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8日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显示出中国人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气势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委任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桂林李宗仁文物陈列馆)
李宗仁、白崇禧将军联袂指挥台儿庄大战
李宗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青春戎马,晚节黄花”。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广西响应,部队编为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率部挺进湘、鄂、赣、皖、苏、豫,直至山海关。在著名的贺胜桥、汀泗桥和龙潭大战中屡克顽敌,被誉为“钢军”,李宗仁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李宗仁主张抗战,呼吁:“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他写下了“焦土抗战”的题词。1937年9月,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1938年3月率领10万中国士兵保卫津浦线,与日寇最精锐的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血战台儿庄,歼敌11984人,中国将士3万多人为国捐躯,用鲜血和生命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日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1994年,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来到桂林李宗仁文物陈列馆,从众多的李宗仁文物中,将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委任状定为一级文物,这是一件见证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首捷的文物,也见证抗日名将李宗仁将军的抗战生涯。
一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任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第五战区是以徐州为中心,北至济南黄河沿岸,南至浦口长江北岸,地跨山东和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以及商丘以东的河南地区,南北长600公里、东西宽250公里的广大地区。第五战区的部队有13个军29个师又1个旅,共28万余人。第五战区负责的任务是阻止日军打通津浦路,贯通南北战场,进占武汉的计划。日军参战的是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师团长分别为板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共五六万人,均是日本最精锐的天皇陆军。
第五战区是中国最大的战区,早在1937年8月20日就成立了,第一任司令长官是由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兼任,这足以说明这个战区的重要性。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为副司令长官。由于淞沪战事严峻的失利形势,而徐州安危关系到抗日全局,决定全力防守。蒋介石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仍然是副司令长官。
对于这个人事安排,蒋介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非常高明,他在关键时候用关键之人,说明蒋介石对李宗仁的军事能力,相当的了解和信任。首先,李宗仁是坚决的主战派,1936年4月17日,李宗仁在广州《珠江日报》发表文章《我对中日问题的观察和主张》:“目前中国做最迫切需要者,为整个民族救亡之问题……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答复侵略者!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存自立之伟大能力。……须知一个国家横遭侵略,即应坚决抗战!”第二,李宗仁作为在战火中摸爬滚打成长的将军,有指挥大兵团大区域作战的能力。在当时的情况下,淞沪会战刚刚结束,中国军队牺牲33万人,意味着参加台儿庄大战的中国军队只有杂牌军。李宗仁是最大的杂牌军军头,其北伐军第七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的资历,无人能与之比肩,指挥起来部队能听命,这才是最根本。
“特任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委任状,寥寥数字,李宗仁临危受命,赋予他职务和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他要率领中国军队与倭寇血战的重大使命!必须一战到底,没有退路。
1937年11月12日,李宗仁踏上徐州,正式担负起第五战区的作战指挥任务。时局、战局虽然严峻,李宗仁认为还在可掌控之中。因为南京有唐生智率重兵把守,应该能抵挡一阵子,北边韩复榘有十万兵力驻守济南,还有时间调兵遣将。但李宗仁万万没有想到局势会迅速发展到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12月13日首都南京惨遭日军屠城,南京沦陷。日军攻占南京后,就调整了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企图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一举打通津浦线,南边的日军往北推进。屋漏偏逢连夜雨,12月22日,韩复榘不战而退的传言竟然变成了现实。当初为了坚定韩复榘的抗战信心,李宗仁特地到济南对韩复榘作苦口婆心劝导,当时韩复榘作了保证,坚守山东北大门。结果当日军打过来,他不战而退,退到河南,离开第五战区的区域。津浦路北段的山东济南、泰安落入敌手,徐州以北门户洞开。这样一来,日军形成南北夹击徐州的阵势,贯通南北战场的战果,似乎唾手可得。日军如此神速下南京、天津、济南,非常狂妄,认为占领徐州的过程就是一次美妙的师团旅行,把枪扛在肩上,欣赏异国山河就可以攻城略地,拿下徐州,紧接着就是武汉,逼迫中国政府就范,实现“速战速决”的侵略美梦。
李宗仁深知津浦线重要的战略地位,他认为:“如我军在津浦线上的抵抗迅速瓦解,则敌人一举可攻下武汉,囊括中原,使我方无喘息机会,则抗战前途便不堪设想。”如果徐州这个交通枢纽被日军迅速占领,武汉几乎立刻不保,长江流域正在大规模撤退工厂、学校、重要单位部门,搬迁首都,这些涉及国家命脉,政府就没有一点回旋余地,退守大西南坚持抗战就将成泡影。一时间,中华大地被“失败论”、“亡国论”的阴霾笼罩着,全国人民急切地呼唤正面战场上的首捷。1938年初春,我们的中国就处在这万般危急的境地。
二
