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黄子英(1919年—1947年),福建省南安县人。少年时代旅居菲律宾谋生,1938年8月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39年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所在部队开赴东北,参加了开辟东北解放区的斗争。1947年9月16日,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身在南洋心系祖国
黄子英,福建省南安县金淘区南丰郭坑村人。1919年5月27日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早年丧父。学生时代的黄子英,每每看到外国人欺侮同胞就痛感中国的落后和软弱。1934年6月,他迫于生计辍学。不久,黄子英由姑父带到菲律宾打工谋生。
黄子英身在南洋,心系祖国。他经常在打工之余向伙计们讲述家乡的风情习俗,讲述农村农民生计的窘迫和地主恶霸土匪的暴虐。他常年订阅《华侨商报》《救国时报》《前驱报》等进步中文侨报,不但了解了菲律宾社会的现状,也了解了祖国的时局变化。
1935年,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日军大规模侵略华北,国民政府接连与日本订立卖国的《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当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1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抗日救国宣言》。
黄子英意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中国抗日救亡的重任。这一时期,许多爱国华侨在菲律宾积极展开抗日救国活动。黄子英也参加了当地华侨劳动群众的团体组织——“海萍社”。
“新七君子”奔赴延安
1936年6月,菲律宾怡朗华侨“救亡协会”(抗日战争爆发后改名为“抗日救亡会”)成立,黄子英加入该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黄子英到处宣传抗日救国,为支援祖国抗战不遗余力地奔走。
1937年底,菲律宾怡朗华侨抗日救亡会组织第一批人员回国参加抗战,这批人员在乘船归国途中遭日军飞机轰炸。消息传来,黄子英十分悲痛,随即向抗日救亡会提出尽快让他返回祖国参战的要求。
1938年8月初,抗日救亡协会组织第二批人员共7人奔赴祖国抗战前线,黄子英如愿以偿。
临行时,黄子英等7人发表《告别侨胞书》,号召有志华侨青年回国共赴国难,这一慷慨激昂的告别书震动了当地侨界。侨胞们称他们7人为“七激烈”和“新七君子”,以此表达对7位年轻人的由衷敬意。
在饥寒交迫中历尽千辛万苦,黄子英跨跃大半个中国,行程5000里,终于实现了到革命圣地延安的愿望。
血洒“辽西二次大捷”
1938年,黄子英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他阅读了许多关于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的书籍,增强了抗战必胜、革命必胜的信心。
1939年,黄子英在抗大二分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他被分配到晋察冀边区第一分区,开始了军旅生涯。在晋察冀,黄子英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反“蚕食”、反“治安强化运动”的斗争及历次反“扫荡”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黄子英随部队开入东北到达锦州。
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波澜壮阔的东北战场秋季攻势,向辽西进军。地处辽西的杨家杖子是必争之地。国民党军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野战工事。黄子英所在的24师l营到达附近地区,奉命执行警戒和援助作战任务。在率部前进途中,黄子英不幸被敌人的流弹射中,终因流血过多,献出了28岁的年轻生命。
1947年,作为我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优秀的华侨代表,黄子英被东北烈士纪念馆列为首批参展的232位烈士之一。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曾为黄子英题写悼词:“为保卫民族而抗战精神不死,为打倒独裁而牺牲千古流芳。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