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将领名录与英勇事迹 > 湖南抗战将领名录与英勇事迹 > 内容正文

抗日名将宋希濂:从长郡中学到黄埔军校
来源:文史e家   2017-10-19 16:33:01

  1921年秋天,宋希濂来到长沙长郡中学读书,那年他刚14岁。一来到长郡中学就被卷入救国图存的运动之中,成为一名积极分子。宋希濂到长郡中学不久,就结识了来自邵阳的同学曾三,两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当时由于每次作文,宋希濂尽情倾吐自己报效祖国的情怀,因而得到了国文教师熊亨翰的赏识,熊亨翰常给宋希濂的作文打90分或者100分,还把他的作文贴在校园公告栏内,让大家阅读。

  办墙报引起风波

  有一次,曾三对宋希濂说:“希濂同学,上次你在学生联合会举办的座谈会上发言中提出的问题,我至今都在思考,如果我们中国同胞都觉悟起来了,军阀打内战还打得成吗?帝国主义列强还敢这么肆无忌惮欺负我们中国吗?不说别的地方,就说我们长郡中学的师生吧,虽然有不少师生投入了救国图存的运动,但也有不少师生还处于麻木状态。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是要让更多的国人觉悟起来。你的作文写得这么好,我们合伙创办一个墙报好不好?”

  宋希濂听了非常赞成,马上和曾三商定墙报的刊名叫《雷声》,并且和曾三各自分了工,联络进步师生,撰写唤醒民众的文章。当天下午,宋希濂就和曾三找到了老师熊亨翰,把准备创办墙报的事对熊亨翰说了,并提出要请熊亨翰担任策划。熊亨翰听后说:“创办《雷声》墙报是件好事,我一定全力支持,只是现在长郡中学也与其它地方一样,鱼龙混杂。这样吧,你们在前台演戏,我在后台为你们作后盾,有利于互相策应。”宋希濂和曾三听了连连点头,也认为这样确实更好些。经过两人紧锣密鼓的筹备,《雷声》墙报很快就面世了,大家争相阅读,齐声叫好。宋希濂和曾三很快成了长郡中学的风云人物。

  1922年夏天,《雷声》墙报创办的第二年,发生了湖南省政府主席赵恒惕杀害工人运动领袖黄爰、庞人铨事件,消息传到长郡中学,绝大多数师生感到愤慨。宋希濂和曾三决定在《雷声》墙报发表文章抨击赵恒惕的丑恶行径,但也有一些人为宋希濂和曾三等人捏着一把汗,因为赵恒惕是省政府的主席,印把子和枪杆子都抓在手里,如果《雷声》墙报发表这样的文章,赵恒惕一伙人一定会恼羞成怒,大施淫威。但宋希濂和曾三没被吓倒,由宋希濂执笔,一篇篇抨击赵恒惕的文章在《雷声》墙报刊登出来了。

  事情很快传到了赵恒惕的耳朵里。有天傍晚,宋希濂和曾三正在校园的篮球场打球,突然一辆警车驶入长郡中学,十多名全副武装的警察从警车上跳下来,一名警官高高扬起手枪,对打篮球的师生大声吼道:“不准动!”接着便问站在球场外面看打球的国文教师熊亨翰:“喂!这里有没有在墙报上发表文章抨击赵省长的宋希濂和曾三?”熊亨翰听了那个警官的喝问后,马上意识到他们并不认识宋希濂和曾三,心里就有了一个搭救宋希濂和曾三的主意。于是,熊亨翰对那个警官说:“宋希濂和曾三同学刚打完一场篮球回宿舍里去了。”那个警官听了一挥手对警察们喊道:“走,到宿舍里抓那两个小子去。”那伙警察刚刚离开篮球场,熊亨翰便马上把宋希濂和曾三保护起来。

  宋希濂和曾三主办的《雷声》墙报没有因为赵恒惕等人的威胁而停办。相反,投稿的人越来越多,保护的人也越来越广,从而使《雷声》成为了长郡中学号召爱国师生团结起来,积极投身救国图存运动的前沿阵地。

