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作民故居。
生为抗日,死为民族。这是郑作民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一生疾恶如仇、忧国忧民,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奋起抗日痛击日寇,勇赴国难。郑作民牺牲后,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题写挽词:“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国民党中央为其题词:“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遗烈壮千秋。”
大战前写下遗书 矢志献身革命振兴中华
郑作民是抗日名将,革命烈士,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湘籍最高将领,是当年革命战争年代湖南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更是永州市新田县近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军事将才之一。
郑作民,别名郑文贝,1902年9月出生于新田县高山乡一个农民家庭,家境的贫寒没有消磨他坚忍不拔的斗志,却成就了他远大的抱负。小学时,他给自己改名“治新”,意在“治理新田”,后又更名为“振华”以明其鸿鹄之志。
1924年5月,郑作民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编入学生军,参加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1926年7月,郑作民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连长、营长。11月,在攻克南昌讨伐五省联军孙传芳部的战斗中,郑作民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立下战功,晋升为补充团团长,旋任第二军九师二十五团团长。1930年,郑作民参加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军阀的“中原大战”。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郑作民任第二军九师师长,在奔赴战场前,郑作民宣读了写给母亲的遗书:“男现率师重上战场,抱定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誓与敌寇战斗到底,把敌人赶出去。”之后,他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等。1939年11月,侵华日军攻占南宁、昆仑关,近逼西南抗战大后方。国民党当局决定发动反攻,时任第九师师长的郑作民奉命率部自贵州都匀出发,开赴昆仑关前线,参加昆仑关战役。
“他把我们送回湖南老家,还让母亲改嫁。他写了一封遗书,立下了‘好男儿不惜战死沙场’的宏愿。”郑作民的大儿子郑师玄谈起70多年前的场景,仍然印象深刻,而没有想到的是,父亲真的没再回来。
1940年3月3日黄昏,郑作民不幸中弹为国捐躯,年仅38岁。
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郑作民名列其中。
其子踏上从军之路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父亲牺牲后,祖母不愿郑师玄再当兵,然而作为军人的后代,郑师玄依旧选择了从军之路,1949年9月5日,郑师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青岛、北京、烟台等地海军服役,从军6年后光荣退伍。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 85岁的郑师玄在抗日英烈子女代表队中接受了检阅。“这份荣耀来自父亲,带着父亲的荣耀参加阅兵式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责任。”事后谈起,郑师玄仍旧激动自豪,革命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被全中国人民所铭记和发扬。
“现在每年都有从省内外而来的几万人缅怀郑作民将军,学习和传承革命精神。”今年74岁的郑竹生,是郑作民的侄子,2012年以来,他一直义务管理着郑作民故居的日常。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政府越来越重视故居的管理和维护,革命传统教育也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后人。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中华大地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像满天星斗,闪耀在中国革命史的熣灿夜空里。抗日英烈郑作民就是这熣灿夜空里一颗耀眼的星星,他的光芒必将继续照耀后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