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将领名录与英勇事迹 > 广东抗战将领名录与英勇事迹 > 内容正文

抗战中的广东客家将领(下)
来源:广东省委党校   2017-09-22 15:05:55

  抗战中的广东客家将领钟彬(兴宁客家人)。黄埔军校一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九期。 黄埔军校毕业后历任军校入伍生区队附、排、连长、第二十师营长,后入陆大深造。1931年任第八十七师团长,参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战。1933年任第三十六师参谋长。1934年起任第一○八旅旅长、第三十六师副师长兼安卢师管区司令、中央军校第二总队总队长。1937年五月任陆军少将。抗战全面爆发后任第八十八师师长、中央军校汉中分校主任。1938年9月下旬日军藤江第16师团筱原旅团借拿下商城之勇,向固守沙窝东、西两侧高地的钟彬、钟松两师猛攻。窝金山一战,陈瑞河的36师一战成名,死伤殆尽。但71军钟彬所率88师、钟松所率87师两师却仍具实力。结果筱原旅团激战一周,毫无进展。9月26日,宋希濂军长为增援钟彬、钟松二师,将预备队沈发藻师也投入战场。沈师大胆迂回沙窝侧背,切断了筱原旅团后路。16师团长藤江中将见筱原受围,急率师团主力南下,强攻沈发藻师。随后,于10月6日向87师、88师大举进攻。三天的血战,双方杀得天低云暗,尸横遍野,沙窝成了日军藤江惠辅伤心悲鸣的墓地。钟彬在武汉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1月任第七十一军军长,1944年6月任青年军第二○三师中将师长。参与远征军收复龙陵战役,因“龙陵大捷”获受国民政府最高勋章。1945年任青年军第九军军长。1947年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1948年任国防部第9陆军训练外长兼第一○九军长,授陆军中将。著作有《龙陵会战史》。

