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原本打算以东台三仓地区作为一师的后方基地,但此时南浦在东台县北边的潘家,西边的安丰,海安县的南边角斜、李堡等集镇摆下了重兵,企图消灭新四军驻三仓地区的一师首脑机关和主力部队。三仓地区现在是北、西、南三面受敌,东临黄海的态势。苏中党政军及后勤单位处在极度危险的境地。
根据这个形势,粟裕令陶勇三旅从陆上东进海门、启东地区,随后,粟裕率领师部机关租用18艘渔船,乘船从东台弶港出发东移启东、海门地区,于1942年2月22日抵启东县吕四港镇,在一个叫彭家套的地方上了岸。
据启东地方史志记载,为了保守秘密,一师部对外称新十八团,粟裕称十八团团长。
师部先后在郭家园、北坎、包场、六甲镇、中央镇、沈家仓、龚家镇等地移动。
粟裕来到启东县、海门县一带后,日伪军尾随进犯。日伪军沿通吕运河线和范公堤,分成南北两路向东进攻。其中一路于2月28日占领包场、六甲镇,并向吕四进犯。
在师特务营掩护下,师部机关人员及后勤部从包场经六甲镇坐船向海上转移。
当时吕四镇居民很晚才得到日伪进犯的消息,一时来不及撤退。为了掩护群众转移,在兵力悬殊、形势危急的情况下,粟裕仅率领一个排的兵力西出吕四阻击来犯的日伪军。
粟裕率领这个排隐蔽在念九总通吕运河南线芦苇荡丛中,等航行在通吕运河上的日军汽艇靠近时,先用集束手榴弹一顿狂炸,然后用机枪隔河向陆路的日伪军先头部队扫射,当即杀伤一批敌人。等日伪军开枪还击,粟裕率领部队边打边撤至念一总渡口,在那里又阻击日伪军一个多小时。
战斗进行中,粟裕一直站在念一总彭家屋侧现场指挥作战。直到部队完成阻击任务,他才率领部队撤出战斗。
当北路从范公堤来犯的日伪军进入吕四镇时,在北三官殿又受到粟裕派出的另一部的阻击。在这次战斗中,粟裕只用了很少的兵力就牵制了敌人,为吕四镇群众的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日伪军占领吕四镇后,粟裕派出部队进行骚扰性打击。日伪军不得已退出吕四镇,经六甲镇退回四甲坝。
3月9日,四甲坝、三余镇守敌有所增加。随即一股日伪军占领余东镇,然后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兵分两路,一路经六甲镇、吕四港进犯通兴镇,另一路经聚兴镇、中央镇、海复镇、吕四镇与通兴镇之敌会合。
日伪军来犯时,粟裕将师部分为前后梯队,令后梯队到草棚镇隐蔽,自己率前梯队进到中央镇打击来犯之敌。
3月12日,粟裕率前梯队与三旅八团合击通兴镇之敌,日伪受此打击,不得已退回四甲坝。粉碎此次日伪军“扫荡”后,粟裕率师部移至海复镇,将师部设在海复镇通海垦牧公司。
海复镇原本是块荒地,近代实业家张謇按股集资在这里创建通海垦牧公司。公司在这里兴建市镇,历经五六年建成,取“沧海复桑田”之意,定名海复镇。
粟裕来海复镇后,这个地区也成为一师机关司令部、政治部及后方勤务部、海防团、卫生部及军工部等所有生产单位的集中地。因为这一带尚未为日军重视,而且沿海水浅,日军舰进不来,即使日军来攻,机关及人员也有时间坐船往海上转移。
苏南敌情严重,第六师部和主力十八旅从去年开始就已经陆续由苏南撤到苏中,苏南隶属一师管辖,第三师在盐城地区的部分防务也由第一师接替。到这时中央军委电令新四军第一师与第六师正式合并(对外番号不变),粟裕为合并后的第一师师长,谭震林为政委,但谭震林没有到任,他的担子还得由粟裕挑着。
三旅人事上也有变动。旅长陶勇调华中党校学习,由刘先胜任旅长。陶勇走后,海防团的孙二虎以为陶勇是被削了职,吃不开了。孙二虎加入新四军全是看在陶勇的面子上。他和陶勇结拜为兄弟,尊陶勇为大哥。孙二虎想,陶勇大哥不在,他待在新四军里就没意思。于是就把自己带来的人全拉走了。
