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杰回国参加新四军前在菲律宾留影
王汉杰(右)和战友们在制定伏击日军计划
王汉杰(1917年—2008年),又名王爱奎、黄杰,福建省石狮市人,菲律宾华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菲律宾仙彬洛市华侨店员救亡会组织部部长、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团员、新四军直属教导队第三队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菲律宾仙彬洛市华侨店员救亡会秘书长、菲律宾华侨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军事教官、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支队长、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总队长。
菲岛店员 创会抗日
1917年,王汉杰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蚶江镇水头村(今属石狮市)一个贫苦农家。1931年因家贫辍学务农,1933年,他只身下南洋,辗转来到菲律宾仙彬洛市当店员。
1937年7月7日,祖国抗战全面爆发,王汉杰投入当地华侨抗日救亡活动。在菲律宾华侨店员救亡协会创立后,他发起创立了仙彬洛市华侨店员救亡会,并出任组织部长。他动员不少华侨青年加入这一抗日团体,还参与领导了当地一系列抵制日货、惩治偷卖日货奸商的斗争。同时,他还积极邀约当地华侨青年一起回国投军杀敌。
入新四军 任指导员
就在王汉杰组织人员回国参战时,曾率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回国参加新四军的沈尔七,肩负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重托,1938年1月返回菲律宾招募华侨青年,组织新四军华侨团。王汉杰在众多报名者中首先被选中,成为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团员。
1939年5月,王汉杰和慰劳团23位团员一起,带着菲律宾侨胞捐赠的大量款项、药品和医疗器材等离菲回国。当时沿海许多港口已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他们排除万难,取道香港、越南、广西、湖南、江西,向皖南进发,历尽艰辛,于当年9月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慰劳团在深入前线劳军后,全体团员加入了新四军。
在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结业时,王汉杰成绩最优,夺得第一名,被直接任命为新四军直属教导队第三队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他的机智、勇敢和军事素养被新四军许多领导看好,认为将成为一代战将。
皖南事变 血战突围
1940年10月,蒋介石强令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撤往黄河以北。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我军奋力拼杀。
王汉杰与队长一起,率新四军直属教导队第三队参加了最惨烈的东流山争斗战。
1月9日的东流山战斗,是保卫新四军军部转移的激战。据当时的幸存者回忆:“教导队的炮兵连在东流山争斗战中几乎全部阵亡,主干部队及第三、第四两个政治队几乎所有指战员,也在东流山之战中献出了生命。”
在激烈的血战中,王汉杰和另两位战友组成一个小队浴血拼杀,突围成功,之后历尽艰辛抵达浙江金华,再由山道进入福建,辗转回到闽南老家。
再下吕宋 组建武装
回乡之后,国民党各级政府四处搜捕突围的新四军官兵,王汉杰很难公开出面组织抗日队伍。不久,他再赴菲律宾,担任仙彬洛市华侨店员救亡会秘书长。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始对菲律宾实施空袭,随后登陆,不到半年,菲律宾全境就沦落在日寇铁蹄之下。
1942年2月,王汉杰参加了菲律宾抗日团体负责人会议,会上决定组织华侨展开抗日游击战争,与菲律宾人民一起打击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5月19日在中吕宋的曼地利村的丛林里,正式成立了一支全部由华侨抗日青年组成的,以祖国的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的武装队伍——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并取新四军的“4”字和八路军的“8”字作为支队番号,正式编为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第48支队。王汉杰出任支队长。
统率“华支” 血战日军
同年7月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总部移师到南吕宋山地。“华支”在王汉杰率领下出生入死,屡击日军,频传胜绩,得到了当地菲律宾百姓和华侨的信任和支持。他们还与菲律宾人民抗日军联手,不断向日军发起进攻。
1942年8月,在配合菲律宾人民抗日军发动的“雨季攻势”中,王汉杰带领部队截击日军运输队,当场击毙日本军区参谋长田中大尉,粉碎了日军的“绥靖计划”,日军震惊,百姓兴奋。
1943年1月22日,日军得知王汉杰率领“华支”在邦邦牙河附近活动时,便派出重兵围剿。在阿拉悦山脚下的干仓巴村,王汉杰带领一个排埋伏在河边,运用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以一排之力击退100多名日军,击伤日军30多人,而王汉杰麾下仅1人受伤,打了一个成功的反突围战。
1943年2月,当地菲律宾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在圣湖连村遇上200多名日军,王汉杰闻讯率部驰援,兵分数路前后夹攻。日军两头挨打,死伤近80人,余敌狼狈逃窜。王汉杰麾下无一伤亡,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
日军重兵围剿“华支”,1943年5月“华支”开始战略转移,在深山密林徒步行军26天,途经3个省份,行程千里,跳出了敌人的封杀圈,保存了力量。之后,“华支”不断出击,勇战日军。
反攻先锋 盟军大赞
1943年底,美军在太平洋上反攻逼近菲岛,“华支”于1944年8月1日发布《告侨胞书》,号召华侨团结一心,投入反攻。华侨青年从四面八方奔赴营地,“华支”队伍迅速壮大到700多人,扩大后的游击支队由王汉杰任总队长。
1945年1月9日,美军在吕宋岛仁牙因海登陆后,王汉杰带来“华支”配合当地抗日武装,在中吕宋、南吕宋日军后方广泛开展军事斗争,消灭日军有生力量,破坏日军交通线。王汉杰率领部分战士在民兵的配合下,于1月中旬在邦邦牙河边全歼了一支增援的日军小队,之后他用缴获的枪支弹药,武装了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第二、第三两队。
在美军到达之前,王汉杰带着“华支”,与当地人民武装携手,攻占许多重要市镇,包括丹辘、邦邦牙和内湖三个省的省会,歼灭了大量敌人。
首攻都城 巷战卓绝
1945年2月3日,王汉杰指挥部队首先攻入马尼拉市区,为盟军打前站,成为当时唯一攻入马尼拉的部队。面对强敌,他沉着指挥战士与日军展开惨烈的巷战;他还分兵维持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设立了临时难民所。此战被称为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城市巷战。
一位美军军官在庆祝马尼拉解放的群众大会上说:“如果没有‘华支’的配合,美军就要多花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占领马尼拉,而且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屡获表扬 长住福州
马尼拉光复后,王汉杰继续指挥部队肃清残敌。之后,他率部奔赴南吕宋,配合美军第十一空运师和第一骑兵师,继续血战日军。
从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战斗岁月中,王汉杰率领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转战中吕宋、南吕宋、马尼拉和米骨4大战场,征战15个省、市,作战260多次,共毙、伤、俘敌军2000多人,缴获各种武器940多支,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菲律宾人民和政府高度评价王汉杰率领的这支华侨部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27日,菲律宾军官诺舍地少校在上呈总司令部为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请奖的函件中写道:“‘华支’的官兵都是外国公民,按义务来说,他们可不必负担直接抗敌的责任,可是他们自始至终同我们并肩作战,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同年,菲军参谋长瓦尔地示少校在给王汉杰的信中称:“总司令部的档案详尽展示了你组织的针对日本压迫者的抵抗运动和在菲律宾解放战役时的辉煌功绩。菲律宾军队衷心感谢你对这个国家的无私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王汉杰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华侨工委主任,福建省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兼福建省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福建省委对台办负责人,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福建省侨务办公室主任,福建省外事办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福建省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等职,1995年2月离职休养。
2008年9月30日,王汉杰在福建省福州市病逝,他在福州度过了60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