  抗战中的广东客家将领张发奎(始兴客家人),是旅居香港的客家总会发起人。广东陆军小学,保定陆军官校毕业。1927年任第十一军军长,为第二方面军上将总指挥。“七.七”事变后,张发奎表示“如果这次再不能对日作战,我决定入山为僧,今后永不问世事”。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张任第八集团军兼右翼军总司令,指挥所部在浦东击败日军数十次进攻并亲自指挥炮兵轰击日军司令部。撤出上海后,张发奎向部属宣誓:“尽最后一份力,流最后一滴血!”。后任第九战区第二兵团总司令,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华南战区受降主官。1945年10月授二级陆军上将。由他所指挥的“保卫武汉战役”、“粤北战役”、“桂柳会战”,大败日军,有中国铁将军的盛誉。据张发奎自己忆述“武汉战役”:“ 1938年9月1日,当我的指挥部在湖北阳新重新设立时,长江边上的江西瑞昌城已早在8月24日失陷了。我们对日军进攻武汉的部署已判断明确:日军以约6个师团的兵力沿长江南北两岸西进,配合其舰队溯江而上,作直取武汉的企图;另以一部沿南浔线南进,掩护其主力之左侧背;一部进出大别山北麓攻占信阳以迂回汉口。因为我军在沿江要塞的设备薄弱,再加上空军处于劣势,日军利用长江水道作联络输送南北两岸部队的要道,指挥中枢随舰队前进,指挥起来十分方便。此时第2兵团作战指导是,如何阻止沿江西瑞昌至湖北阳新的瑞阳公路西进与溯江直上的日军,并如何设法隔离日军之水陆两面行动,使其失去互相呼应的效用。如果我们能把握任何一方面的战斗成功,均可挫折日军的攻势。因此瑞昌以西山地及马头镇、田家镇两地要塞的确保,是这次战斗胜败最大的关键。江西瑞昌以西,是连绵的山地,各山的标高均在500米以上。瑞阳公路,蜿蜒于山坡之间,利于防守,沿线公路两侧之高地如能扼要据守,即可予以封锁。我将该方面的责任交由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负责,配属约10个师的兵力担任瑞昌以西一带之守备,以霍揆彰担任马头镇之守备。这一方的战斗继瑞昌失陷后一直没有停止,日军对于山地作战部队均预先特别选定,其装备都适合山地战之要求,山炮大量使用,步兵穿着便于爬山之装备,并携带有披荆斩棘的工具,我们认为难于攀登的峭壁或羊肠小道,日军常利用夜袭轻装突击,可见日军谋国之深。我军大部高地,多被日军夜间袭击夺取。经过3周时间,日军每一个山头逐次攻击,伤亡不少,尤以在纱帽岭、大脑山附近一带,被我第13军和第4军打击,伤亡更重。不过在日军的水陆两路夹击之下,马头镇和富池口终于9月14日、23日先后失陷,我右翼的汤集团不得不向阳新附近地区转移阵地。阳新湖以西地区的战斗于9月下旬陆续进行,这是我在月初到达阳新后所准备的战场。我选定从右翼排市起沿富河、阳新城及网湖的北岸地区为阵地带,地形的条件和瑞昌以西地区概略相同。9月25日,日军开始进攻阳新阵地。田家镇亦同时遭受东北两面敌人的夹击,于29日失陷。10月4日,半壁山两营守兵与阵地共存亡,写下了武汉会战中壮烈的一页。从10月13日湖北沛源口失陷后,我军节节抵抗,并渐次向湖北向大冶附近转进。10月21日,我军正面和大冶附近的情况极度恶化,必须适时转移阵地。如该地区放弃,武汉近郊无险可守,无异宣告失败。但我保证支持的时间完成后,当即报告最高统帅部于10月22日全线向金牛以东之太平塘亘梁子湖一线转进。这一次战役经过50余天,始终在极度紧张和惨烈情况下进行。日军攻略之目的虽已达成,但损失相当重大,且已超出其预期作战时间及效果。我方除丧失约100平方公里土地外,约消耗17个师之战力。平汉路方面战况更为严重。10月12日信阳失陷,该方野战部队撤至桐柏山区,汉口北部无险可守,政府自动放弃武汉,由信阳南下之敌于10月25日不待长江西犯之敌会合,先期占领空城武汉。武汉沦陷后,我乃在湖北通山、崇阳、蒲圻间重新调整了一个阵线。11月1日,以周碞、卢汉、李延年分任右、中、左各地区队,这一带阵地乃扼守粤汉铁路、湘鄂公路和通山至崇阳之公路几条日军南下的要道。日军以战胜之余威,马不停蹄地沿着公路铁路同时南进,飞机和战舰亦同时活跃于我们阵地上空及湖北嘉鱼之江面。我们且战且退,调动频繁。部队经过了数月的战斗,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落。11月4日,湖北通山和蒲圻失守。5日,我们又放弃楠林桥和赵李桥。7日,崇阳和羊楼司沦陷,9日通城、临湘、岳阳等县相继失守,至11月11日,日军进占九岭后即停止攻击。11天短暂的战斗,我方又失去了100余平方公里土地。”(摘自北京《文史资料选辑》 张发奎/文)

