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1936年8月,中共上海办事处成立急需一部电台,但是没有经费,刘湘得知后让冯雪峰送去六万大洋,上海第一个无线电台得以建立。毛泽东对“四川王”刘湘早有耳闻,1937年他给刘湘写了封信,信中说延安想办一个图书馆,缺乏图书资料,希望刘湘能予帮助,
潘夕潮:下面的财政厅就拿了一个意见上报刘湘,提出的意见呢,是给延安建图书馆支持1万元,结果刘湘呢很慷慨,就觉得1万元呢小气了,是帮助5万元,5万元支持延安建图书馆。
解说:1937年春夏之交,刘湘派张斯可、刘亚修为代表去广西,与中共及李宗仁、白崇禧签订了一个《川、桂、红协定》。
潘夕潮:这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刘湘将军,与共产党之间的联系的唯一一份重要的文件,这一份《川、桂、红协定》密约,它的主要精神就是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如果蒋介石打内战不抗日,那么就联合起来反蒋。
解说:在刘湘联共的同时,蒋介石也使出了杀手锏,强行缩编川军,7月国民府在南京召开川康整军会议,川军按照蒋介石的整编方案,缩减三分之一,刘湘的实力被削弱,会议期间卢沟桥事件发生,川康整军不了了之。
刘湘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 号召四川军民参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三天后,刘湘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同时通电全国,吁请一致抗日。14日刘湘通电各省军政首长,电文称,日军前略非一省一部之问题,主张全国总动员,拼与一绝,同赴国难。8月7日,刘湘飞往南京出席国防会议,一到机场刘湘就发表谈话,决以川康人力、财力贡献国家,蒋介石闻讯立即约见刘湘,并决定当晚开会,会上各方主战主和犹豫不决。
樊建川(建川博物馆官长):大家就是说打不打,怎么打,然后蒋介石说大家表决,表决是这样表决的,不是举手,就是同意跟日本人打到底的请站起来,刘湘第一个站起来,轰,就站起来了。但是我要提到的刘湘就是说,刘湘把自己的,他就是想以一个,一个旧军人,他认识到这个一个民族面临亡国灭种,面临我们整个中国人都要说日语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一定要为国家为民族尽忠。
潘夕潮:他特别强调啊,我们四川川军出川抗战,我们愿意贡献30万兵力,可以贡献500万壮丁,若干万担粮食。
解说:刘湘近两个小时的慷慨陈词,深得主战派的赞许,对国民政府的抗日决策也有所推动,会后第二天,龙云、白崇禧拜访刘湘,三人商定要求蒋介石把川、滇、桂军队放在一个方面。
杨家润:刘湘果然去报告了蒋介石就集中使用,理由呢是生活习惯、语言,各方面的原因,这个我们已经集中使用,但是蒋介石没有表态。
解说:这恰恰是蒋介石之忌,后来不但三省军队不能调集在一个方面,就是出川抗战的川军也被分布在三个战区,刘湘在南京期间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见了面,其后他曾对部下说自己“受益良多”。返回成都后,刘湘着手排兵布阵,调兵遣将。
袁庭栋:刘湘抗战最大的困难有三个,第一、蒋介石是否对他完全信任,他名以上是二十三集团军的司令,名以上是第七战区的司令,但是蒋介石给不给他权,这是第一个他最大的疑惑;第二个就是他的后勤补给怎么来;第三就是出川了过后,他就不是在四川那样如鱼得水了,那么和地方势力的关系,和兄弟友谊部队的关系,他心里面都是虚的。
解说:在四川动员将领带着部队出川抗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樊建川:很多军人怎么舍得嘛,你让我出川,我这个师长是守在宜宾,一个师长守绵阳,我师长守德阳,这个地方本地,就在防区制,所谓的方区制就是在本地收税、收粮食,谁愿意出去嘛,出去我哪里来给养,我哪里来吃的,哪里来喝的,而且我也要丢地盘。他说最后是现在机会来了,日本人来了,我们川军出川抗战,用我们的跟日军的这种战斗把敌人赶出去,把侵略者赶出去,用日军的血来洗清楚我们川籍军人,我们内战的这种罪孽。
解说:曾经的大军阀刘湘以大局为重,不计私利,参与抗战,他的言行确实起到了带头作用,他的部下也都纷纷响应,参加到抗战队伍里,在国难之际,热血男儿们也都是跃跃参军、保家卫国。为了鼓舞官兵,表明抗战之志,他通宵奋笔疾书,8月26日、27日刘湘的文章见报,他号召四川军民“誓复国仇”,在此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七千万民众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
不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刘湘作为第二路预备军总司令,邓锡侯为副司令,出川在即,刘湘发现川军却没有收到国民政府的拨款,他马上给军事委员会发报,第二天接到的复电“责成本省自筹”。刘湘自己拿出10万大洋做抗战经费,在刘湘的带动下,高级将领也纷纷解囊,筹集了近50万元,后由四川省政府拨款40余万,民众募捐50万元,出川抗战的费用才落实下来。
