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战乱不休。1913年至1922年,南川先后有国民革命军、川军、汉军、北洋军、黔军、川东边防军等驻县,大肆派款抽捐,南川人民十室九空,啼饥号寒,乞食于道。
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川东边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汤子模从涪陵移防南川,此系汤子模第二次进驻南川,有部队3000多人,司令部设在考棚(今中共南川区委)。考棚原叫县试院,是清代县里岁科考、月考士子之地,占地宽阔,规模宏伟,民国年间驻防军队的头领都选这里作为他们的司令衙门。
汤子模何许人也,他一生为何两次驻防南川?
汤子模1889年出生于湖南省大庸县,1907年到云南当兵,继而到黔军当排长,1910年自己拉起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在川黔交界、南涪交界一带劫富济贫,后来参加了辛亥革命、讨袁护法、北伐等战争,先后担任川东边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建国联军川军第二军军长等,是威震川、湘、鄂的将领。
早在1911年(辛亥),同盟会员熊克武、石青阳入川发动武装起义,汤子模便积极响应,被任命为川东支队司令,武昌起义成功后南方各省举义响应,汤子模遂率领川东支队攻占了南川县城,为辛亥革命立下了汗马之功。
1913年3月,孙中山号召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凯政权。8月川军第5师师长熊克武响应号召,在重庆宣布独立,派亲信营长敖冕臣接管南川县防务。汤子模不肯将胜利果实拱手相让,于是率部抗拒敖冕臣营的进攻,两军先后交战于冷水关和涪陵聚宝场,终因孤立无援被迫退出南川。
汤子模退出南川后,于1915年响应蔡锷号召率部参加反袁护国之战,被任命为川东招讨军第一支队司令,授予陆军上校军衔。1919年被任命为四川陆军第6师第12旅旅长,率部驻守涪陵,管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地区。1922年川东边防军成立,汤子模任川东边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移防南川。
汤子模到南川后,在考棚大门的左边高高挂起丈来长的白布立幅,上书黑、红油漆相间的“川东边防军第一混成旅司令部”扁形古宋字,大门口前面摆起两个木质哨棚,棚外两边插着两面红绸缀青绒字的“汤”字大旗,周围还插有大大小小十几面“除暴安良”、“保境卫民”等各地士民赠送的红缎黑字锦旗。营门外面有站岗的卫兵,门里还配备有加强卫兵班,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枪上插着雪亮的刺刀,把个武官衙门布置得威风凛凛。
汤子模移防南川后,考虑到涪陵、酉阳空虚,建议请援军填防,川东边防军司令石青阳便请湖南陈渠珍派兵协助,陈渠珍则派了贺龙警卫团开往涪陵,自此贺龙团归汤子模管辖。贺龙与汤子模系同乡,二人结为金兰之交。1923年6月贺龙被任命为四川讨贼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曾到南川冷水关招安南涪悍匪赵海洲,也在涪陵留下了威截日轮“宜阳丸”等英雄壮举。
南川县团练局长刘树槐因与汤子模系旧识,又善于逢迎,故特别为汤所器重,情如莫逆。汤到南川不久就向刘树槐提出,要在南川找个旅长夫人(妾),并须亲自选定的才算合格,刘当即献上妙策——陪同汤去参观女子学校。当时南川还没有中学,只有县立女子小学和私立道南小学招有女生,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大,不少与现今大学生年龄一样。汤子模由刘树槐陪着先到女校“参观”,第二天又到道南小学“参观”,回城后将选中人物的座号、排次告诉给刘树槐,原来是周之干的侄女儿周琼林。周家是个大家庭,但怵于权势,不敢说一个“不”字。刘树槐还煞费苦心地为汤子模做迎亲准备,将县商会(今政协)后面倒厅的全部房屋拨给汤做椒房金屋,并大摆宴席,凡地方上的机关、法团首脑和一些知名士绅,都奉送厚礼、躬亲庆贺,热闹非常。
汤子模还在南川大肆派款派捐,不到半年时间就派了6万元的筹垫款,并强令“克日扫解、不得稍延”,派出提款委员到城、镇、乡守提,就这样把人民的钱拿走了。
那时当官的都喜欢沽名钓誉,所经之处总想给自己留下不朽纪念。汤子模授意县里阿谀之士,用“南川合邑士民”之名义,刻了一块“南天一柱”四个大字的德政碑,上款书“川东边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汤公子模德政”,在西支路旁的牌坊林里立起。汤子模走后,有人暗中用与石碑一色的泥巴,将柱字右边“主”字上面的一点填平了,看起来就是个“枉”字,人们就此读成“南天一枉”,并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最合适的。
1924年,汤子模出任建国联军川军第二军军长,奉命待机再次出师北伐,但不幸于1925年11月在贵州被蒋介石派遣的特务暗杀,时年36岁。
汤子模出身草莽,一生南征北战,在讨袁、护法、北伐等战争中逐渐树立起民主革命思想,成为威振川、湘、鄂的革命将领。他在南川的是是非非,也被人们世代相传。
参考资料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