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无数仁人志士、爱国青年不甘心做亡国奴,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在五常的东南山区,年仅20岁的汪雅臣举旗抗日,他联合一些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山林队,组成“反满抗日义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这支队伍逐步成长为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他率队同日伪军进行了上百次战斗,开辟了五常、舒兰东南部山区的抗日游击区。在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和“讨伐”中,他们紧紧依靠抗日民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转战在东起宁安,西至第二松花江,南至吉林省蛟河,北至绥滨铁路的广大区域。抗联十军在汪雅臣率领下,不断地袭击敌伪据点,牵制和打击敌军,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斗志,破坏和动摇了敌伪统治。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处于低潮时期,抗联部队实行战略转移,过境到苏联进行休整。汪雅臣将军仍然率领部队在山区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1941年1月29日,由于叛徒出卖,汪雅臣在敌军的突袭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
从“双龙”队到义勇军
汪雅臣1911年生,乳名祥子,曾化名王景龙,祖籍山东莱阳。清末民初,他的祖父辈在家中生活无以为计的情况下,背井离乡闯关东,来到五常府东南6公里十家围子开荒种地。为生活所迫,汪雅臣在少年时就到苇河林区当了伐木工。1929年,因不堪忍受封建把头的压榨,年仅18岁的汪雅臣离开林区的“木头营”,到东北军26旅34团邓团长手下当了一名士兵。“九一八”事变后,邓团投降了日军。看到日军屠杀自己的同胞,而自己所在的部队又成了日本鬼子的帮凶,汪雅臣暗中串联了十几个弟兄带着武器开了小差,在五常的东部山区拉起了绿林队伍,报号“双龙”队。由于汪雅臣和他手下的十几名弟兄都亲眼目睹过日军的兽行,民族正义感促使他们在拉起队伍时,就把反满抗日作为这支队伍的宗旨。他们人少力单,很容易被大帮“胡子”吃掉,为保存和壮大自己的实力,汪雅臣就带领弟兄们投奔了在当地较有名气的以张保胜为首的“保胜”队。“保胜”队虽说人多势众,但也是鱼龙混杂,其中不乏地痞无赖,流氓土匪。在“吃大户”的旗号下,这些人也干些打家劫舍、绑票、“砸孤丁”的勾当。一些贫苦百姓也经常受到他们的欺诈和骚扰。汪雅臣曾多次规劝过张保胜,但张保胜恶习难改,并时常与汪雅臣发生冲突。终于有一天因汪雅臣不满“保胜”绑了贫苦百姓的票,双方发生火并,汪雅臣开枪打死了张保胜,随即清洗了“保胜”队中作恶多端的一些人。于是众人推举汪雅臣为头领,重新打出“双龙”队的旗号,真正开始走上武装抗日的道路。随着打击日军的战斗经常取得胜利,“双龙”队的声威大震,不久又与当地宋德林民众抗日武装山林队联合起来,到1933年底,汪雅臣的队伍已发展到200多人。
两年多的抗日斗争实践,汪雅臣也逐渐认识到仅凭自己这区区二百人的队伍,成不了大气候。要想在强大的敌伪势力面前站住脚,并具备打击强敌的力量,就必须联合各地的抗日武装,共同打击敌人。特别是当他得知赵尚志在珠河县召集了抗日义勇军联席会,宣布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的消息后,更促使他决心把各个抗日武装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日。