  而“粤北战役”、“桂柳会战”,也即是张发奎指挥的“两广抗战”应在广东抗战史上大书一笔的。1938年11月,蒋介石任命张发奎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两广地区作战。1939年张发奎在当时华南的抗日中心曲江宣誓就职。他说:“我张发奎是由粤军第1师出身的军官,你们12集团军的部队也是由粤军第1师发展起来的。我们粤军第1师从邓仲元(梅县客家人,孙中山明令追赠陆军上将)师长建立以来日益发展,经过无数次的战役,从没有打过败仗,是国民革命最坚强的部队,不意这次你们12集团军在惠广战役中,只和敌人作过几次小小的接触,就溃败下来,这不仅是粤军第1师同人的奇耻大辱,也是广东人民的奇耻大辱。我这次来当四战区司令官,先要整顿部队恢复作战能力,整理政治,增加行政效率,支持军事,消灭敌人,我回广东工作并不是来争官做、争地盘,而来协助余总司令振军经武,恢复名誉。待广州收复后,决将广州军政大权交还余总司令负责。”1939年12月17日起,又兵分三路向粤北中国守军发动进攻,第一次粤北会战开始,余汉谋第12集团军进行了较为顽强的抵抗。日军进攻粤北次日桂南方面中国军队开始猛烈反攻,粤北日军遂不敢恋战,在29、30日占领翁源、英德后奉命后撤,调主力增援桂南,第12集团军乘机从26日起全线反攻,经5日鏖战,相继克复原阵地各要点。桂南会战和粤北会战作战区域都在两广,正属张发奎第四战区负责的区域,张发奎参与了这两次会战的指挥,为粤北会战的胜利和桂南会战前期的胜利做出了贡献。粤北会战,战后张发奎本人对这次会战结果的描述是:“1000余敌人之骸骨埋葬在北江的草莽中,数十辆汽车之战利品,进入我们的仓库,以及敌之倭奴军官数人和士兵58人,以颓丧之面色,屈膝在我们的前面……粤北的形势亦趋于安定了。”桂柳会战自1944年9月至11月,历时3个月。日军为了对中国抗战力量给以致命打击,扭转在整个亚洲战场的不利局面,于1944年4—12月,对中国平汉、粤汉、湘桂铁路沿线发动了自侵华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攻势,即所谓“打通大陆交通”的“一号作战”,桂柳会战为“一号作线之三”。日军纠集约10万人马,由冈村宁茨指挥,从湖南、广东、越南三个方向广西进攻,来势凶猛。在张发奎的一再请求下,中国方面投入桂柳会战的先后有9个军,但其中半数是湘粤赣败退下来的部队,战斗力很差。张发奎令原广西驻军第93军守卫黄沙河、全县,第31军守桂林,第46军175师守柳州,第35军135师守南宁。9月8日,日军沿湘桂路两侧向广西急进。一路上未遇大的抵抗即陷黄沙河,14日占领全县。这样,广西东北门户洞开,沿途已无险可守,日军可直捣桂林。22日,由广东西进的日军陷梧州。28日,由雷州半岛北进之日军占领丹竹空军基地,对桂林、柳州形成夹击之势,广西全境处于危急状态。从10月21日开始反击,战斗9天,但因连日阴雨,攻势受挫,桂林方面战况又恶化,反击未能奏效。11月4日,日军对桂林发起全线攻击,守军第31、46、79军依托防御工事和石山岩洞节节抵抗。日军对漓江东岸七星岩守军据点施放毒气,守军300余人惨死岩洞。日军占七星岩后,迅速渡江向城内扩大战果,11日桂林失陷,柳州也于同日失守,桂柳会战终告失败。桂柳会战失败,当然主要不是因为张发奎个人指挥上的问题,也不单纯是军事上的问题。1945年3月,所部改为第二方面军,张出任司令长官。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溃败,华南战场局势日趋好转,张发奎所部也抓住这一有利间隙加紧整顿,并积极捕捉机会,以期收复失地,一雪败退之耻。5月26日,张部主力收复南宁,6月下旬,克复柳州,7月3日又分兵攻克龙州、凭祥,随拟进兵雷州半岛,大举反攻广州。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张发奎被指定为广州地区受降主官。9月15日,他由南宁飞往广州主持接收,次日在中山纪念堂举行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日军投降主官驻华南第23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等“首先步入礼堂向我鞠躬致敬,挺直的立在我的面前,很沮丧阴沉的聆听我下达命令,继而战栗的签署了降书。”张发奎终于以胜利者的身份结束了广东、广西的抗战经历。