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徐州之门户,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台儿庄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根本没有遮拦,有利于机械化的日军开展飞机、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装备的大规模联合攻势,而中国军队重型武器等于零,战争态势一开始就显现出中国的劣势,装备窳劣,桂军、西北军、滇军和东北军残部,还有扛清末“汉阳造”、脚穿草鞋、一路饥寒交迫的川军。这些来源复杂的部队之前都在内战中混战,互相残杀,我杀过你的弟兄,你身上留着我的弹片。要靠这些军队扛住徐州危急的局势,实在有点玄。
战役未打响,中国抗战统帅蒋介石就显得信心不足。南京保卫战失败,日军残暴屠城,让蒋介石非常担心,仗还未打,就考虑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搬迁,生怕长官部后撤不及,给日军一锅端了,中国的国格、他的颜面何在?!所以他每天都会在战报会上提到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搬迁的事情,发电报催促李宗仁赶紧把驻扎徐州的长官部搬走,搬到河南归德(现商丘)或者安徽的毫县(现蒙城),远离台儿庄,以确保长官部的安全。
大战在即,司令部动迁,是大忌,李宗仁很清楚,他不可能做一个远离战场和士兵的指挥官,为应付蒋介石,他派人前往归德、毫县查看地点,却拖延不搬,坚持在徐州前线指挥。李宗仁安慰蒋介石说我要在津浦路打个不大不小的胜仗,换换空气。他知道津浦线这一场血战,直接影响到全国抗战的前途,决心在津浦线上拖住敌人,争取到宝贵的国家抗战时间。
李宗仁毕竟是久经沙场的百战将军,从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中,吸取以往与日军作战那种“单纯防敌、被动待敌”的阵地消耗战教训,实行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相结合,迅速做出军事部署:南阻北截,正面诱敌深入,外围迂回,形成包围,以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等灵活战术,达到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日寇的目的。这战略战术与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战术看法不谋而合,显示出李宗仁的非凡胆识和智慧。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将军也到前线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大战主要是淮河阻击战、临沂阻击战、滕县保卫战、台儿庄保卫战四大战斗任务。李宗仁根据各部队的攻守特点量器使才,承担不同的战斗任务。
淮河阻击战主要由桂军和东北军负责。桂军第31军在津浦路南段,面对着日本精锐的常备军:近卫师团、第十三师团及一○六师团,他们在畑俊六率领下,从镇江、南京、芜湖等地渡江北上,直插蚌埠到徐州会合南下日军,如果不阻止,后果不堪设想。各路兵马还在途中,正好桂军从淞沪战线退防到这个区域,李宗仁派上自己的嫡系来打。1938年元月中旬,日军长驱到明光、滁州一带,遭遇到第31军的堵截,血战数月,被阻在淮河南岸,两军在淮河两岸展开拉锯战,敌人始终无法突破31军的防线,退回淮河南岸,不敢贸然北进,使中国军队能在鲁南战场从容部署形成内线包围日军的战局。李宗仁说:“如果不是我桂系31集团军敢于牵制、阻击日军,台儿庄会战的我军即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因为日军一旦渡过淮河,不到2天就可以到达台儿庄,与南下的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会合,围歼我军。
临沂阻击战中,庞炳勋第3军团和张自忠第59军协同作战,英勇杀敌,在临沂截断日军板垣第五师团进军台儿庄,击破了日军第五、第十师团对台儿庄的钳形攻势,形成了矶谷师团孤军深入台儿庄被围歼的契机。
滕县保卫战打得非常惨烈,李宗仁用的是川军,川军王铭章部以四千人之力坚守孤城四昼夜,改写“川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历史,自师长王铭章以下全师牺牲,延缓了日军矶谷第十师团南侵的步伐,赢得时间,使李宗仁从容地调集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在台儿庄布防,迎击日军。
淮河阻击战、临沂阻击战、滕县保卫战都只是台儿庄大战的序幕战。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孤军进攻台儿庄。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大战打响,善于防守的孙连仲第二集团军31师负责守庄,师长池峰城。战斗持续近半个月,由守城战发展为巷战,日军一度占领台儿庄三分之二的面积,我军将士伤亡比例是十分之七。据4月2日日本步兵战报:“检讨从昨日以来之战斗,不愧为蒋委员长所信任之部队,决死奋战,据壕死守,士兵全部均抵抗至最后。视其七十九个战壕,尸体垒垒,令人感叹。此日,日军伤亡军官达六十六名之多,而中国军留下尸体亦不下于二百五十具。”孙连仲哀求李宗仁为第二集团军留几颗种子,请准暂时撤出台儿庄。当时李宗仁在台儿庄附近车福山督战,他清楚战局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一面严厉拒绝孙连仲的请求,令他死守待援,如有违令,当军法从事;一面当机立断,改变部署,命令汤恩伯第20军团“放弃峄县、枣庄之攻击计划,以一部监视当面之敌,主力向南转进先歼灭台儿庄之敌。”4月4日,在战况最为危急的时刻,李宗仁仍然坚持死守命令,孙连仲知道军人的天职,他对池峰城说:“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池峰城组织敢死队连夜突入敌阵反击,日军死伤累累。4月5日,汤恩伯率部南下,与第二集团军形成夹击之势。6日,李宗仁发出总攻的命令,中国军队全线出击,杀声震天,日军突围逃窜,溃不成军,激战至4月7日取得彻底胜利。
1938年4月8日,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胜利的英姿,顿时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重振抗战信心的象征,代表中国人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精神面貌。台儿庄大捷传出,举国若狂,民众士气大振,抗战前途露出了一线新曙光。李宗仁一战成名,成为举世闻名的抗战名将。
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达六年之久,后任汉中行营主任,共计八年,是坚守抗日前线时间最长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辗转无数战场,屡建抗战功绩,但只有台儿庄让他永生难忘,他曾说过:他死后就埋在台儿庄。台儿庄大捷是李宗仁个人历史为人们所追忆的最为光辉的一页。
(本版图片由桂林李宗仁文物陈列馆提供)
参考资料: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