樊建川:川军名以上是国家的统一的国家的军队,实际上跟国家跟中央没关系,川军的每一件军装,每一个皮带,每一个腰带,每一颗手榴弹,每一颗子弹,每一支枪都是川军自己制造,自己购买,自己供给的,军官也是自己培训的,这支部队跟中央没关系。
解说:出川前三天,刘湘写了《告川军将士书》,印刷数十万份,全体官兵人手一份。9月5日,“四川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在成都少城公园举行,刘湘发表了讲话。
杨家润:他说四川人一直有吃苦耐劳的,反侵略的光荣传统,我们现在就要发挥这个传统,派到前线去参加抗战,我作为一个川军统帅,我一定不要辜负四川父老的希望,上前线英勇杀敌,就是从尸山火海中爬出来,也要把日军赶出中国去。
解说:当天有数万人参加了欢送会,有的是妻子送丈夫,有的是父母送儿子,其中有不少人写好了遗书,这就是著名的“死字旗”,写这个旗的人叫王者成。
樊建川:他就说我要去打日本,那个县长就说,你五十几了,打什么日本啊,不可能,你超龄了,不能当兵,不能让你去,不让我去,那我让我儿子去,把自己儿子叫去了。儿子在县政府门口临出征集合的时候,他跑来了,就送了他一面旗。
解说:“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伤时试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份”。
樊建川:像这样的父亲,让自己的儿子去死,为什么,为什么要去死,为国家、为民族而死,日本人并没有到四川,这样的儿子,为了自己的妻子,为了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为了自己家里边的田地,为了自己的财产出门去把日本人给顶住,不让日本人进四川,从而把日本人赶出中国。
解说:9月6日,刘湘按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统帅部的部署,命令川军分两路出川,第一纵队由邓锡侯、孙震率领,沿川陕公路北上,第二纵队由唐式遵、潘文华率领,沿长江东下,两队在河南许昌集结。
袁庭栋:川军出山抗战,运输工具是什么,是鸡公车,鸡公车就是手推的独轮车,穿的是,因为他们出发就是9月份、10月份,穿的是单衣,棉衣没有一件,到了山西都还穿单衣。他们的武器是什么,基本上没有大炮,只有一辆迫击炮,没有机枪,步枪都是原来四川兵工厂在清末开始生产的,那个时候部队喊的叫“老套筒 汉阳造”,连中正式步枪都没有,所以说川军到了北方的时候,被称为讨口子队伍。
解说:几十万川军士兵身穿破旧的军衣、短裤、草鞋,手握“老套筒”步枪,背着大刀斗笠出川了,当时外界并不看好这支队伍,认为他们是破步枪加烟枪,“吊儿郎当双枪将”。
樊建川:并不是抽鸦片,当官的有抽鸦片的,当兵的是抽旱烟,有个烟枪,但你看我收藏的烟枪,它这个烟枪上面写的就是“好男儿上战场打日寇”,这是一句话,另外一个烟枪上写的字是,“马上长官传下令,不除倭寇不回乡”,它实际上他这个是把这个字就刻在这个烟杆上,他实际上抽烟的时候,他埋头抽烟的时候,抽一口烟,烟本身就提神嘛,但是看一句这句口号也是提神。
解说:从刘湘到每一个普通川军士兵心里都明白,此去凶多吉少,那么刘湘的这支在有些人眼里“不堪一击”的部队,上了抗日战场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刘湘暂留成都对川军进行指挥,没过多久前方传来消息,川军的衣被难以御寒,刘湘即刻向军事委员会最高统帅部申请补剂武器装备和棉衣、棉被,统帅部的回复是“开赴西安补充”。
杨家润:还没到西安就遇到了遭遇战,在这之前就给刘湘发报,刘湘说做好准备,给遭遇到的日军以狠狠地打击,因此他们就在长城边上的娘子关和日军啊开始了第一个战役,取得了第一个胜利。
解说:部队继续前行,到了西安并没有领到军饷,在东回村又遭遇日军飞机狂轰乱炸,孙震部第41军728、727两个团死伤过半,才取得了东回村战役的胜利。
10月15日,国民政府爱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但二十二集团军一到宝鸡,就被拨归阎锡山的第二战区指挥,第二十三集团军的陈万仞一四八师到汉口,也被拨归第一战区,由程潜指挥,也就是说刘湘手下的第七战区两个集团军由别人指挥,都脱离了他的管辖,面对这样的形势刘湘准备立即赶赴前方,收回部队,而此时刘湘的身体状况很不乐观,连弯腰穿鞋都很困难。
樊建川:别人就劝他,就说你就别出去了,你就留在家里边养病,我们去就行了。
袁庭栋:他说我们过去打了几十年仗,但报不出账,今天大敌当前,有了抗战的机会,正好尽力报效国家饯行于国人,将来历史上也才知道我刘湘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这是他对他部下的一个内心独白,他过去打了那么多年的内战,造成了那么严重的恶果,他说他现在看来他报不出账,我们四川的方言报不出账就是说,他无法面对历史,无法面对子孙。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