这时,启海地区发生了严重饥荒。某天,部队开饭时发现当地群众已经断炊,指战员就把饭分给群众吃。粟裕知道后立即与海启县委联系商议解决办法,又发出号召动员师旅机关部队节约粮食支援驻地人民,组织百姓生产自救,帮助他们度过春荒。
此时的日伪致力于分割和压缩苏中抗日根据地的空间。日伪军加紧修筑如皋到黄桥、启东到海门公路,以割断三分区和四分区之间的联系。他们用烧杀政策胁迫民众修路,拆毁沿途民房填充河沟修路。同时,日伪军每占一地后,立即利用伪军构筑据点,设置障碍,架起铁丝网,抢修工事,然后立即昼夜不停地构筑碉堡。
这一时期,粉碎日伪进攻、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成了苏中抗日军民的紧要任务。
粟裕发现在拔除伪军把守的据点时日军很少支援,如果战斗发生在夜晚,那日军更不可能增援;日军胁迫民众修路时,担任掩护任务的日军也不多。
针对敌伪这种情况,粟裕令各主力团放手打击顽固的伪军,同时不停歇地打击掩护筑路的日军,破坏已修筑的公路,拖延公路修成的时间。受此影响,如黄公路一直无法通车;启海公路仅20公里,比原计划已延期两个月。
4月10日,伪军第三十二师长徐承德率200余人入侵占领海门县悦来镇。粟裕指令第三旅第七团第一、第三营及海启警卫团攻打悦来镇,击毙徐承德,毙、俘伪军180余人。
悦来镇战斗后不久,二分区一仓镇地方绅士得知粟裕在四分区海复镇一带后,王冠生、吴宝松、郑达俊、王亚陆等10多人一行,专门雇了船来苏中军区,代表一仓民众向粟裕请愿,要求拔除伪军设在一仓镇的据点。
先前日伪军“扫荡”三仓地区时,日军300多人和伪军何韵生团一部占据了一仓镇。二分区司令梅嘉生接粟裕命令带二旅五团夜袭一仓,日伪军措手不及逃出一仓。梅嘉生缴获一批物资后于天亮撤出。日伪军得知新四军撤离又重返一仓。但日军害怕新四军再来进攻,指令何韵生营固守。伪军重返一仓镇后,昼夜不停地抢修防御工事。他们先挖战壕,砌圩子,然后在镇东、南、西、北构筑了4座碉堡。为了造工事,伪军强拉民夫、强拆民房,挨门逐户驱赶百姓,叫嚣“留房不留人,违者格杀勿论”,搞得民怨鼎沸、哭声连天。
一仓镇敌伪据点筑起来后,形成了一道南接李堡、北连潘家的南北向约70里的封锁线,牵制了一师在东台沿海一带的活动,给一师在黄海路东西两侧活动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粟裕早已开始酝酿彻底拔除敌人钉在根据地中心区的这个钉子。现在当地乡绅和百姓代表找上门来请愿,粟裕遂即指令三旅长刘先胜和二分区副司令员乔信明联合指挥,由三旅八团两个营和东台独立团及几个区游击连围攻一仓据点。
27日晚,刘先胜和乔信明率领八团两个营分别从东南、东北两个方向对敌人发起猛攻。经过7个小时的战斗,击毙伪营长,歼敌80余人,拿下了东、西、南3处碉堡。北向的碉堡因无重武器而无法拿下。天亮后新四军撤出战斗。残敌借机急忙带着众多伤病员逃往潘家。伪军撤出一仓后,三仓地方政府立即组织群众扑灭大火、平毁工事,安置一仓百姓。
一仓战斗中八团牺牲3人,负伤30多人,但打击了伪军,使日伪军分割三仓地区的阴谋破产,也保护了群众,给老百姓壮了胆、撑了腰。
与此同时,海复镇一带也引起了日军注意。日军派出特工侦察海复一带新四军的兵力部署情况,暗中调兵遣将准备突袭海复镇。其中一个特工因形迹可疑在栟茶镇以南被民兵抓获,并被送到师部侦察科严振衡那里。那人是个哑巴,穿着破棉衣,蓬头垢面,手上裂着口子,赤脚穿着一双草鞋,两脚满是厚厚的老茧,头顶一个破草帽。
严振衡问他话,他装作听不见,只是一个劲地“啊,啊”叫。严振衡仔细打量后觉得这人不像是农民,怀疑是日军的特工,于是请来敌工科的李德武一起审问。