1934年2月,汪雅臣邀集五常、舒兰一带反日队伍和附近群众700多人,在沙河子九十五个顶子山附近的关老爷庙前召开联合抗日大会。汪雅臣号召各反日山林队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日军。在各个抗日队伍的支持下,成立了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汪雅臣被推举为司令。义勇军成立后,为鼓舞士气、震慑敌人,汪雅臣率队伍消灭了舒兰县金马川日军守备队。尔后,又一举打下五常县的向阳山、沙河子两个敌伪据点,活捉了伪自卫团长沈青山和靖天相,并在召开群众大会后,公开处决了这两个汉奸。在此次战斗中,汪雅臣右臂负伤。
从此,汪雅臣领导的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以忙牛河上游的冲河、沙河子九十五个顶子山为根据地,不断地袭击敌人的据点、车站,使拉滨线铁路的敌伪人员以及各区的日军守备队、警察署的敌伪军惶惶不可终日。而广大人民群众,在私下谈起“双龙”、“德林”攻打上金马、向阳山、沙河子,则津津乐道。
抗联第十军的诞生
1935年初,日本侵略者为扑灭哈东、哈南、吉东等地的抗日火焰,成立了伪滨江省,将五常从吉林省划出归滨江省管辖,并强制推行“集家并屯”实行“保甲制”。在五常东南山区实行“民匪分离”政策,把分散居住的居民赶进封锁区内的“集团部落”。在敌人妄图孤立抗日队伍,实行层层封锁的情况下,汪雅臣没有屈服于敌人的淫威,反而以更高涨的热情领导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并积极与赵尚志和中共珠河中心县委联络,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时,三军交通员肖逸民经常往来于两军之间。1936年3月,汪雅臣率部队到高丽营子(今五常小山子镇双河村)同张连科率领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三师主力会合。珠河中心县委的领导张兰生、赵尚志、冯仲云、韩光等接见了汪雅臣,并决定把汪雅臣所率部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任命汪雅臣为军长,王维宇为参谋长,派三军三团政治部主任侯启刚到八军任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珠河、汤原两个中心县委和三军、六军领导召开联席会议,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决定将八军改编为抗联十军,汪雅臣任军长,参谋长王维宇。改编后的抗联十军辖19个团,共l千余人。此时的十军组织机构完备,战斗力有较大加强。
游击区里抗日健儿逞英豪
改编后,汪雅臣率部仍以九十五个顶子山为根据地,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和各种抗日活动。当时,在敌人的封锁区内多次出现过以“哈南救国总会”、“抗日联军第八军、第十军”署名的文告,号召满军哗变,号召人民起来抗日。与此同时,抗联十军经常与三军、五军协同作战,使绥滨、拉滨线铁路的周围连成了大片的抗日游击区。1936年夏,正值挂锄时节,汪雅臣率部到五常东桦皮场附近,袭击了驻守该地的日伪“讨伐”队,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尔后,汪雅臣又率部队转战到舒兰县朱琦口一带。当得知有约一千名日伪军前来“讨伐”时,汪雅臣部署部队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打死打伤日伪军100多人。战斗中,汪雅臣腿部负伤,部队很快撤回九十五个顶子山根据地。人秋以后,汪雅臣养好了伤,率队来到沙河子一带活动。部队派人到大东屯联系做饭,屯里孟百家长表面积极应付,暗地里却向日军守备队告密。群众给部队送饭时,把这一情况告知汪雅臣,汪雅臣当即在敌人路经之地,小黑顶子和小南山附近设下埋伏。当沙河子守备队的日军前来“围剿”时,遭到我军迎头痛击。溃退的敌人跑到小南山时,又受到埋伏在那里的抗联战士的阻击。在我军前后夹击下,日军守备队几乎被全部歼灭。汪雅臣率队返回大东屯,处决了日军走狗盂百家长。