  抗日战争时期,客家健儿不仅远赴上海等抗日前线作战,而且还在日军扩大对中国侵略时在居住地一带抗击日寇。1937年8月至1939年6月间,日军飞机多次飞抵客家居住地广东梅县上空,进行军事侦察和野蛮轰炸。驻军和民团奋起抵抗,先后有3架敌机被击落,飞行员6人被击毙,人称在“我全不设防的山城,……竟有如此惊人的成绩”。1938年10月,日军发动广州战役,入侵华南地区。日军从沿海登陆,首先进入大亚湾,连陷淡水、惠州、惠阳、博罗、增城等客家人居住地区,都遇到不同程度的抵抗,在增城还被消灭400余人,被认为是其侵略华南时的首次重大损失。其后,至1939年11月,日军大举进攻广西,受到广西客家人的抗击。又如在1939年7月至1940年12月间,日本侵略者多次派飞机轰炸蕉岭、兴宁、五华等客家居住区,炸死炸伤多人,造成客家居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同时也激起更多的反抗,抗日义军也随之建立起来,其中如转战于广东和港澳一带的东江纵队,便是主要由客家人组成和领导的。这支义军在组建之初称为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后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大队。1943年1月,按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成立,书记尹林平。省临委领导人民大力开展抗日斗争。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司令员曾生(宝安客家人),政委尹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部队后发展到1万多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在其成立之初至日本投降以前,这支义军在广东和港澳沦陷区积极抗击日伪军,大小战斗2000余次,歼敌近万人,是华南抗日斗争中一支重要队伍。除此之外,如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第4战区游击纵队直辖第2大队等华南抗日武装,以及由闽粤赣等省抗日武装合并改编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4军等,也都有较多的客家人参与其中。

  抗战中的广东客家将领曾生(宝安客家人),还在中山大学读经济系时,就任中山大学抗日救国会主席,广州抗日联合会主席。历任第四战区珠江三角洲游击区惠宝抗日游击总队长,第七战区东江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1943年任东江纵队司令员。1945年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195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少将军衔,他是唯一的被两朝授予少将军衔的广东客家将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由香港回到惠阳,任中共惠(阳)宝(安)工委书记,领导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敌强我弱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他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指示,放手发动人民群众,组织抗日自卫队,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根据地,实行人民战争。与此同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争取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各阶层爱国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有1000多名华侨子弟和港澳爱国青年回国参加游击队,这对部队的建立和早期部队的巩固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940年8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大队大队长,率部开进东莞县的大岭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1月,指挥所部取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击毙日军长濑大队长以下50余人。广州日军首脑哀叹:“这是进攻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他任司令员。与政治委员林平等率部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夹击下,转战东江两岸,后挺进粤北山区,建立东江抗日根据地,坚持艰苦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参加组织护送撤离香港的著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至后方安全地区。抗日战争中,他为创建华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华南抗日武装做出了卓著贡献。

  抗战中的广东客家将领丘念台(蕉岭客家人,丘逢甲之子) 初名伯琮、国琮,丘逢甲在倡导组建民主国抗争失败后,回到广东,将光复台湾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改其名为“念台”,以示不忘台湾之意。丘念台1913年赴日留学,在日本随父加入同盟会。192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部。回国后历任沈阳兵工厂技师、辽宁西安煤矿公司采矿主任。“九·一八事变”后,随马占山部抗日,后自组义勇军,参加长城抗战。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后,回广州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政府顾问兼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校长。抗战期间,任第四战区及第七战区少将参议。1938年冬组织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东区服务队,在惠州、潮州、梅州等25县组织民众自己保卫家园。先在蕉岭,继在潮安,最后在博罗罗浮山一带开展活动。1943年,任国民党台湾直属党部执行委员兼粤东工作团团长,进行驱寇复台工作。1945年任监察委员兼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委员。1945年10月国民党开始全面收复台湾,丘念台直接参与筹备工作。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正式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新任命的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受降。丘念台也参加受降仪式。当受降完成,陈仪向台湾和全世界广播:“从今天起,台湾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此一极有意义之事实,人人奔走相告,欢欣鼓舞,互相庆祝,村村户户张灯结彩,通宵欢庆。家家点香燃烛,祭祀祖宗,将台湾回归祖国的喜讯告慰先人。”这一切,身在现场的丘念台也在默默地念诵,堪告祭父亲在天之灵,一洗甲午战争以来的国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