李德武是朝鲜人,精通朝鲜语、日语、汉语。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李德武被日军征召入伍,成为日军侵略中国的帮凶。一次战斗中,李德武被新四军俘虏,经过教育成了反战人士,还担任了师部政治部敌工科的副科长。
严振衡点子多,为了确定此人是不是在装聋作哑,他一面悄悄嘱咐侦察员去买炮仗,一面继续审问。侦察员买来炮仗,趁“哑巴”不注意在他身后点燃了炮仗。“砰”的一声巨响,“哑巴”吓得跳了起来。在场的人一见禁不住大笑。“哑巴”明白过来,也跟着笑起来。
十聋九哑,是哑巴的一般都是聋子。这个人能听到炮仗响还有灵敏的反应,说明他不聋。严振衡心里就有底了:逮到的这个家伙可以肯定是日伪派来的特工。
于是,严振衡就向他说明新四军优待俘虏的政策,问他是哪里人,是谁派他来的,来干什么。
“哑巴”被说服后张开他的嘴巴让别人看,众人这才发现哑巴不能说话是因为舌头被人割掉了,没有说话能力。
严振衡问他会不会写字,他点点头。严振衡当即给他纸笔,他飞快地在纸上写了几句话。旁边的李德武眼睛一亮:这是朝鲜文。
李德武当即翻译给严振衡,大意是:我是朝鲜人,是日军派来的特工人员,日军怕我被新四军抓住后提供口供,就先把我的舌头割掉了。我是绕了很远的路来的。
后来严振衡又问,他又写,李德武又翻译。
原来这个特工是保田大队长派来侦察海复镇新四军部署的,又指着地图比画着,意思是有几个中队的日军要来“扫荡”海复镇。
这时,情报站也送来报告,说日军据点正在增兵。日军为了掩人耳目,卡车开进开出,有时车上装些麻袋,人趴在车底下,让人搞不清拉来多少人。但很多商铺有新四军的线人,他们专门注意日伪炊事员的采购情况,摸清了敌人的真实兵力。
严振衡立即将日军会有大行动的情报上报粟裕。粟裕当即命令机关和老百姓撤出海复镇。
日军以为粟裕还在海复镇,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几路日军包抄了这里。谁料“扫荡”扑了空。日军气急败坏,他们看到镇上哪幢房子好,摆设漂亮,就在哪幢房子涂上糜烂性毒剂。随后撤离海复镇窜回原据点。
日军一走新四军就返回海复镇。有几个士兵摸到了毒剂,立即感到皮肤刺痛,并发现开始腐烂。情况报到师部后,粟裕下令部队不得随便进入房屋,又组织人员挨家挨户消毒,免得老百姓回来后受毒害。同时把情况报到军部和中共中央,并登报揭露鬼子的罪恶。
师部只有粟裕的一匹黑马,所以保田的特工和部队就跟着这匹黑马。结果只要黑马在哪儿,日军就会跟着在哪里出现。粟裕利用日军的这一心理,故意领着日军在海复镇兜圈子,以减轻其他地区的压力。而敌人总是扑空。敌人一走,粟裕又回到海复镇。
这年春天,一师共作战168次,以袭击战和交通战为主。
除巩固已有地区外,粟裕派出部队恢复江南的丹北地区、澄锡虞地区、苏常太地区。
这个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为把中国变为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加紧了对大江南北的控制与掠夺,军事、政治上的进攻变得更凶狠、更残暴、更毒辣。苏中敌后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其中三分区和四分区形势又尤为紧张。在三分区,日伪军修筑如黄公路,增加据点。海安、如皋间,泰州、口岸间碉堡密布,每隔三四里就有一座碉堡。日伪在四分区除修筑公路、增构碉堡外,还调盐东地区的伪杨仲华部南移四分区,以加强对四分区的控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