1937年初,东北抗战进入艰苦时期。日本侵略者加紧对抗联实行经济封锁,并派日军一个联队,独立守备队一个大队,伪军一个团,治安队三个连,驻扎五常各地,妄图剿灭抗联十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抗联十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以五常、舒兰一带山区为根据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同时,为配合全国抗战,牵制东北日军,配合抗联三军跳出游击区,进入延寿、方正、密山等地打击日伪军。
1938年夏季,抗联第二路军第四、五两军主力西征,预定在五常、舒兰一带山区展开游击战。7月,汪雅臣得知西征部队已进入苇河境内,攻打了楼山镇时,便亲自率领部队前去接应,并与李延平军长率领的抗联四军会师于冲河。
叛徒告密将军血洒寒葱河
1940年春季,东北抗战进入了极为艰苦阶段。根据当时东北抗战形势,吉东、北满、东满省委负责人提出“逐渐收缩,保存实力”的方针,将东北抗联一、二、三路军整编为11个支队,十军改编为第8支队,汪雅臣为支队长,部队化整为零,进行小部队分散游击活动。
同年冬季,大雪封山,汪雅臣部队在大锅盔的越冬密营地被敌人破坏,迫使队伍走出深山,转移到尖山子夏季密营地。这一行动,又被叛徒郭珍、汉奸屯长孙永清向日伪特务王永清告密。日伪军用一个营的兵力,对抗联十军不足50人的军部和保安连进行围剿。在敌人拉网式的搜山过程中,汪雅臣率队突出重围。突围中,部队仅有的一点粮食也被敌人烧掉,部队面临强敌和饥饿的双重威胁。数九隆冬,饥寒交迫,但是抗联战士没有丝毫动摇,他们在汪雅臣率领下,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年三十晚上,山区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上山给抗联送去粮食。为了群众的安全,汪雅臣连夜派战士护送上山的群众回家过年,当走到寒葱河屯东时,被特务、汉奸发现,日军军官尾田率40多名日军,自卫团60多人,跟踪追剿抗联部队。
1941年1月29(农历正月初三)拂晓,汪雅臣率部20多人露宿石头亮子东山坡。看着蜷宿着快要冻僵身体的战士,汪雅臣只好让他们生火取暖。敌人发现火光,立刻兵分三路向着火堆方向包抄,并对火堆附近的抗联战士们开火。危急时刻,汪雅臣毫无惧色,他让副军长张忠喜带领部分战士抢占东面高地,从自卫团阵地突围,他自己带几名战士阻击日军,掩护撤退。张忠喜在抢占高地时中弹牺牲,只有少数战士突出重围。汪雅臣抓起中弹牺牲战士手中的机枪,和警卫员一起边打边向东南方突围,这时,警卫员中弹牺牲,汪雅臣左臂也被敌人打中,但他仍没有停止射击。直到腿和腹部多处受伤,他那高大的身躯才扑倒在地,但他还用右手支撑着滑下山坡,昏死过去。蜂拥上来的敌人从装束上看出汪雅臣绝非一般抗联战士,于是把奄奄一息的汪雅臣抬往山下的贾家沟。一路上,汪雅臣将军殷红的鲜血不断地洒在洁白的雪地上,在呼啸的北风中,将军圆睁双眼凝视灰白的苍天,似乎还在惦念着突围的战友。抗日民族英雄汪雅臣将军,为民族的解放,在他生长和战斗的土地上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时年30岁。
汪雅臣将军牺牲后,敌人把他的遗体运到五常县城。验明身份后,绑在大十字街北头的电线杆上“示众”。尔后,割下了将军的头颅,准备向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请功”。1948年,五常县人民政府在维修日伪法院看守所房子时,发现了用防腐剂浸泡在大口径玻璃器皿中的汪雅臣将军的遗首。
为了纪念这位抗日英雄,1955年4月5日,哈尔滨各界人民群众举行公祭大会,汪雅臣将军的遗首被隆重地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将军的英雄业绩展示于东北烈士纪念馆。为了让后人永远缅怀先烈,建设繁荣富庶的五常,五常县政府于1950年将五常镇大十字街的南北大街命名为雅臣大街,将军生前战斗过的沙河子镇恩厚屯被命名为“双龙”村,并在其牺牲地树碑纪念。1987年,五常县人民政府在杏花山烈士陵园修建了抗日英雄汪雅臣将军纪念馆。每当清明时节,五常各界群众都前往烈士陵园祭奠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英灵。(陈秀英 薛鸿茹)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