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将领名录与英勇事迹 > 湖南抗战将领名录与英勇事迹 > 内容正文

粟裕在东台三仓的四年(1941-1944)
来源:360图书馆   2018-01-08 11:48:27

  1941年1月初,国民党反动派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随即新四军宣布在盐城重建军部,组成7个师与1个独立旅。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不久又成立了苏中军区、苏中军政党委员会和苏中行政分署,任命粟裕为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军政党委员会书记,实施军政党一元化领导。军部规定第一师的活动范围和任务为;东濒黄海,西抵运河,南临长江,北至淮安、斗龙港一线,担负苏中抗日游击战争,作为新四军主力部队机动作战任务。

  而此时的一师部队,从建立初期,就身处日、伪、顽夹击的严重困难时期,面临三种政权并存的局面。新四军控制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约占60%,日伪军占领约30%,国民党顽固军队约占10%。三种力量之间,矛盾错综复杂,斗争尖锐激烈。日伪军以其兵力和装备的优势,把苏中作为重点进攻的主要目标。先后占领李堡、栟茶、掘港(如东)、马塘、双甸、石港、大中集(大丰)、潘家丿等集镇,构筑坚固的据点久驻,企图分割我军南北东西的联系。

  在这种形势下,在苏中建立抗日民主根据的基本中心区势在必行。粟裕认为,基本区的争夺和反争夺,“扫荡”、反扫荡,将成为苏中抗日斗争面临的主要形式。苏中抗日斗争,需要保持一定范围的基本稳定,才能使领导机关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地域,保证在任何严重的形势下对全区不间断的指挥;才能有比较巩固的后方,办学校培养干部,办医院收治伤病员,办工厂进行军需生产,为支援长期战争积蓄力量;才能相对地集结和训练主力兵团,形成有力的拳头,以保持主动权,在需要的时刻,在主要方向,实施有力的突击。粟裕特别强调,如果我们苏中党政军有一块回旋余地比较大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区为依托,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粟裕提议以三仓一带作为苏中根据地的中心

  早在组建一师的时候,粟裕就在三仓一带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对苏中各分区作了有纵深有层次的战略布局。他考虑:三、四分区位于物阜民丰的长江以北,是日军重点控制的地区,斗争日趋紧张,我军回旋的余地将会更加缩小;一分区位于京杭运河东侧,国民党顽固势力较强,工作尚待开辟;兴化、东台、泰县三地结合部属特区,是以黄逸峰为司令的“联抗”活动区,是共产党与国民党协商的缓冲区;二分区北靠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地盐阜区,有盐阜区作屏障,东临大海,西接水网地带,境内有以三仓为中心的沿黄海广阔的滩涂地带,这里地广人稀,交通闭塞,不便于敌人行动,有利于我军回旋,还可以作为向海上发展的依托,把陆上的斗争与海上的斗争结合起来,这里具有创建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客观条件。

  粟裕提议,以三仓一带作为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巩固的中心区。这样,我们苏中党政军机关就有了一个相对稳定安身之处的“家”。我们建设好根据地这个“家”,才能经得起敌人的残酷“扫荡”。他强调:我们在这一地区,广泛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地方武装,把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等组织起来,蓄积革命力量,站稳脚跟,可以为长期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那样我们的力量就无敌于天下。苏中区党政军领导一致赞成粟裕同志的意见,将一师所部及其苏中区、二分区(后合并进四分区)、东台县等领导机关从东台城二女桥移驻三仓地区,利用沿海的有利地形,建立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本区,开展敌后抗战。

  在三仓地区,流传着“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民谣,当年老百姓都喜欢用这两句话写成对联张贴。粟裕在三仓的4年期间,先后组织大小若干次与敌伪的战斗,每一次都以我们的胜利而敌人的失败告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