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将领名录与英勇事迹 > 四川抗战将领名录与英勇事迹 > 内容正文

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开创者——杨纯
来源:三江都市报    2018-01-26 15:52:12

  杨纯原名万国瑞,1917年3月19日出生于四川省峨眉县(今峨眉山市)峨山乡万坝村,爷爷万义泰和叔爷万义先兄弟俩在清咸丰年间同中“文生”和“武生”,得奇才之称,声闻朝廷,咸丰皇帝特颁赐御题“芹挂联芳”的匾额,并赏赐半幅“銮驾”和晋见皇帝时穿的“黄缎绣蟒”。其父万希成1900年考入北京铁道学堂,1901年被朝廷选派留学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其间经吴玉章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受满清政府铁路局聘任,万希成和詹天佑一起参加了京张铁路、杭江铁路的设计施工,成为新中国铁路和道桥建设的先驱者。

  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的杨纯,从小就受其父亲维新思想影响,胸怀大志、性格刚强、敢作敢为。在读小学时,她坚持将自己的名字按万家排行字辈改为“国瑞”(当时女孩不能依家族排行起名),所以被同学们视为“假小子”。跟随父母,杨纯先后辗转于南京、武汉等地求学,“一二·九”运动中,还是汉口女一中学生的她参加革命,成为武汉秘密学联领导成员之一,担任了汉口学生大游行的总指挥,其英武与飒爽令人侧目。

  1936年,杨纯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结识了高两届的秘密学联负责人、机械系的李锐(中共元老,曾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两人志同道合、并肩战斗。以李锐为首的学联积极分子于1937年2月自发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武汉临时支部”,杨纯便是支部的9名成员之一。

  1937年5月,杨纯离开武汉大学秘密到北京找到党组织,经组织审查,党籍得到认可。在京期间为地下工作方便,万国瑞改名为“杨纯”,从此延用终生。不久卢沟桥事变发生,杨纯和一批流亡学生撤往济南,参加了省府组织的培养抗战人才的青年训练班,结束后被派住济宁从事抗日活动。

  1938年1月,杨纯参加了中共山东省委在泰安徂徕山举行的抗日武装起义,她在起义中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受到党组织的重视。抗日战争中,像杨纯这样真正带兵打仗的巾帼英雄屈指可数,而历经过无数次浴血战斗后,杨纯也逐步成长为八路军山东抗日第四游击支队队长。当时部队驻扎在东海县,杨纯喜欢女扮男装,穿着男式旗袍骑马横枪,带领部队冲锋陷阵。在杨纯常活动的沐阳、潼阳一带,至今还流传着她许多传奇故事,如巧扮“万公子”智斗汉奸钟碧倩等故事。

  不久,杨纯调任山东淄博特委组织部长。1939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为了开辟苏皖地区抗日工作,派遣化名为陈光薇的杨纯到皖东北。女扮男装的杨纯在皖东地下党员朱伯庸的护送下到达皖东北管镇,与江上青接上关系,建立了中共皖东北特别委员会,杨纯任特别委员会书记。特别委员会成立后,杨纯和江上青等同志一道从逐步加强党、政、军和群众团体的建设着手,围绕抗日宣传发动群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三大任务开展活动,创立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6月,党中央决定开辟苏中、苏北抗日局面,创建苏中、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了集中力量、统一领导、迎接八路军主力,皖东北区党委又决定将海属地委与淮属地委合并,成立淮海工委,工委成员由两个地委成员组成,杨纯担任书记。工委成立后,为配合黄克诚同志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东进,开辟淮海区抗日根据地,杨纯带领工委随军南下盐阜,以新四军八路军驻皖东北办事处的名义开展抗日宣传,组织支前,建立和巩固了皖东北抗日民主政权。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党中央在盐城重新组建新四军军部,在以刘少奇为首的华中局统一领导下,地方党组织也同时改组,杨纯先后担任新组建成立的盐阜区党委组织部长、苏北盐阜地委书记。她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和军政干部生死与共,为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少奇同志1943年从新四军回到延安后,在谈到杨纯时曾评价说到:“整个新四军中,杨纯是第一个最好的女干部”(评价出自《炎黄春秋》杂志奚青文章《伤心桥下春波绿—读李锐流放日记》)。

  在领导皖东北抗日工作期间,杨纯和中共苏皖区党委宣传部长,后任皖东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的张彦相识相爱,最终这对志同道合的情侣牵手组建了革命家庭。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们相儒以沫、相敬如宾,共同在苏区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