  考场上巧遇陈赓

  1923年冬天,正是宋希濂临近毕业的时候,熊亨翰告诉宋希濂一个好消息,孙中山在广州国民革命成功后,派人来湖南招收一批爱国青年去广州,宋希濂毫不犹豫报了名。

  考试地点设在离长郡中学不远的育才中学。考试的这一天,宋希濂提前来到育才中学。经过打听,宋希濂才知道这次考试的科目有国文、数学、历史、地理,除了笔试之外还有面试。到了上午8点钟,应试的考生一个接一个进入考场,考场秩序相当好。宋希濂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后,发现与他同桌的考生不但与他个头差不多,而且都是穿着青色的土布衣服,虽然考试时宋希濂没有与那个考生搭话,但细心的宋希濂看得出,那个考生是个既聪明又调皮的人。宋希濂还发现,这个同桌考生答卷答得很快,第一个交卷离开了考场。宋希濂交完卷出来后又碰上了这个考生,便忍不住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县的?”宋希濂一听喜出望外,这个考生不是别人,是来自湘乡县柳树镇的陈赓,比宋希濂大4岁。陈赓听说宋希濂的籍贯也是湘乡持世堂的,就拉着宋希濂的手不放。交谈中,宋希濂感觉到陈赓是个非常热情的人,也很健谈。使宋希濂更高兴的是,他与陈赓不但报效祖国的志向相同,而且都是湘军后裔。两人真是相见恨晚。

  两天后,宋希濂接到了被录取的通知。这天下午,陈赓来到长郡中学告诉宋希濂他也被录取了。两人双双被录取,当然使宋希濂感到高兴,但使他发愁的是,从长沙到广州,由于当时粤汉铁路只修到衡阳,必须绕道武汉、上海和香港,去的路费必须去找二哥宋尚鲁和叔叔宋正生解决。陈赓见宋希濂闷闷不乐,便追问宋希濂有什么心事,宋希濂把发愁的原因说了出来。陈赓便问宋希濂有没有亲人在长沙工作。宋希濂告诉陈赓,他的二哥宋尚鲁在省府一个机关担任小职员,还有叔叔宋正生在省财政厅任科员。陈赓听了说:“你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叔叔在省府做事,还愁筹不到去广州的路费。”宋希濂叹了口气告诉陈赓,不是他的哥哥和叔叔出不起这笔钱,而是他们会以他年纪小为理由不同意他去广州。根据宋希濂所说的情况,陈赓帮助宋希濂进行了分析,鼓励宋希濂先去找他的二哥宋尚鲁,如果他的二哥宋尚鲁不同意,就在叔叔宋正生身上多花点功夫。宋正生的年纪比宋尚鲁大,见识也多,或许会赞同宋希濂去广州的。宋希濂觉得陈赓分析的有道理,点了点头。

  但他去找二哥宋尚鲁时碰了一鼻子灰,宋希濂好说歹说,宋尚鲁就是不同意他去广州。宋希濂只得硬着头皮去找叔叔宋正生。宋希濂知道叔叔肯定会不放心的想法,他就以许多人少志高的民族英雄的事迹去打动叔叔。他一边说一边察看叔叔的脸色,让他感到惊喜。叔叔不但没有给他泼冷水,而是露出赞许的微笑说:“荫国啊,既然你的决心这么大,我就不反对了。不过,我得和你二哥通通气。这样吧,过两天你到这里来听消息好吗?”

  过了两天,宋希濂又来到叔叔宋正生家。宋希濂发现二哥宋尚鲁也在这里。不过这次宋尚鲁的脸色比上次好多了。宋希濂料想是叔叔说通了二哥,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果如宋希濂所料,宋正生和宋尚鲁都同意宋希濂去广州。宋正生拿出25块银元给宋希濂说:“荫国,这25块银圆是给你做路费的。虽然我和你二哥都同意你去广州,但还得提醒你,你去广州一定要找几个好伴,一路上要小心谨慎。”临行前,叔叔宋正生慈爱地抚摸着宋希濂的头说:“荫国啊,以后你走的路全靠你睁大眼睛去选择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现在是乱世,是造就英雄的时代,我和你二哥都相信你,你会为我们宋家争光的。”

  宋希濂从宋正生家出来,找到了陈赓,高兴地对陈赓说:“还是你出的主意好,叔叔和二哥都同意我去广州了。”陈赓也为宋希濂高兴。宋希濂离开陈赓后,还去向国文老师熊亨翰告别。熊亨翰对宋希濂说:“你在长郡中学读了两年书,我也观察了两年,最赞赏你的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希望你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做什么事,心里时刻要有祖国和民众啊!”熊亨翰老师简短的几句话,让宋希濂热血沸腾,受益匪浅,并且永远难以忘怀。

