甸城乡爲之震动,奸人闻风色变。
一只“劳力士”救了26条命
“我一定是个洪福齐天的人”,92岁的徐老,谈吐幽默,“这辈子经历了多少生命攸关的时刻,我都有幸化险爲夷,哈哈”。
徐老给记者讲起了真实的故事,故事中一只“劳力士”手表救了26个人的性命。
1942年初日军压境,作为抗日风头人物,徐四民被日军列在追捕名单上,不得不拖家带口逃离仰光,避难缅北。
徐四民一家数易逃亡方向,最终辗转缅甸中部曼德勒,逃往与中国云南腾冲接壤的八募埠,在离八募市区9英里,一个瘴气厉行的小村——拿卯村落下了脚。
不料,数日之后日军先头部队进了村,将所有逃来的难民集中到了村口,最后将其中26个青壮年,赶上卡车运到一个大厦内,徐四民就在其列。
徐老回忆说,一个日军训话说:你们一共26人,如果明天早上少了一个,就“统统杀”。大家互相鼓励,坚持到了天明。
次日,经过几次上车、下车及沙滩临刑的恐吓,26位青壮年被送到离八募市3公里的一个日军营地,交给了一个叫做平山的队长。
“我一直记得‘平山’这个名字”,徐老强调说,“因为从那里我找到了日军破绽,利用他的贪欲,挽救了大家的生命”。
“记得平山一边说着话,一边盯着我手腕上闪闪发光的劳力士手表”,徐老回忆道,“我立刻会意地将腕表除下,并表示那是非常准确的瑞士手表,自己已经流落山区用不上了,就送给平山队长吧。”
不出所料,平山态度马上转变,不但同意放人,还拿出本子,按徐老要求开了一张通行证,上书:“徐世英等廿六人,回九英里拿卯村看家人,路上请予通行。平山(三英里驻军队长)”。
“因为徐四民的名字太醒目,从此我用出生三个月的长子徐世英的名字度过抗战岁月,给他则取了个乳名叫做‘阿狮’,纪念我们在仰光鼎新书局”,徐老感慨地说,“直到抗战胜利,我们才各自恢复原名”。
如椽大笔爱国情怀
徐四民从此走上了爱国不归路。抗战胜利,他即刻回到仰光,开始筹办一份爱国侨报《新仰光报》,与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的《南侨日报》呼应。
1949年10月2日,在新中国宣布成立次日,徐四民率领缅甸爱国华侨云集仰光,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全世界非社会主义国家里,升起的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1949年,38岁的徐四民被邀请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他更当选爲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先后五次以人民代表的公开身份,从仰光回国,出席全国代表大会,从未缺席。“既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又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现在香港只有我一人!”徐老自豪地说。
从1978年起,徐老先后担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名副其实是位爱国“老政协”。
2002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专门题词高度肯定徐四民的爱国情怀,并由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亲自送到这位老人府上。题词曰:以弘扬正气之笔,写爱国爱港之情。
92岁的徐老,如今依然笔耕不辍,在凝结了他的心血的《镜报》杂志上,人们依然常常可以读到他洋洋洒洒的时事评论。
“我每天早上九点就来到办公室处理事务,会见客人”,徐老告诉记者,“中午回家午饭休息一小时后,就在家中看书报、写文章。”
“现在有五个名医两个护士照顾我的生活,我只有鞠躬尽瘁完成我的任务,继续尽力爱国工作!”(来源/中新社,记者/周景洛 关向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