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华侨名录及事迹 > 内容正文

帮助华侨郑潮炯寻子 特殊“回批”见证新中国对侨胞的关爱
来源:中国侨网   2022-03-30 14:22:24

  近代以来,江门籍侨胞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们积极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为祖国之强大,桑梓之富足尽一份赤子之心。

  侨心向党,党爱护侨。

  侨批见证了华侨对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支持、拥护和参与,特殊的“回批”见证了新中国对侨胞的关心爱护。

  “郑潮炯先生:你于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的信已转我会处理,关于要求协助查寻你的亲生子赵毕屿的下落事情,经与有关部门联系,最近据复称,赵毕屿现改名赵超屿……赵超屿于去年底结婚。其妻伍亚金现住……你可直接与他本人或与其妻伍亚金联系。此复。并祝健康。”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来信答复组1965年2月13日写给华侨郑潮炯的回函中如是说。

  华侨求助寻子

  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有座塑像叫“卖子救国郑潮炯”。

  为支援祖国抗日战争,1940年,在南洋谋生的新会籍华侨郑潮炯和妻子决定将刚出生40天的儿子卖给一位华侨商人作为养子,签下卖子契约,换来80元钱,并将这笔钱全部捐给了抗日筹赈会。到1942年,短短5年时间里,郑潮炯跑遍了南洋戏院、茶楼、码头、车站等,劝说侨胞为祖国抗日战争捐款,并把筹集的18万元义款全数交给以陈嘉庚先生为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总会”。

  “在保存下来的当年郑潮炯卖子契约背面,写了两个大字——血书。”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进说:“这可以看出当年他和妻子的心情。”

  刘进介绍说,因为对儿子的思念,在抗战胜利后,郑潮炯夫妇就开始到处探听、寻找儿子的下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张国雄、李镜尧所著《有国才有家——南洋华侨郑潮炯的史诗》一书中记载:1964年,郑潮炯夫妇二人与一个朋友又谈起寻找儿子的事情,这位朋友建议他们给新中国政府写信。

  他们之前很多方法都试过了,这一次抱着再试试看的想法给北京寄了求助信。没想到这本不抱太大希望的举动,却给这对苦苦思念儿子的夫妇带来了意外惊喜。1965年2月下旬的一天,郑潮炯收到一封来自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的信函。本文开头所引用的内容就来自这封信函。

  “可以说,这封信函就是一封特殊的‘回批’。”刘进说,“‘回批’是侨眷或侨眷委托侨批递送机构在收到侨批后写给海外寄批(信)人的回头信。”

  这封特殊的“回批”让郑潮炯夫妇激动万分,没想到新中国会这样善待一个海外侨胞的求助。这封“回批”详细告诉了郑潮炯夫妇关于他们的儿子郑社义(后改名赵毕屿,又改名赵超屿)的近况,一颗牵挂了20多年的思子之心终于踏实了,让在新加坡的一家人开心得不得了。

  《有国才有家——南洋华侨郑潮炯的史诗》一书记载:1972年7月17日的《南洋商报》有一篇《鬻幼子,卖瓜子,救同胞,郑潮炯回忆往年》的报道,提到郑潮炯在提起找到失散20多年的儿子时“眉飞色舞”。

  “从当年的报道可知,那时候,离找到郑社义已经过去7年了,郑潮炯依然是那样激动兴奋,更可想7年前他们获知儿子还在世的消息是怎样的一种喜极而泣的情形。”刘进说。

  从此,分隔20多年的亲人在新加坡与广东肇庆之间架起了书信往来的桥梁。

  如今,这封珍贵的“回批”珍藏在郑潮炯二儿子郑社心的家里。

  党和政府爱侨情深

  “看到这封特殊的‘回批’,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我非常感动。”刘进说,“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建设有多少事情要做?一位普通华侨希望寻找分隔多年的儿子的‘小事’,国家都放在心上,硬是大海捞针一般帮助找出来了。”

  “我想,当年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接到这样一位海外寻找他下落不明儿子的求助信后,一定会通过各级侨联一级一级传达下来,各地有关部门又花了很多工夫,才终于把郑社义的下落搞清楚了。”刘进说,“这件事看似很小,却反映出新中国对华侨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海外侨胞为中华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党和政府也一直爱侨情深,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党的侨务政策与理论发源于延安时期。由于抗战需要,党提出了建立包括爱国华侨在内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侨’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得以凸显。”刘进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了在新中国,华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保护华侨和侨眷利益的政治基础和法律基础。后来的《土地改革中对华侨土地财产的处理办法》充分考虑到广大爱国华侨的利益保障。为照顾华侨、侨眷、侨属的生活,新中国成立之初,还专门设立了华侨商店。党和政府创办了很多华侨学校、华侨农场等,让华侨感受到党的关心和温暖。

  结语

  侨批(江门地区称为“银信”)是“跨越山海的家书”“穿越时空的记忆”,是海外华侨连接家人、家乡、祖国的纽带。

  今年以来,江门市委宣传部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依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侨批,推出融媒体项目“侨批中的党史”,通过报纸、电视、视频等载体,从民间记忆的视角讲述党的历史,发掘和弘扬华侨的家国情怀,着力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本期,江门日报已推出“侨批中的党史”系列报道16篇,该系列报道也暂告一个段落。

  在一封封家书中,我们感受到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所焕发的磅礴力量,感受到华侨爱国爱家乡的深深家国情,感受到渗入华侨骨髓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侨批中的党史”系列报道暂告一个段落,然而,侨批中的故事仍将继续传扬。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