  考黄埔柳暗花明

  1923年12月的一天,宋希濂和陈赓等人从长沙小吴门搭火车前往武昌。那次参加育才中学考试被录取的人有一百多人,需分批去广州。陈赓和宋希濂等人是第一批,陈赓又是这一批的组织者,负责沿途的购票、吃饭、住宿等。这次去广州的青年学生家庭经济大多不宽裕,为了节约路费,陈赓费尽了心思,到武昌的火车票买的都是四等车票。宋希濂和许多青年学生是第一次坐火车,对四等车票的乘车待遇并不清楚。他和大家跨进车厢才知道,四等车厢的乘客非常拥挤,卫生条件也很差,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呕吐的人不少。陈赓为了让大家舒适开心一些,打开了封闭的车窗,让凉爽的风吹了进来,还讲起了令人捧腹的笑话。宋希濂见了,暗暗佩服这位性格开朗又会办事的同乡。

  过了武昌就是汉口,陈赓早就打听清楚了江边有一个旅馆住宿比较便宜,于是,陈赓带着宋希濂等人下了火车后,来到这家旅馆住下。紧接着,陈赓买到20多张去上海的轮船票。过了两天,宋希濂和陈赓等人登上了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一艘江轮。宋希濂、陈赓一行到了上海后,又乘外国轮船去香港。到了香港滞留两天又换轮船往广州。宋希濂和陈赓等人来到广州时已临近春节。陈赓虽然也没到过广州,但他是个百事通,很快在越秀公园附近的华宁里找到了住宿收费不高的一家旅店。宋希濂和陈赓,还有一位同乡肖赞育都住在同一间房子里,三个人情同手足,关系非常融洽。他们在这里等待广州国民革命政府的人来接待,等待的这段时间三人不是逛越秀公园,就是呆在屋里谈论国事。

  开始三人还觉得很惬意,但时间一长,就困惑起来。来之前,长沙招考的负责人说他们到了广州后,国民革命政府就会派人来接待他们,但宋希濂和陈赓等人到了广州那么多天了,国民革命政府并没有派人来接待他们。使大家苦闷的是,每个人的路费都不多,这样等下去,很不是滋味。

  宋希濂、陈赓只得在同来的人中询问有没有认识在广州国民革命政府中工作的人。恰巧同乡肖赞育认识一个在广州国民革命政府工作叫李明灏的熟人。他们通过向此人打听才知道,原来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时,孙中山也认识到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性,准备在广州黄埔岛上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由于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一职一时定不下来,所以创办军校的时间就被推迟了。后来,孙中山指定让蒋介石担任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筹备工作才启动,但由于这所军校是从无到有创办的,加上各种阻力不少,所以筹备工作很不顺利,以致使各省赶来的学生到了广州,没有及时派人去接待。

  李明灏还告诉宋希濂、陈赓等人,现在陆军军官学校还在筹备之中,各省来的学生仍需等待。李明灏见从湖南来的学生大部分路费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经请示军政部部长程潜同意,由军政部报销来自湖南学生的食宿费,陈赓和宋希濂等人才吃了一颗定心丸。

  虽然食宿费的问题解决了,但入校问题却是一波三折。通过了解,宋希濂和陈赓等人才得知,上次来到长沙招生的人不是孙中山派去的,而是程潜派去的。十多天后李明灏来到宋希濂和陈赓等人住宿的旅店,告诉他们程潜决定创办一个陆军讲武学校,校址就设在北校场营房,现在正在维修,没有维修好之前,请大家去越秀公园东南角的关帝庙住宿,宋希濂和陈赓等人只得搬进了关帝庙。宋希濂和陈赓的情绪比较低落,大家只得每天沿着珠江北岸的长堤闲逛。这天,两人一边走一边闲谈,不知不觉来到了南堤码头,陈赓突然发现前面一座房子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布告,两个人跑过去一看,竟是孙中山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贴的一张招生布告。两人看了这张布告后,马上决定去报名应考。宋希濂和陈赓回到住处把这事一说,从湖南来的学生都跑去报名应考,结果这些人几乎都考上了。这样一来,程潜决定创办的陆军讲武学校便成了空壳。后来,孙中山和程潜经过协商,干脆把陆军讲武学校的学生全部并入了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5月5日上午9点钟,宋希濂和陈赓等人怎么也忘不了这个不平常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两人都成了黄埔军校的一名学员。两人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从1924年5月5日入学到1924年11月9日毕业,学习时间只有6个多月,其间两人都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的战斗和前往韶关护卫孙中山督师北伐的任务。黄埔军校的学习生涯也成了两人人生的转折点。

 

参考资料:

宋希濂

宋希濂老照片

宋希濂墓

宋希濂被俘记详

刘秉勋:宋希濂将军的抗日壮举

南京守城战:军官宋希濂亲历南京城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