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历史长河中,坪山积淀了绚烂多姿的红色文化宝藏,有着不少生动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和启示意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坪山区委组织部经过座谈会、挖掘式采访、查证,编写“坪山红色故事”和“坪山改革发展故事”100稿,将陆续在“坪山先锋”平台刊载,期待您的关注!
从“三兴堂”走出的曾生将军
在坪山东江纵队纪念馆旁,屹立着一座260余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它是曾氏家族的石灰陂祠堂,也称“三兴堂”,即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的祖宅。老屋门庭开阔,门楣镶嵌着半月形的白色大理石,上刻曾生手书的“石灰陂”三字。站在门外,中厅之上刻着“将军宗府”字样的屏板赫然入目,仿佛向人们讲述着曾生从学生到将军的故事。
曾生
曾生,原名曾振声,1910年出生于石灰陂村一个华侨家庭,童年是和母亲在“三兴堂”北侧的两间小屋里度过的。他10岁初小毕业就前往香港求学,不久返回坪山小学继续高小学业。1923年,他告别母亲踏上前往澳大利亚的求学之路,与在澳洲谋生的父亲团聚,直到1928年从澳洲的商业学院中专部毕业后,才与父亲同返坪山。
1929年,曾生到广州入读中山大学附属中学。1933年,曾生附中毕业后直升中山大学教育系,次年冬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进一步向中国共产党靠拢。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曾生被推举为广州市学生抗敌联合会主席,多次组织学生、市民游行,激发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掀起抗日热潮,因此遭到广州国民党当局通缉。
1936年初,曾生前往香港寻找党组织。他先在香港海员社团余闲乐社创办刊物《余闲》,后到“日本皇后”号远洋客轮当海员工人,宣传抗日救亡。随后,曾生以余闲乐社负责人的身份领导了香港海员工人运动。1936年9月,曾生回到中山大学复学,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曾生参与筹建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任组织部长,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初,曾生接任香港海委书记,将党员人数从30余人发展到300余人。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东江地区大片国土沦陷,曾生主动向党组织请缨回乡抗敌。10月24日,曾生从香港带领数十名共产党员、青年工人和学生,回到坪山组建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并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坪山组建游击队,很快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三兴堂”作为曾生部队的常驻地,曾办过《前进报》,设过被服厂,为抗日救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他的努力下,有1000多名华侨子弟和港澳爱国青年回国参加游击队。1940年8月,曾生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大队大队长,率部开进东莞县的大岭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1月,指挥所部取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击毙日军长濑大队长以下50余人。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他任司令员,与政治委员尹林平等率部转战东江两岸,挺进粤北山区,建立东江抗日根据地,坚持艰苦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
百花洞战斗旧址
“三兴堂”历尽岁月沧桑,静静地立于车水马龙的东纵路一隅,曾生从这里出发,成长、求学、入党、从军,受党的派遣又回到了这里,开辟以坪山为重要根据地的东江敌后战区,拉开了轰轰烈烈的东江游击战序幕。作为曾生将军的祖居和承载抗战精神的地方,“三兴堂”和曾生将军一样功昭日月,名垂青史。
石灰陂曾氏围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